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微软宣传自己的平台商业模式的那段日子里,太阳微系统一直在不断推崇自己先进的技术与产品。在微软建立自己生态系统的时候,太阳微系统一直在独乐乐地攻击着自己的每一个竞争对手。你会发现,很多企业都将微软视为竞争对手,但都不会排斥与微软的合作,包括甲骨文和IBM。但太阳微系统把每一个IT巨头都看做对手,并且拒绝与之合作。在技术界赢得了尊敬,却没有在商业界建立人脉,几乎同微软比尔·盖茨、苹果乔布斯同时出道的麦克利尼在业界被称为疯子和孤独的牛仔。虽然,太阳微系统的后期有所改变,接受了英特尔,接受了微软,但做得太晚,而且无法改变太阳微系统骨子里的孤傲。 在与英特尔的较量中失守芯片,在与微软、LINUX的较量中失守操作系统,在与甲骨文、IBM、BEA的较量中失守中间件,在与EMC、惠普以及赛门铁克的较量中失守存储市场。 太阳微系统在麦克利尼20多年的掌控下“性格”也变得固执。一方面自我陶醉,另一方面又英勇好斗,与每一个IT巨头斗狠。在自恋与仇视中,麦克利尼和太阳微系统忽略了业界的潮流。 太阳微系统后期治好了“自闭症”,敞开怀抱,但又一下子开放过度。开源似乎是行业的趋势,但所有开源的厂商都没有想好商业模式的问题。所以,IBM、甲骨文虽然是开源的拥趸者,但他们却使终没有把自己最赚钱的软件拿出来开源。一向崇尚技术、崇尚自由的太阳微系统却一发不可收拾,把自己的家当一股脑地都双手送了出去。太阳微系统的开源赢得了行业的尊敬,也进一步将微软推向霸权的孤峰。但微软依旧赚着自己的钱,而太阳微系统的日子却越来越难过。以至于业界都在怀疑,太阳微系统是不是为了与微软斗气而使出的小性子? 当然,太阳微系统的大奉送行动并不单纯,一向不擅长制定商业战略的太阳微系统是想以与众不同的形式赢得用户。它以为把“好吃”的软件免费送给用户,希望用户为同样“好吃”的硬件多付一点钱。太阳微系统的算盘没有成功,用户并不买账。 很多人将太阳微系统的成功归结为技术的成功,而太阳微系统的失败是商业路线的失败。它的成功有一些偶然的因素,但它的今天却是战略选择的必然。太阳微系统的故事再次证明,只有技术的公司并不能长久地成功。 记者评论:太阳的余温 SUN Microsystems,太阳微系统公司,这颗昨日的太阳,体内所剩的能量不足以让它继续发出耀眼的光芒,但这些能量依然还有很大的价值:拥有大量技术和知识产权,从硬件、存储,到软件;拥有全球正在运行的太阳微系统服务器超过160万台;拥有在开源领域极高的声望,也拥有在业界很好的口碑;还拥有账面上趴着的14亿美元现金。 IBM准备把这些能量以65亿美元的价格收归己有,这个价格高出消息泄露出前太阳微系统市值的两倍。3月26日,有知情人士称,IBM正在对太阳微系统的业务进行收购前的最后调查,IBM律师小组也在按照尽职调查流程对太阳微系统微系统公司的合同及文档进行审查,因为太阳微系统公司是一家复杂的公司,有许多交叉授权协议和正式协议,IBM希望在收购前搞清楚这些情况。 双方当事公司拒绝对此事进行评论,不过太阳微系统间接竞争对手英特尔首席执行官欧德宁认为,IBM成功收购太阳微系统的可能性极大。欧德宁在25日递交给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的一份文件中透露出一个信息,那就是在过去数个月中,太阳微系统一直在硅谷和全球“推销”自己,许多公司接到了其“邀请”:收购部分或全部资产。英特尔也收到过这份邀请。 IBM动心了,如果这次收购完成,将成为IBM历史上规模最大的收购案,两个曾经的“夙敌”合作,将撼动硅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