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即陷改良境地 2001年5月,惠普和英特尔合力研发良久却一直“难产”的安腾终于问世了。不过,安腾很快就发现,自己处于一个高不成低不就的尴尬境地。安腾的目标本来是IBM Power以及Sun SPARC等大型系统,但是初来乍到的安腾本身就有兼容性不佳的先天不足,又有缺乏足够应用程序支持的后天缺陷,令它很难挑战IBM和Sun在此领域的权威地位,除了惠普以外,市场上一些主要的主机系统厂商均反应冷淡。那么,向上不行,是不是就应该向下去开拓低于4个CPU的x86服务器市场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因为那一市场本来就已经是英特尔的盘中餐了…… 对于安腾来说,这真是欲哭无泪的一刻,甫一问世,孰料面临的就是要进行改良的命运。2001年6月,收购了DEC公司的康柏公司向英特尔转让了原先DEC Alpha 64位处理器和编译技术、工具及资源,这一事件为未来的64位计算,尤其是英特尔64位计算带来了深远的影响,说得更直白一些,当时刚刚问世的安腾收益最大。其后不久,通过并购康柏,惠普成为Alpha 64位处理器的新主人。不过依照此前康柏和英特尔达成的协议,陆续有数百名Alpha工程师转到英特尔工作。对于急于改良安腾的英特尔和惠普来说,这不啻为最大的福音。 安腾2在技术上日臻完善,在推广上不尽如人意 有了Alpha处理器技术注入的安腾果然不凡:2002年7月,经过改良的安腾2处理器就问世了,不到1年后,再次改良的安腾2粉墨登场……自此开始,安腾在产品的技术细节上逐渐完善,也很少因此受人诟病了,不过在市场上的折腾这才刚刚开始。 尽管经过了多年的市场推广,并且拥有不少合作伙伴,但是几年下来,安腾在服务器市场领域的份额仍然显得有些偏小,不时有一些调查和市场资讯公司向英特尔发出“应当关停安腾”之类的建议。不过安腾想必也是牢骚满腹的:“不是兄弟无能,而是敌人强大!”应该说,面对强大如IBM、Sun(注:那时的 Sun和现在不可同日而语)这样的对手,安腾拿出的成绩单实际上已经不寒酸,甚至可以为其打一个“良”。更关键的原因在于,英特尔自己限制了安腾的发展。为什么这样说?原因很简单,至强在英特尔的体系架构中实在太重要了,安腾多少有些被边缘化。 或许,这就是命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