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愚钝 尽管甲骨文在收购上不吝啬金钱,但让甲骨文最风光的收购无疑是2009年4月收购太阳帝国:埃里森斥资74亿美元从IBM手中抢到Sun。 这次收购为甲骨文带来了他们一直缺乏的东西:一个价值一直被低估的Java开源平台和一个Sun花大心思做好却还没来得及收割的云计算策略。被日本文化迷住的埃里森做了一把德川家康。 尽管埃里森将Java称作是“我收购过的最重要的软件资产”,但Java的主人Sun从来就没有能够充分发挥出Java的优势以获利。 1995年,Sun发布Java编程语言,风靡全球,在IT业留下不可磨灭的历史。凭借开放和跨平台等特性,又恰逢互联网蓬勃发展的大好时机,Java迅速成为IT技术领域最耀眼的明星,也帮助Sun奠定了其在IT技术和开源领域的地位。 互联网风行的时候,大量互联网新贵的奢华订单将Sun推向顶峰:Sun稳坐UNIX服务器领域的头把交椅,在整个服务器行业排名也升至第二,其销售收入仅与第一位的IBM相差5%。 2000年,Sun以“我们就是.com前面那一点”而著称,股价达到历史最高点258.75美元,市值2000亿美元。 Sun甚至一度考虑过收购苹果。 而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Sun就一直在亏损中挣扎。在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前5年中,Sun累计损失超过50亿美元。原因有二:一是在泡沫时期Sun创建了太多的高风险初创企业,结果这些投资纷纷泡汤,消耗了Sun的现金流;二是在后泡沫时期,Sun的单一客户群——互联网公司越来越挑剔和关心成本,他们抛弃了Sun的高价奢侈服务器,纷纷选择装备英特尔X86架构芯片和微软WINDOWS NT、开源LINUX软件的廉价服务器。 华尔街催促Sun尽快接受工业通用标准服务器,但Sun一直以来坚持“独有”的封闭体系,从芯片到操作系统,中间件、存储软件,再到服务器硬件都自己做,很难转向。直到2007年,Sun才推出英特尔X86服务器。 在硬件利润降低的情况下,Sun的领袖麦克里尼却坚持不裁减研发投入,维持公司的高成本结构。他把公司的未来命运押宝在云计算上。 2009年3月18日,在Sun公司主办的Community One开源开发者大会上,Sun Microsystems公司展示了Sun开放式云计算平台(Sun Open Cloud Platform),即Sun公司的开放式云计算基础架构,实现了麦克里尼“网络就是计算机”的预言。 为了这个目标,Sun从2005年开始不惜代价将Solaris系统和Java全部开源,为服务型企业提供支持。然而,2008年开始的金融危机让成本高企、技术未能应用的Sun十分被动,在华尔街的压力下只能四处寻求收购,最后投入博爱的甲骨文怀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