过滤类软件面临商业化难题 2009年,政府总共出资4170万元采购绿坝软件,北京大正拿到1990万元,郑州金惠分得2180万元。但这只是2008年到2009年一年的费用, 从去年至今,两家公司都没有得到一分钱的运营费用。 缘何从去年到今年一分钱运营费用都收不到呢?防病毒软件厂商告诉记 者,与防病毒软件不同,使用者和购买者的脱节,是过滤软件难以流行的主要原因,“很多专门做绿色上网软件的国际厂商也难以为继,更别提国内的”。 尽管每年也有不少调研公司推出不少报告来预测绿色上网软件的发展空间,认为这个市场应该以每年30%的速度增长,年市场总量应该超两亿元;之前包括清华同 方、北京来安等公司都相断推出过绿色上网软件,众多的防病毒安全软件企业、甚至网络硬件企业,都在这个领域有相关产品和技术,但市场发展速度依旧相对缓 慢。 事实上,这类软件一直没有找到好的卖点和适当的营利模式,经销商告诉记者。 焦点:绿坝项目成本到底有多高 一位软件业资深人士告诉南都记者,软件项目的成本,主要包括两块:一是软件开发成本,一是软件运营成本。该人士指出,绿坝属于过滤型软件,其开发并不复 杂,开发成本至多不会高于10万元。还有媒体报道称,经过专业技术人员的详细分析,发现绿坝软件的图像识别部分(由郑州金惠负责开发)甚至使用了来自互联 网的开源代码(开源代码是免费的)。也就是说,在绿坝的开发投入上,如果按照正常商业开发模式,投入的费用十分有限。 至于运营费用方面,也主要包括两块:硬件投入和工作人员的工资。“硬件投入主要包括服务器和一些网络设备,这块投入其实也不会太大,顶多100万-200 万;人员工资方面,按一个员工月薪1万计算,30名员工一年的费用也就在300多万。” 也就是说,整个绿坝项目,如果按正常商业开发和运营方式,其一年间产生的整体费用应该在500万-600万左右,“怎么也不会高出10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