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Android 4.4的发布在即,科技网站The Verge对Android操作系统的发展历史进行了一次回顾。Andy Rubin当初所带来的这款操作系统是如何进化成今天的业界巨头?而Android当中又有哪些东西保留至今?而哪些又不复存在了呢?以下为文章内容:
回本溯源
Android时代的真正开启始于2008年10月22日T-Mobile G1在美国的发布。而在最初,那些在今天看来是必不可少的功能并不存在于Android当中,比如屏幕键盘,多点触控,以及付费应用。但根基已经打下,而许多Android平台标志性的功能正是在G1上首次出现的:
下拉通知窗口。尽管早期的手机都有各自的缺陷,但有一点是公认的,那就是Android一出生便搞定了通知系统——iOS另外花了3年才设计出了一套足够效率的信息分流和提醒方式。秘密在于G1独特的状态栏,它能够被拉下来以在单独的列表当中显示出每一条通知:短信、语音信箱和提醒等等。这个基本概念一直延续到了今天的版本。
主屏幕小部件。要说Android和其他平台一个明显的不同——一个区别于iOS以及WP的特点——那就是主屏幕对于小部件的丰富支持了。从一开始谷歌就给小部件制订了庞大的计划,但这个功能在首发时有一个明显的缺陷,那就是开发者无法创建自己的小部件。
对于Gmail深度、丰富的支持。在G1发布之时,Gmail早就能够支持POP和IMAP以被整合进移动邮件客户端了——但问题在于这两种标准都无法很好地支持Gmail某些更加独特的功能,比如归档和标签。Android 1.0极大地修复了这一点,带来了当时市面上最佳的移动Gmail体验。
Android Market。我们现在已经很难去想象一款没有集中式应用商店的智能手机了,但在Android问世之初,是它发起了移动应用程序的革命。诚然,G1的Android Market和如今的Google Play没有多少相似之处,当中应用的数量和涵盖方面非常有限。但也许更为严重的是,它缺乏任何的支付系统,这个问题直到第二年才被修复。
值得注意的是,谷歌是在Astonishing Tribe(TAT)的帮助下开发了Android 1.0的UI,这是一家瑞典的互动设计公司,也正是他们在随后的几年里带来了真正令人惊艳的界面概念。不过这家公司随后被RIM所收购,从而结束了和谷歌之间的合作。
Android 1.1
Android的第一次升级在2009年2月发布,也就是G1问世后3个月多一点的时间。1.1版本从任何方面看都不是一场革命,它主要是对1.0当中各种bug的修复,同时赋予了系统OTA升级的能力。在当时,这可是件大事,也没有任何一家竞争对手这样做过。
来点甜点:1.5 “Cupcake”
Android 1.5最为人所熟悉的可能就是它的代号了,Cupcake就像是一座里程碑。这不仅是因为Cupcake带来了不少备受期待的功能,它同时也是谷歌选择甜点作为Android系统代号的开始:在它之后的每个版本都是按照字母顺序以甜点的名字所命名的。除了“X”这样的字母之外,我们预计这个惯例应该会延续一段时间。
在很多方面,Cupcake是一次改良,对于用户界面上那些粗糙面的一次抛光。如果不仔细查看,这些改动几乎不会被人所留意。比如说,标准的Google搜索小部件获得了一丝透明,应用抽屉的图标之下也获得了花纹的装点。
大多数G1用户可能都不会注意到这一点,因为在这版系统当中,谷歌带来了不少更加令人激动、同时也立刻变为使用当中必不可少的内容:
屏幕键盘。很难想像Android在问世之初竟然没有屏幕键盘,不过事实的确如此,这也正是为什么G1会是一款侧滑全键盘手机,同时直到Cupcake问世之后我们才看到首款全触屏Android手机——HTC Magic。
在软键盘方面谷歌还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他们向第三方开发者提供了必要的接口来制作自己的替代键盘——而iOS和WP至今都不支持这一点。在当时,Cupcake的官方Android键盘在速度和准确度上都不如iOS,这也促使HTC这些厂商很快推出了自己的定制输入法,而这可以被看作是定制界面的最早形态。
可拓展的小部件。虽然Android 1.0和1.1在技术上都支持小部件,但它们的潜力直到谷歌向开发者提供SDK之后才被发掘出来。在1.5之后,许许多多的第三方应用程度都会附带一个或多个小部件。对于Android来说这意义重大,它让用户能够享受到比其他任何一款移动操作系统都更加灵活和可延伸的主屏幕。
剪切板升级。Android对于复制和粘贴的支持来之不易。从技术角度讲,Android从最开始就是支持这个功能的——但却主要被限制在文本和链接。这也就是说复制粘贴只能在浏览器窗口或Gmail之内进行,两个非常需要这个功能的地方。尽管Gmail直到多个版本之后才获得完整的剪贴板功能,Cupcake还是带来了对于浏览器的支持,允许用户将网页的纯文字部分复制出去。
视频拍摄和播放。我们在今天同样很难想象,一款智能手机竟然会不具备视频拍摄的功能,但G1当时的确如此。不过随着Cupcake的推出,这个问题也得以解决。但和软键盘一样,Android的内置相机界面也成为了用户所诟病的地方,厂商们因此也迅速进行了改良,加入了额外的场景、模式、选项、以及类似于点击对焦这样的方便功能。
还有其他更多。1.5还带来了Gmail批量操作(在这个版本之前你无法对多封邮件进行删除和归档),上传视频至YouTube/Picasa,在通讯录界面内看到联系人的Google Talk状态,以及Gmail内的信息应用。
1.6 “Donut”
虽然不像Cupcake那样意义重大,但Android 1.6 Donut所带来的内容可不止那0.1。谷歌在这版本系统当中带来了界面设计上的又一次微调,以及大量新的升级,包括对于CDMA的首次支持,从而让Verizon这样的美国运营商,以及亚洲的数百万手机用户带来了希望。
但这些内容都不及分辨率独立性这个改动所产生的效果那样大。Donut标志着Android首次能够在多种不同的屏幕分辨率和高宽比之下运行,从而为Android阵营随后的百花齐放奠定了基础。
Donut同时还引入了快速搜索栏这个概念。在Donut之前,在主屏幕上按下Android手机上的搜索按钮会进入谷歌搜索栏以搜索网页内容,和直接登录谷歌的主页进行搜索没有区别。而通过Donut的增强,用户得以搜索到许多的本地内容,比如应用、联系人等等,同时网页搜索结果也会呈现在同一界面。
Android 1.6还有哪些功能?一个重新设计的Android Market,它采用了白和绿两种色调,并会显示出最热门的免费和付费应用,同时第三方应用类别也出现其中。相机界面也得到了重新设计,对焦速度显著提升,与图库的整合也得以增强。
2.0/2.1 “Eclair”
是什么让Eclair如此重要?它向世界呈现出了Android问世以来最为基础性的革新,无论是在视觉还是构架上。虽然带着854x480这种闻所未闻的屏幕分辨率,但这并没有对Droid成为当时最高性能Android手机产生丝毫影响——各种同样得到显著升级的细节也造就了这款设备销售上的成功:
多账户支持。通过Eclair,Android用户头一次能够在同一款设备当中添加多个谷歌账户,并访问到每个账户当中的邮件和联系人。对于Exchange账户的支持同时也被加入。
Eclair同时赋予了第三方所必须的工具来在账户框架当中加入自己的服务。多账户功能的一大关键优势在于,用户账户内的所有分享信息都能够自动同步,从而带来了一站式的方便体验。
谷歌地图导航。直到今天,谷歌地图依然是不少人首选的导航解决方案。这项服务在Android 2.0中首发,使用的是谷歌自己的地图数据,并以此向用户提供了完全免费的逐项导航功能。谷歌地图导航包含了许多常规车内导航系统所常见的功能:直观的3D视图,语音导航(包括街道名称)和交通信息。在它之前,用户想要获得逐向导航功能需要花高价来购买专业应用,要么得支付月费或是购买专用的导航仪,所以谷歌的举动扰乱了整个市场。
快速联系人。Eclair带来了快速联系人工具栏,让用户能够以多种方式来(邮件、短信和通话等)和联系人进行互动。无论联系人的图片在系统中的何处出现,你都能通过按压来打开快速联系人一栏,其中包含整齐排列的一行图标。这项功能同时具备延展性,所以和联系人有关的不同类型信息都能够被统一归纳其中,比如Twitter。
软键盘升级。和G1一样,Droid也配备了物理全键盘,但谷歌依然将其视为一个展示新版虚拟键盘的机会。尽管这个平台还没能完全支持多点触控——比如浏览器和地图应用都不支持捏拉缩放——Eclair的键盘还是使用了多点触控数据来在用户快速输入时识别第二次点击,这能够显著提升快速打字下的准确率。
升级的浏览器。如上文提到的,Eclair的浏览器并不支持多点缩放,但它在其他方面获得了显著的升级。考虑到Droid采用了空间充裕的WVGA分辨率显示屏,所以浏览器对于那些复杂、桌面内容的显示能力就显得至关重要。在这方面,谷歌加入了HTML5的支持,包括视频。这也是Android浏览器首次拥有一个适当的地址栏,谷歌也仿照Chrome将搜索栏并入地址栏。为了弥补多点触控的缺失,新版浏览器还加入了双击放大这种操控方式。
Eclair当中无数的改动几乎触及到了系统的每一个界面。谷歌一如既往地在UI方面进行着提升,但2.0的改动总体上让人觉得更加紧密,比如更加干净整洁的图标,以及专为Droid的分辨率所设计的小部件。不过Android 2.0从根本上讲是一位独行侠,除了Droid之外,几乎每一款Eclair之后发布的手机所采用的都是Android 2.1系统,其中所包含的大部分是bug修复和API功能的加入。虽然2.1是一次小幅升级,但其中依然还有一些值得注意的功能:
动态壁纸。这个功能在Android 2.1当中首次出现,它的概念非常简单:让动态图片能够成为主屏幕的背景,并能够和用户进行有限的互动。
语音转文字。谷歌在Donut当中就为语音转文字(TTS)添加了一个开发者框架,打那之后,他们就一直在推动TTS的能力。而在Eclair当中,TTS朝着另一个方向发展——用户能够对着自己的手机说话,作为替代传统键盘输入的一种替代方式。为了达成这一点,Android 2.1将软键盘上的逗号键替换成了麦克风图标,按下之后并说话,系统便会把语音转换成文字。
新的锁屏界面。Android 2.0当中实际上就带来了新的锁屏界面,用户可以通过滑动来解锁,或是将手机调至静音,而在2.1当中,这个界面又迎来了另一次调整。虽然在功能上大体维持不变,但谷歌把时间显示的样式从标准无衬线字体变成更具Android风格的高科技字体,并将解锁和静音功能的滑动轨迹从曲线变成了直线。
虽然不是重大更新,但Android 2.1标志着谷歌策略转移的开始。可能是担心硬件合作伙伴更倾向于定制界面并大幅改变原生Android体验,谷歌选择和HTC直接合作来制作属于自己的旗舰手机——一款能够展示没有任何改动、纯净的Android 2.1的手机,这就是Nexus One。它是最早采用1GHz骁龙处理器以及AMOLED显示面板(WVGA分辨率)的智能手机。Nexus One非常超前,并成为史上最受推崇的Android手机之一。
2.2 “Froyo”
Android 2.2在2010年中期发布,Nexus项目的优势也开始显现:Nexus One是首款获得升级的设备。谷歌在Froyo当中都带来了什么?数不胜数。一点亮屏幕,重新设计的主屏幕就已经非常不同了:老式的3面板视图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5个不同的面板,以及底部透明的快捷方式栏。此外,快捷方式两侧的圆点会向用户指示出他们正在浏览的界面。在某种程度上,谷歌此举是在追赶那些早就加入这种设计的第三方界面,比如HTC的Sense。
Froyo同时还加入了一个彻底重新设计的图库应用,从而首次展示了Android的3D裁减功能:翻转手机后图像也会跟着翻转,在单独的相册和图片之间切换会显示出高质量的动画效果。
另一项重要功能是移动热点支持的加入——许多运营商在销售自己的Froyo手机时都会禁用这项功能,或者是附加更多的条款——以及Gmail对于复制粘贴的更好支持,从而修复了该平台剪切板的一大缺陷。对于那些不喜欢Android独特图案解锁或者更注重安全性的用户,谷歌还加入了一个传统的密码/PIN锁屏功能。也正是从2.2开始,谷歌逐渐重视起了企业环境,从大量针对Exchange的增强可见一斑。
2.3 “Gingerbread”
Froyo在Nexus One上首发1年半之后,谷歌又通过Android 2.3带来了另一个Nexus项目。这一次,由于三星在Galaxy S系列上取得的成功,谷歌也选择了这家韩国公司来开发Nexus S。虽然并不比Nexus One先进多少,但两款手机在设计上风格迥异,这主要是由于Nexus S的曲面玻璃显示屏以及全黑的后盖。屏幕下方的轨迹球再也不见了——通过Nexus S,谷歌似乎终于准备好要告别用户界面的硬件导航方式了。
Gingerbread虽然从很多方面来看是一个小幅升级,但这些“小改动”放在一起对于整个平台来说就是相当大的一次进步了。首先,2.3是自Eclair以来界面上最明显的一次改动:原生小部件得到了更新,主屏幕的界面元素新增了一抹绿色,状态栏也变成了黑底白字。这些看似琐碎的改动实际上对于Android的外观产生了重大影响——看上去立马更加干净和现代了——但实际上,谷歌这样做可能主要是为了减少电量消耗以及AMOLED的烧屏现象。
Android 2.3同样也加入了不少新功能:
对于复制粘贴更加精细的控制。自iOS 3.0在2009年中期发布以来,Android对于剪切板的支持就开始落后于苹果,iOS以放大镜这种独特的形式提供了逐个字母的精确控制,也让手指操控光标变得更加容易。而在Gingerbread之前,原生Android只能够复制整个文字栏,而这经常并不是用户所需要的。Gingerbread调整了这一点,加入了逐字高亮,以及用来调整高亮的箭头。和Froyo在主屏幕上的提升一样,谷歌在这方面同样是为了赶上硬件厂商们的革新。
升级的键盘。谷歌在2.3当中再一次对键盘进行了调整,这一次的改变非常明显——按键的设计和颜色自Cupcake以来得到了首次大幅调整。多点触控的支持也得到了升级,在按住某个按键后,用户将能够用到它的第二字母/符号。
更好的电池以及应用管理工具。Android对于多任务的支持在某些人看来有点太过效率了——软件都是能够在后台自由运行,续航也因此冒上了风险,特别是当用户安装了那些设计糟糕的应用时。不过在2.3当中,系统加入的电源管理工具能够显示出每个应用/功能的耗电情况,从而让用户能够更好地查看到是什么在吞噬手机的电量。
前置摄像头支持。尽管Google Talk直到2010年中期才加入了移动视频通话的支持,Gingerbread就已经赋予了设备支持多个摄像头的能力。虽然谷歌在Nexus S上加入了一枚前置摄像头,但除了用它自拍之外,其余并没有什么运用方式。
Gingerbread其他的一些新功能更多的是面向开发者而非终端用户,比如NFC。Nexus S的电池后盖上被嵌入了特殊的天线,从而赋予了这款手机NFC功能。而这项功能最终也促进了移动支付的发展。
谷歌还希望借助Gingerbread扩大在移动游戏市场打下基础,而这正是Android远远落后于iOS的地方。新版本的系统给予了开发者更低的权限来接触到音频、设备控制、图形和存储,从而让他们能够编写出更快的原生代码——这对于制作丰富、高画质的3D游戏来说是至关重要的。
3.x “Honeycomb”
Honeycomb可以说是个另类,也是谷歌朝着统治智能手机市场高歌猛进当中的一次跑偏。实际上,Honeycomb根本就不是一款智能手机操作系统,谷歌这一次找到了摩托罗拉,想要以Nexus模式推出一款展示原生Android 3.0的平板电脑,而这促成了Xoom的问世。
但Honeycomb并不具备谷歌预期当中的吸引力,它的存在更像是为Android 4.0的用户界面风格打下了基础。
从绿到蓝。绿色似乎永远都会和Android联系在一起。Android的logo是翠绿色的,谷歌的官方Android网站选择了绿色的色调。而在Honeycomb当中,绿色被扫地出门,贯穿整个系统界面的颜色变成了蓝色,包括电量显示、信号指示、以及时钟小部件等等。
重新设计的主屏幕和小部件摆放。Honeycomb会对每一个小部件的样式提供预览,而不是如从前那样仅带来一个名称列表。在选择了一款小部件之后,用户可以将其随意摆放在5个主屏幕面板当中的任意一个当中。虽然Android一直都是使用网格来在主屏幕上显示小部件和图标的位置,Honeycomb对此的处理要更到位——在每一个小部件预览之下,你都能看到它会消耗掉多少“网格方块”。
物理按键消亡。在Honeycomb平板上,设备不再需要专用的物理导航按键,因为它们都被直接加入到了系统当中,位于屏幕的底部。因为都是虚拟的,系统可以在必要时对这些按键进行显示、隐藏或者更改。对于硬件厂商来说,也不再需要那么多的边框空间来挤入物理按键了。
升级的多任务。在导航栏当中,除了返回和Home键之外,谷歌还新增了一个名为“最近应用”的虚拟按键。按下之后,系统便会打开一个展示最近运行应用的列表,左侧是名称右侧是缩略图,用户则可以通过简单的滑动来关闭任意一款应用。而在此之前,想要查看最近运行应用需要长按Home键,且系统只会显示出应用图标。
新的应用排布范例。Honeycomb引入了“动作条”这个概念,它永久性地置于每一款应用的顶部,让开发者用来显示最近访问的选项、上下文菜单等等——就像是每款应用程序的状态栏。此外,Honeycomb还带来了对于多列应用排布的支持,用来彰显对于平板电脑的侧重。
Android 3.1和3.2主要都是维护性的升级,不过他们也的确带来了一些重要的功能。比如3.1就加入了可调节小部件大小的能力,虽然不少第三方界面都已经支持该功能,但3.1将它带进了系统的核心。
4.0 “Ice Cream Sandwich”
谷歌凭借三星的Galaxy Nexus回归了Nexus项目,同时带来了目前我们所使用的Android大版本。毫无疑问,ICS是迄今为止Android手机迎来的最大一次改动,但实际上它所拥有的许多功能和设计元素在Honeycomb就已成型,包括虚拟按键,从绿到蓝的过渡,升级的小部件支持,可滚动的多任务界面,以及应用内的“动作条”。
4.0还对系统的字体首次进行了变更。名为Roboto的新字体据称能够更好地利用今天的更高分辨率显示屏,而谷歌也一直都在尽力推广它。Android设计主管Matias Duarte指出,旧字体“难以去达成我们所需要的开放度和信息密度”,而Roboto据称能够避免一些抗锯齿上的缺陷。
而Android最具辨识度的功能也在4.0当中得到了升级。上了年纪的通知屏幕依旧是所有移动平台当中最棒的功能之一,但ICS赋予了用户通过简单的滑动来单独移除每一条通知的能力。在老版本当中,你只能一下子清除所有通知。
在Cupcake之后的每一个系统版本当中,谷歌都会对软键盘进行一些修改,ICS自然也不例外——实际上,这次的改动和Gingerbread所作出的一样重大。按键的物理设计和排布大体上未作改变,但智能纠错功能得到了彻底的修改,在实际的使用当中我们也发现,这些改动是在创造奇迹。此外,系统还获得了一种吸引人的拼写检查和替换方式,包括错误单词底部的红线,以及触手可及的添加到词典选项。也是第一次,文字输入、剪切板支持和软键盘的质量都达到了市场上的优秀水平。
而这不过是个开始:
更多的主屏幕升级。如上文所说,ICS的主屏幕沿用了许多Honeycomb带来的改变。不过它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花样:只要把一个应用图标拖拽到另一个的上面,便能够创建文件夹。主屏幕底部的快捷方式栏也得到了增强,谷歌现在称其为“收藏托盘”,用户可以随意将4个应用放置在这一栏当中。
Android Beam。NFC支持是Gingerbread和Nexus S身上所主推的功能之一,但除了Google Wallet当中有限的应用方式之外,基本不存在能用到NFC的地方。而ICS希望通过这项名为Android Beam的新功能改变这一点:两款支持Beam的设备只需放在一起,便能够进行数据的传输和分享。
面部解锁。除了已经支持的图案和密码解锁之外,Android 4.0还加入了面部解锁功能。由于使用照片便可轻松绕过这种解锁方式,所以该功能被认为更多的是一种噱头。
流量使用分析。就像是Gingerbread让电量消耗变得更加直观,Android 4.0在流量上也带来了相同的处理方式。用户可以查看任意时间段的总体流量使用情况,也可以查看到每款应用的流量消耗情况,以揪出是哪些应用在偷偷消耗有限的流量套餐。
新的日历和邮件应用。作为传统的邮件体验,Gmail在Android 4.0当中也被大幅修改,加入了更为新鲜的设计以及“动作条”的支持。日历应用也首次获得了统一的视图,对于使用多账户的用户来说非常方便。
4.1 “Jelly Bean”
谷歌在去年的I/O大会上带来了新的Jelly Bean升级,而这次升级意义之重大可不是数字上0.1的提升所能代表的。它代表了谷歌平板策略的重启(Nexus 7),以及用户体验上彻底的重新设计。
乍看之下,Android 4.1并没有带来太多的不同,但仔细体验之后,你就会发现这版本系统所加入的一系列调整和新功能。其中最为重要的就是“Project Butter”了。通过三重缓冲图形,将所有绘画的刷新率锁定在16毫秒,以及对触控输入子系统做出的一系列调整,这项功能极大地提升了Android的视觉和触控性能。在此之前,Android在流畅度上总是要逊色于iOS,特别是滚动时,而Project Butter的出现缩短了两个平台之间的差距。
所有面向用户的改动当中,Google Now无疑是其中最大、最重要、也是最野心勃勃的。对于谷歌来说,它是一个完整的平台,而Jelly Bean恰巧是第一款获得它的产品而已。Google Now希望帮你进行大量的日常思考,在你开口之前就预测到你所需要的。Google Now能够处理多种数据——你的日常安排、地点、时间等等——并以重要程度的顺序呈现出包含一张张信息卡片的视图。它同时还整合了一个新的自然语言搜索功能,同时具备可以说是手机平台上目前最为真实的文字转语音系统。通过Jelly Bean,语音听写功能也首次实现离线使用。
以下是4.1当中部分重点功能:
Roboto更新。Android的标志性字体也得到了重新设计,渲染方式与以往有所不同。
可拓展,“可操作的”通知栏。Android 4.1又把已经是最为优秀的通知系统带到了新的水平。开发者现在能够制作出更加动态的通知,用户可以直接在下拉通知栏当中获取到更多的信息,并直接对通知进行控制而无需开启相关应用。应用的通知还能够被单独关闭,而这个功能是苹果在iOS 5的通知中心当中首创的。
小部件的灵活性。可调节大小的小部件是在Android 3.1当中首次加入的,但Jelly Bea让它们变得更加实用——它们能够被动态地调整大小。把所有你需要的图标和小部件都装进单独一个屏幕非常不易,但现在,小工具能够自动调节自身大小来适应可用空间。图标也会为你拖拽过来的项目让路,这一点和iOS很像。
预测输入。又是例行的键盘升级。这一次,谷歌把侧重点从单词纠错转移到的单词预测,这项功能闻名于SwiftKey,并被BlackBerry 10所采纳:Android的键盘现在能够试图去猜测你想要输入的下一个单词,并会随着时间来逐渐学习用户的输入风格。
4.2 “Jelly Bean”
Android 4.2维持了4.1的代号,因为这次升级更像是对于系统的完善而非重大更新。本次升级在4.1之后的6个月推出,它收紧了性能,动画效果提升,并带来了更为紧密的设计。但这并不是说本次升级并没有任何面向用户的提升:4.2带来了新的控制面板,在锁屏添加小部件以及运行相机应用的能力,并加入了类似于Swype的滑动输入。
4.2当中最重要的功能之一是对于Miracast的支持,它能让你将视频和音频从设备无线传输到电视或者其他显示屏上。谷歌此举显然是冲着苹果的AirPlay取得,且Miracast是一项业界标准,市场上有部分机顶盒具备对它的支持。遗憾的是,由于Android 4.2在2012年秋天发布,当时很少有智能手机能够利用这项功能,即便它们升级到了4.2。同时,系统并没有对于Miracast的支持做出多少的提升。
在Android 4.2之后我们还看到了一系列“Google Play版”智能手机的发布,比如三星和HTC的旗舰机型。对于那些想要兼得Android原生体验和顶尖硬件的消费者来说,这无疑是一个福音。
以下是Android 4.2其他一些功能的盘点:
重新设计的时钟应用/小部件。Android 4.2当中最为明显的视觉改动是新的时钟应用,它将小时加粗,而分钟的显示字体更瘦,并能够快速进入倒计时、秒表和世界时间功能。谷歌还带来了新的模拟和数字时钟小部件。
多用户账户。Android 4.2为平板电脑带来了加入多个用户配置档案和账户的能力,让家庭成员能够更加轻松地分享一款设备。这项功能早就出现在了Windows或OS X当中,但iPad那时还尚未获得。
Photo Sphere。Android 4.2是世界首款内置360度全景拍照功能的手机系统。遗憾的是,Photo Sphere图片难以被分享——只能通过谷歌自家的Google+社交网络——对于多张图像融合和缝补的效果也并不是特别好。
Daydream屏幕保护程序。作为Android设计团队的主管,Matias Duarte对于Android如今的感观影响重大,而Android 4.2当中的Daydream功能也许是其中最为显眼的。Daydream从根本上讲模仿了webOS 2.0的展示模式,是一个能够显示图片、照片、信息、小部件等内容的屏幕保护程序。
辅助功能增强。Android 4.2为残障人士带来了一系列的提升,包括3次点击以放大整个屏幕,通过双指放大和缩小,语音输出,以及为盲人用户所准备的手势模式导航。
4.3 “Jelly Bean”
尽管我们一直在期待Android 5.0,但谷歌在今年7月24日却给我们带来了一次非常小幅度的系统升级。Android 4.3当中包含一个主要是为新款Nexus 7(和其他平板)所设计的功能,那就是为多用户支持新增了受限配置文件的功能,它能够避免熊孩子们不会通过内购把你的信用卡刷爆。
谷歌在今年早些时候就开始大力推动Android游戏的发展了,在4.3当中,他们在这方面的努力显露无遗。Android 4.3是市面上第一款支持OpenGL ES 3.0的操作系统,这是一个先进的游戏软件引擎。苹果在iOS 7当中同样也加入了这种支持,并维持着自己在游戏生态系统当中举足轻重的地位。
Android 4.3还带来了其他一些细微的提升:TRIM支持(升级的内存管理),低功耗蓝牙,虚拟环绕声,预测拨号盘,以及WiFi定位服务的升级。
对于Android用户来说,升级幅度相对较小的4.3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赐福。首先,Android手机在获得最新版本的升级上都存在无可避免的延迟。但是,今年的Android在体验上的改变并非来自于系统升级,而是应用升级。正如Android工程总监Dave Burke所说的,谷歌走上了模块化Android的道路。包括Gmail,Chrome,日历在内的许多核心应用都会定期获得升级,而无需等待系统升级。这也就意味着Android用户能够直接从这些升级的应用当中获益,而非等待运营商或硬件厂商大发慈悲来制作系统升级。
4.4 “KitKat”
虽然谷歌还未正式发布下个版本的Android,但他们已经公布了它的名字:4.4 KitKat。KitKat是谷歌首次和食品厂商在Android代号上的合作,他们也和雀巢推出了大范围的宣传活动。
虽然尚未正式发布,但最近已经有一些泄露信息曝光。比如在最近曝光的几张谍照当中,我们就看到状态栏文字/图标颜色的改变(由蓝变灰)。此外,状态栏整体的颜色还会根据开启应用的色彩风格进行匹配,整体效果看上去更加协调。
谷歌表示,“我们为Android KitKat设立的目标是为每一位用户带来超棒的Android体验。”这句话具体指的是什么我们还不得而知,但早就有传言声称Android即将迎来视觉上的重大调整。我们并不知道这个大改是否会出现在4.4当中,还是未来的5.0,但4.2和4.3的确留下了一些还未被解决的视觉/设计上的不一致性。Android 4.4 KitKat预计会在今年秋天与新一代Nexus手机一同问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