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底,Google和微软不约而同地宣布不再推出新的自有品牌手机。其实,Google试水手机市场只有5个多月,而微软则只有两个多月。这对已经习惯成功、不知失败是啥滋味的Google刺激不小。而更伤自尊的是微软,知名科技博客作者John Gruber在其博客中透露了一个未经证实的数据:微软的两款Kin手机总共只卖出了503部。 然而,6月的苹果却过得很爽。 6月24日,iPhone 4上市,消费者三更半夜排队的火爆场面再次出现。上市头三天,iPhone 4售出170万部。 计算厂商为何大行其道 放眼望去,智能手机引领着当今市场的潮流,iPhone、Android手机在市场上呼风唤雨,微软的Windows Mobile摆老资格。计算厂商在传统上属于通信厂商的领地打得通信厂商只有招架之功:爱立信放弃了手机业务,摩托罗拉苦苦挣扎,诺基亚股票今年6月下旬创下12年新低。 这一切皆是因为手机通信服务已经从以语音服务为主转为以内容服务为主。 2002年秋季,英特尔在开发商峰会(IDF)上提出了扩展摩尔定律的理念,希望借计算与通信融合之机,进入通信领域。当年年底,笔者曾以“3G就是计算,如果通信厂商不去弥补他们在计算上的劣势,未来的通信市场将由计算厂商唱主角”的观点与时任英特尔CTO的基辛格进行探讨。但基辛格认为,要让通信厂商明白这一点很困难。 道理很简单,在手机以数据通信为主后,手机的架构已经变成了计算机的架构。加之片上系统技术(SoC)的发展,大大简化了手机硬件的设计过程,从而迫使一直靠手机硬件复杂性庇护的传统手机厂商转向工业设计和应用软件开发领域。 2007年,苹果发布的iPhone成为计算厂商在手机市场唱主角的标志性事件。苹果对用户体验的深刻理解、对工业设计的不懈追求以及创新的应用商店模式,让其他手机厂商沦为“追星族”。 去年4 月,Google发布了首款基于Linux的智能手机操作系统Android。它的免费和开放,引来众多手机厂商“捧场”,从而在市场上形成了一股Android 势力。 今年,Google和微软一反常态,进入手机终端市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