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EA并购案:扶持优秀产品 并购BEA后,甲骨文大刀阔斧的以BEA的Java Container–WebLogic,取代自身的Java Containers–OC4J(Oracle Containers for J2EE):甲骨文的中间件软件(Fusion Middleware;FMW)产品改以BEA的WebLogic为核心。甲骨文会这么做,主要是因为WebLogic的效能比OC4J佳。 而且还开始支持、销售BEA的其它产品,以Portal为例,甲骨文自己虽然也有Portal产品,但在并购BEA后,我们开始在甲骨文中间件软件 (FWM)这条产品线中,看到BEA的WebLogic Portal(WLP)踪影;除此之外,甲骨文的经销伙伴在销售Portal产品时,也转以WebLogic Portal(WLP)为主。 Siebel并购案:挖掘好的产品 在这里我们想讨论的不是Seibel的客户关系管理(CRM)软件,而是Seibel客户关系管理软件内建的商业智能(BI)引擎。Siebel被并购后,除Siebel客户关系管理软件跃为甲骨文的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主流产品外,客户关系管理软件里的商业智能引擎也被挖掘、发展成甲骨文主力推广的商业智能产品,即商业智能企业版(Business Intelligence Enterprise Edition;BIEE)。至于甲骨文原生的商业智能产品─Oracle Discovery,则退居为二线产品,即商业智能标准版(Business Intelligence Standard Edition;BISE)。 随着甲骨文的产品策略调整,甲骨文的经销合作伙伴也渐渐不再销售甲骨文的原生商业智能产品─Oracle Discovery,也就是现在的商业智能标准版(BISE);关于这点,我其实挺讶异的,毕竟,甲骨文当初看中的是Seibel的客户关系管理 (CRM)软件,没想到,最后竟然连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组件─商业智能引擎,也一并用上了,而且还拔擢成一线产品。 在实际比较、试用过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与商业智能标准版(BISE)等两套产品后,我认为甲骨文的策略是对的,也佩服其细心与远见。毕竟,就系统成熟度来说,Siebel的商业智能引擎远高于甲骨文原来的商业智能工具。 Hyperion并购案:留下、发展有价产品 在甲骨文挖掘Siebel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商业智能引擎成为商业智能的主力产品后,市场对于其会如何整合并购进来的Hyperion、重划商业智能产品线,十分关注。 会宣告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结束营业、改以Hyperion为商业智能工具的一线产品吗?如是依照以往的经验,Hyperion确实可能凭借既有市场份额完全取代甲骨文的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毕竟,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只是从Seibel客户关系管理软件的一个组件发展出来,而且,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的市场占有率也不可能(短期内)一下子就冲得跟Hyperion一般。但是,很特别的,甲骨文把商业智能企业版(BIEE)留下来了,而且还加进了Hyperion IR与 Hyperion Essbase的某些功能,推出新的商业智能工具─BIEE Plus。 至于Hyperion的其它产品,如企业绩效管理(Enterprise Performance Management;EPM),甲骨文则为其在中间件软件(FMW)这条产品线中找到定位:在商业智能分析的金融等专业应用领域中,成为甲骨文的主力产品。 从上述三个并购案来看,甲骨文对于被整合公司的产品态度,并不单纯以本家/外来者、或者是以市占率作为优先考虑,产品本身的可用性、技术性、整合性,以及发展性,才是左右其产品决策的核心。也因如此,我认为只要是够成熟、有其技术或发展价值的产品,就算它是外来品,仍有机会在甲骨文的产品线中,崭露头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