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IT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2010年度十大行业未来展望

2011-1-2 11:26|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5897| 评论: 0|原作者: 驱动之家|来自: 驱动之家

摘要:   又到一年岁末展望未来的时候,翻开去年此时写下的文字,惊喜的发现我们当初作出的预言中,已有许多被行业的发展所证实。下面就是笔者去年做出的十大行业展望:   1. 融合CPU时代真正到来   2. GPU的新战场: ...
  又到一年岁末展望未来的时候,翻开去年此时写下的文字,惊喜的发现我们当初作出的预言中,已有许多被行业的发展所证实。下面就是笔者去年做出的十大行业展望:

  1. 融合CPU时代真正到来

  2. GPU的新战场:DX11和通用计算

  3. 固态硬盘不再遥远

  4. DDR3内存替代DDR2

  5. 主板行业新看点:SATA 6Gbps和USB 3.0

  6. 显示器的新变革:LED背光和3D化

  7. Windows 7目标主流

  8. 新一代智能手机激战

  9. 平板机,2010年热词

  10. 网络影视新生存模式

  科技发展的脚步不会因年份的转换落下休止符,IT行业的趋势也总是在一天一天的积累当中形成,绝非一夜之间的突变。因此,我们今天对2011年做出的预测,依然包括一些从2010甚至2009年或更早延续而来,目前正在发生当中的变化趋势。不过在我们的行业中,也有不少门类走到了临近拐点的位置,新的方向尚未明确。所以,我们今天会提出更多的问号,带大家猜想这些技术、产品、市场究竟会走向何方。

  1. ARM要革x86的命?

  这应当是最激进大胆,也最富争议性的一项预测。我们把它放在文章的第一条,并不是笃定它将在2011年中发生,实在是这一革命意义太过重大,值得大家思考。

  目前全球绝大多数人的IT计算产品使用体验,都是从PC开始的。更确切的说,是从“Wintel联盟”,即Intel x86处理器硬件平台加微软Windows操作系统软件平台开始。对于国内的用户来说更是如此,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电脑开始在中国家庭中普及,上至我们的父辈,下至90后、00后,鼠标键盘、开始菜单控制面板都是我们对IT最直观的记忆。习惯是一种强大的力量,也是新事物所要迈过的最大障碍。无论是x86还是Windows,几十年来都不乏新兴竞争对手。但这些对手统统在没有形成用户新的习惯前,就早早败下阵来。

  即使是业内资深人士恐怕也很少预料到,这场“习惯变革”的机会竟然是从手机开始的。以2007年苹果iPhone的横空出世为分水岭,移动设备智能化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手机上可以做的事情越来越多了,“小电脑”的称呼越来越贴切。而在2010年中,以iPad为代表的平板机又给整个行业带来了一次震撼教育。一些需要经常出门旅行的商务人士可能已经开始踌躇这样的抉择:这次出差是要带笔记本呢,还是只带iPad就可以了呢?

  虽然在使用这些新概念移动产品的用户群体中,知道这家“小公司”名号的可能不足10%。但我们无法忽视,所有这些移动设备革命的背后,处于核心位置的无一例外都是ARM架构处理器。x86在PC领域无人能敌,但在智能手机、平板机上,x86阵营几经尝试却对ARM的统治地位毫无办法。所以我们要提出今天的第一个问号,ARM真的要革x86的命么?

  诚然,目前智能手机、平板机还无法完全代替PC在人们工作生活中的位置,很多应用难以在触摸屏移动设备上完成。但不要怀疑市场的推动力,当ARM架构移动平台的用户数量达到数以亿计的时候,没有一家厂商会不把这块市场蛋糕放在眼里。所有x86 PC平台上的软件应用,早晚都会在ARM设备上找到对应的解决方案。当你的孩子接触“计算机”是从iOS、Android(或者是即将公布的ARM版Windows)设备开始的时候,拥有同样软硬件架构的产品没准真的会有一天替代你家中的“电脑”。在此之前,如果x86没有还找到渗透入移动设备市场的方法,被这群从手掌上成长起来的“蝼蚁”击败,绝不是没有可能。

 

  2. 移动计算时代大势将成

  2011是平板机之年,这一点没有哪位业内人士会站出来否认。不过,我们没有将“平板机的2011”作为这一条预测的标题,而是把已经白热化的智能手机之争也加入其中,取其更广泛的意义,讨论“移动计算时代”的到来。

  正如我们在前面文章中说的那样,智能手机代表了ARM阵营,PC代表了x86 Wintel阵营,2011的平板机将在这双方角力中添上自己的砝码。而从目前状况来看,以x86硬件平台+桌面Windows版操作系统为显著特征的“类PC平板机”很难在体积、重量、待机时间、触摸操作体验等方面抗衡ARM架构平板机。后者的软件平台往往都源自Android、iOS、Blackberry OS、Palm OS等手机操作系统,显示平板机天生和智能手机更加亲近,而不是x86 PC。这也是笔者一直拒绝将平板机称为“平板电脑”的原因。

  智能手机、平板机市场2010年的主题是群雄并起,Google Android和苹果iOS是目前的两级,中间还盘踞着黑莓、Symbian、Windows Phone、Palm等各大阵营,Chrome OS、MeeGo甚至传说中的ARM版Windows等未来的参与者也已经初露端倪。这种百家争鸣的局面实际上正显示了市场的不成熟状态。随着各平台平板机产品2011年真正走向市场直面竞争,功力高下将立即呈现在我们眼前。在局面未定前,这些阵营背后的巨头厂商们都希望能够自立一面大旗,而一旦产品推出后反响不佳,立即收拾家当投奔他人,组建联盟的应当不在少数。我们预计,移动计算平台最终的主流操作系统不可能超过5种,更合理的形势应当是2到3种主流平台的竞争。而到明年年底,这种竞争的大势应当就已经可以看出端倪了。

  3. GPU通用计算的春天?

  除了在游戏中机械的提高帧速数字,GPU的进步还意味着什么?这是从厂商到玩家,都需要考虑的问题。通用计算这个概念,我们已经连续聊了三年,今年仍然要根据新的形势,继续讲下去。

  过去十多年中,GPU市场凭借着PC游戏市场追求高画质、电影式游戏的驱动力,实现了极高速度的发展。还没等我们回过神来,如今的高端显卡浮点运算能力已经远超旗舰级的CPU,也是PC机箱中的功耗、发热量最大户。然而,DIY市场已经在走下坡路,PC游戏市场更是在主机游戏、同质化网游和盗版问题的多重挤压下,数年难有高水准作品出现。当前市场上那些能体现新一代GPU性能的PC游戏炫目新作,往往都沦为厂商炫耀技术的“花瓶”作品,很难在玩家硬盘中停留太长时间。而真正可玩性上佳的游戏,大多数又并不需要最新最强的显卡来支持。寻找游戏之外发挥其强大运算能力的途径,已成GPU的必由之路。

  没错,GPU通用计算的概念我们并不陌生。但我们目前已知的通用计算应用,基本上仍然局限于高清视频硬解、视频转码等屈指可数的几项,根本不可能成为促使消费者选购显卡的首要理由。东方不亮西方亮,GPU今年在HPC超算市场找到了自己的用武之地。以我国天河1号A为代表多台CPU+GPU异构超级计算机,成为了TOP500排行榜上的领军人物,让世界真正领教了GPU在并行计算上的威力。PC领域的GPU通用计算,同样也需要这样标志性的应用来扛起普及的大旗,比如杀毒软件的加速病毒检索,比如OpenCL所设想的通用性GPU加速运算等。

  我们不否认,明年的PC显卡市场在形式上仍会继续目前的发展模式,AMD的“南方群岛”Radeon HD 7000系列肯定会如期而至,NVIDIA的“Kepler” GeForce 600系列也不会缺席。不过在Intel、AMD都已经在CPU中融进“堪用”级别的图形核心的情况下,纯粹意义的游戏独立显卡市场还有多少发展空间呢?Intel已经放弃独显计划,Larrabee将全身心投入并行计算加速。NVIDIA的产品线规划早已把GFLOPS浮点运算能力当作衡量指标,看起来就像GeForce是Tesla的副产品。那么,未来的NVIDIA会不会变成一家并行计算产品厂商?早已高喊“融聚未来”的AMD又会如何呢?

 

  4. 套装式“准系统”主板的复兴

  去年我们对主板行业作出的预测,是SATA 6Gbps和USB 3.0两大接口标准的普及。目前这样的普及显然还在进行当中,明年中应当能够实现主流化。今天我们想聊的,应当是更深意义上,主板的存亡问题。

  这不是危言耸听。曾经是PC所有部件的交互平台,主板市场那时候多么的风光。然而现如今随着CPU中集成越来越多的芯片组功能,显卡的性能又一天天强化,主板的功能被最大限度边缘化了。甚至在尺寸上,我们经常也会看到“主板插在显卡上”、“主板挂在散热器上”的雷人景象。由于新一代的主板芯片组实际上只在PC平台中扮演当年南桥芯片的一部分功能,主板整体技术含量的降低是不争的事实。要想生存下去,主板行业需要新的增长点。

  从市场上的产品中,我们其实已经可以寻找到答案。自Atom出世以来,我们就看到过多家厂商推出过“准系统”式的迷你主板产品,直接将处理器焊接在主板上以套装形式出售。不过由于Atom性能实在有限,这种产品只能主攻HTPC、下载机等对性能要求不高的市场。随着2011年Intel、AMD主推处理器产品全线集成显示核心,这种模式非常有可能走向主流市场。从目前已经曝光的几款AMD Fusion平台主板来看,几乎都采用了将处理器焊接在主板上的设计。Intel主力的Sandy Bridge平台虽未见此类产品出炉,但无论是低端Core处理器还是下一代的Atom平台,只要性能可满足普通用户需求,剥夺大家这点DIY的乐趣相信也不会有太大问题。设想一下,如果这种套装式的准系统主板真的成为了主流,那应该算作CPU兼并了主板,还是主板整合了CPU呢?

  5. 固态硬盘落下凡间

  2009年末,我们对SSD给出的期待是“固态硬盘不再遥远”。“不再遥远”和“落下凡间”,看似同样的意义,在笔者的眼中却有不同的注解。

  2010年中,固态硬盘确实对于我们来说已经不再遥远。虽说在二三线城市的电子市场里仍然算是个稀罕物,但凭借日渐发达的网购平台,玩家们想要买到一块SSD,哪怕是欧美市场上最新的顶级产品也并不算什么难事。不过,以目前“主流”固态硬盘60-80GB容量,一千多元人民币的价格,对于国内市场普遍在三四千元左右的装机预算来说仍然显得过于奢侈了。并且从我们长期跟踪报道的固态硬盘相关新闻评论中就能够看出,仍有不少DIYer认为SSD每秒两百多兆的连续读写速度相比HDD机械硬盘算不上什么突破,“还不如两块硬盘RAID 0呢!”显然,大家对固态硬盘的认识仍然需要再一次启蒙,SSD能够给随机读写IOPS性能带来的成百上千倍提升,给PC使用体验带来的飞跃,等待着大家的亲身体验。

  所谓要在2011年“落下凡间”,指的就是要改变这种随唾手可得,却又少人问津的非主流状况。由于NAND闪存往往使用的是最先进的半导体制程技术,发展速度惊人,2011年必将是20nm级工艺产品的天下,届时无论在性能、成本方面都会与2010年相比实现飞跃。我们相信,明年年中左右,大家应当就能在市场上方便的买到售价在千元左右,使用SATA 6Gbps接口,速度堪比目前顶尖产品的主流固态硬盘。而入门级SSD售价应在500元上下,容量达到60-80GB,足以满足普通用户“系统盘”的需要,可以考虑成为装机时的高性价比选择。

  当然,以目前的趋势来看,几年内还不可能出现SSD取代HDD位置的状况。近期内比较现实的应用方案,仍然是将固态硬盘用作操作系统盘和应用软件安装盘,再配合TB级的HDD机械硬盘作为数据仓库的“混合存储”模式。而在移动市场,苹果MacBook Air举起了全固态存储“未来笔记本”的大旗后,标配SSD的笔记本机型,尤其是超轻薄机型相信会借着固态硬盘价格下滑的势头,有一个突破性的发展。

 

  6. 3D征途中的第二位阿凡达

  2010年初的一部《阿凡达》,给全世界上了一堂绘声绘色的观摩课:什么叫做未来的影音娱乐?3D立体化是必然的方向。不过在这股热潮退去后,民众们对3D的热情似乎远没有厂商来的高。尽管从家电、数码到PC显示器、显卡领域的厂商们纷纷打出3D招牌,甚至将其作为全年的最大卖点拼命宣传,但真正买账将3D产品搬回家的用户却是凤毛麟角。原因简单到不能再简单:难道我们花成千上万大洋买一套3D产品回家,就是为了每天重温一遍《阿凡达》么?

  在影音娱乐3D化的征途中,急需突破的不是将一台3D电视价格从3万拉低到1万,也不是将3D显示器+3D眼镜的成本压缩至千元主流水平,而是亟待下一位“阿凡达”的出现。这并不仅仅意味着我们需要更多优质的3D影片。甚至可以说,一部两部、十部百部3D大片都无法在短期内改变3D片源缺乏的状况。业内厂商们需要解决的,是找到让消费者们欣然埋单的“终极诱惑”,一种能充分发挥3D方案能力,带给用户截然不同体验的全新应用,或者说是整套的解决方案。

  这位新的市场传教士,必将伴随着技术突破到来。比如效果出色的2D内容直接转换3D方案,比如结合动作感应技术的沉浸式3D立体游戏,比如《少数派报告》式的3D化PC操作系统,再比如广视角的裸眼3D技术等等。如果哪家厂商或是联盟、阵营,能够在这些技术上取得飞跃,并将3D娱乐平台进行充分的整合推广,那才将意味着3D化时代的真正到来。

  7. 是Win8还是又一个WinMe?

  虽然上面用大量篇幅讲到过ARM阵营、移动计算设备对Wintel联盟造成的威胁,但毕竟在短时间内,Windows PC仍是毫无争议的个人计算设备核心。我们仍然需要跟着微软的步伐,Win7、Win8的走下去。

  2010年,Windows 7“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就当我们期待Win7 SP1为它的主流化添上一剂猛药的时候,Windows 8的消息却已经悄然而至。不出意外的话,2011或许在年初,我们就能够看到Windows 8的登场,至少也是技术结构和用户界面的预览亮相。虽说微软已经明确表态将缩短新操作系统开发的时间,但在Windows 7还未成为绝对主流的情况下,Windows 8如此心急出场,相信也是微软感受到了非传统操作系统领域竞争威胁的结果。不过理性的思考一下就会明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Windows 8不可能带来太多革命性的变化,充其量只是会把一些在Windows 7中来不及实现的想法付诸实施。我们把它看作是改头换面的Windows 7 SP2即可(NT 6.x的版本号即是一证),只是希望不要最后变成又一个Windows Me就好。

  微软曾说过,Windows 7的最大对手不是Linux,不是Mac OS X,而是Windows XP,实际上他们所要对抗的仍然是习惯的力量。那么,Windows 7两年来没有完成的任务,重新包装的Windows 8可以实现么?

 

  8. 谁是下一个苹果?

  2010最火的数码产品是什么?非iPad莫属。2010年末捧着人民币也买不到的产品是什么?不用问也知道是iPhone 4。一年内推出了两款“现象”级产品,把2010年称为苹果年,乔布斯年一点都不为过。无怪乎在无限放大未来预期的资本市场,苹果股票市值在今年已经先后超越微软,超越中石油,成为科技行业最大企业,全球市值第二大公司。甚至已经开始有分析师预期,苹果很快就会超过埃克松美孚,成为全球市值第一大企业。

  在长期不被苹果重视,也不重视苹果的中国市场,这种趋势

  表现的尤为明显。Mac机曾被认为是设计师和装13人士的小众产品,在美国市场长期占据70%以上份额的iPod也难敌众多本土MP3/MP4,苹果产品店铺曾经总是被挤在市场的角落中难寻踪影。而今随着iPhone和iPad的热销,经营苹果产品的摊位不仅越来越多,而且开始占据电脑城中的显要位置,甚至带动着iPod和Mac也逐渐进入主流视野。苹果直营的Apple Store在京沪已经开张了4家,你还没有去体验过么?

  苹果火了,其每一款产品都必然不乏跟风者。不过我们要讨论的,是谁会成为下一个苹果,下一家能够引领用户体验变革,引发产业革命的企业。显然,要出现这样的公司,需要下一个乔布斯。巴郎周刊曾这样评论:“美国应该再多1000个他这样的人物。”何止是美国,全世界都想要这样的偏执狂。我们需要不循规蹈矩,需要“创造用户需求”,因为“如果你问你的顾客需要什么,他们会说需要一辆更快的马车”(亨利福特)。如今有好点子的年轻人不少,并且只要你拿出点子,风投们就会举着大把的美钞送到你的面前。因此,我们更需要的是在暴富梦想面前坚持自己的固执,拿着1美元年薪实现自己“改变世界,不要一辈子卖糖水”的理想。没准下一个苹果,就会出现在你我身边。

  9. 单电相机一统DC/DV?

  EVIL、电子取景可换镜头数码相机、微单反、单电相机……无论你管它叫什么,这种产品都已经成为数码影像行业的流行趋势。因为人们对影像质量的需求已经不仅仅限于800万、1000万像素,但在大家都习惯了卡片机的轻薄便携后,你不可能要求每个家庭出游都有位爸爸扛着单反。

  起初,单电相机只是松下、三星、索尼等影像领域的新来者,以及奥林巴斯等二线厂商争夺的战场。但市场的青睐,已经让那些在单反技术上投入数十年心血的巨头们无法安坐了。尼康已经确认将在2011年推出自己的首款单电机型,佳能距离这一步相信也不会太远。如果我们再把视角放开,不仅仅局限于可换镜头单电机型,把大尺寸感光元件的高画质便携机、数码旁轴等也纳入进来,则2011很可能将成为“抛弃反光镜”革命的爆发年份。

  另一个更快实现变革的市场,将是传统的DV。从数码单反引入摄像功能开始,这场地震就已经开始了。凭借大画幅感光元件带来的画质飞跃,视频单反已经让高端DV的定位处于一个相当尴尬的位置,不少专业人士都已开始尝试拿出单反相机来拍摄广告、MV甚至电视剧、电影。不过数码单反受限于几十年不变的基本设计,事实上并不适合手持进行视频拍摄。这一变革走入家庭,还是要看EVIL的。没有了反光镜的牵绊,单电相机实际上完全可以设计为类似DV的形状,为手持视频拍摄提供方便。谁会首先推出这样的DC/DV合体单电机型?我们拭目以待。

 

  10. 社交网络/微博后的新网络

  如果说人人、开心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的2009,那么微博显然就是2010的代名词。日新月异的网络应用,其内涵实际上相当统一,都是为了跨越空间界限方便人与人的交流,让你的一举一动快速传遍世界每一个角落。

  那么,网络社交的下一次创新,又会发生在什么地方?笔者认为,2011的网络新名词一定会同移动计算设备的新发展密不可分。社交网络成瘾症状的开始,是让人起床第一件事打开电脑,睡前最后一件事键盘敲微博说晚安。这样的步骤,迟早会简化为智能手机、平板机滑开屏幕锁的那一刹那。如今的SNS、围脖本身都已经开始抢占移动设备市场,但一个以手机、平板机为核心的新社交网络,将是把移动设备的全时在线特征发挥到极致,并根据其特点创造新应用的产物。比如一个以手机视频、可视通话、网络定位为主要内容的新移动社交网络,其流行必将引起移动网络流量的爆炸,成为3G乃至3.5G、3.9G、4G网络普及的推手,引来移动运营商的强力支持,而这些超级大鳄的实力参与又会反过来大大推动新网络概念的推广。

  最后一个问题,是何时这样的创造会从我们的身边萌芽。我们不仅仅是需要Facebook、Twitter的中国版本,更希望能有土生土长的马克扎克伯格们以我们全球最大的互联网市场为起步,打着Made in China的徽标走向世界,甚至是引来硅谷的跟风模仿。中国的,就是世界的。这样的底气咱们应该越来越足了,不是么?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