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外的科技大佬们大多有点浪漫主义情怀和对无限未知的追求。当事业达到一个高峰之后,不是拘泥于现在的领域,或者死守着金钱直至终老。他们的追求总是无限的,当在互联网领域达到一定高度的时候,又开始去探索另一个领域。有人玩太空游戏、有人玩魔术、有人玩音乐,还有人玩象棋...... Peter Thiel(彼得·希尔) 他是著名风投专家,也是个连续创业者。他是追求自由的传奇斗士,也是畏惧死亡的同性恋。因为惧怕衰老和死亡,所以他开始去研究是什么让人体衰老?什么能让人永生? Aaron Levie 他年少时就创办过15家公司,在大学期间发现了大有可图的创业项目后,便退学投身创业。他是Box联合创始人兼CEO。除此以外,他还是个技艺精湛的双翻及pinch vanish(魔术专业术语)魔术师。 Elon Musk 著名投资人,许多人将他与乔布斯在科技界的地位相提并论,他是众多科技人士的偶像之一。现在从事着两大项目,一个是纯电动汽车公司Tesla,另一个则是与NASA合作的太空项目SpaceX,欲将人类和物品送入太空。 Jeff Bezos 亚马逊CEO,一位充满人格魅力和智慧的企业家,他之于亚马逊就如同乔布斯之于苹果,有人甚至认为亚马逊对他的依赖远远大于苹果对乔布斯的依赖。他业余时间忙着打理他的私人航天公司Blue Origin,招募了大批航天专家,包括物理学家、前NASA科学家、甚至还有科幻作家尼尔·史蒂芬森负责这个项目。 他热衷于发表关于太空书籍的评论,年幼时就梦想成为宇航员。 John Carmack 他是电子游戏开发公司id Software的联合创始人,曾负责开发了经典游戏Wolfenstein和Doom。现在经营着另一家火箭公司 Armadillo Aerospace,该公司一贯以开发大胆前卫的太空探险项目让人瞩目。 Marissa Mayer Yahoo现在的美女CEO、Google前20位员工之一。她爱科技也爱时尚,不过自从当了妈妈以后,她的副业不是时尚,而是照顾孩子,所以在她自己的办公室办起了托儿所。 Tom Anderson 他是社交鼻祖My Space的创始人。虽然公司后来被新闻集团收购之后逐渐衰败,但这位创始人的副业玩得有声有色,他正在努力争取洛杉矶的一家职业棒球联盟团队。 Jared Hecht 群聊短信服务GroupMe创始人,也是位棋艺高深的象棋选手。6年级时曾获得美国国际象棋年龄组冠军。他在自己博客上写道:“在我退出棋坛前,我曾同中村光对阵;在华盛顿广场公园棋摊上,我下过赌钱的棋;见过我的许多国际象棋偶像;实现了我的国际象棋梦想。我13岁达到了我的国际生涯顶峰。回过头来看,这是一件美妙的事情。” 比尔·盖茨 盖茨退休之后一直忙于慈善,现在忙于如何改善发展中国家的健康条件,比如重新设计厕所。 Andrew Mason Groupon创始人,曾经的CEO。在担任CEO以前,他是西北大学音乐系的一名学生,刚推出音乐专辑Hardly Workin,收录的都是一些与商业有关的歌曲。 Paul Allen (保罗·艾伦) 微软联合创始人。他曾经向Allen Institue投资5亿美元用于人脑科学,研究人脑如何工作。一开始,他想治愈一些类似他母亲所患的老年痴呆症这样的疾病。后来他有了另一个目标,去复制人脑并利用人工智能生产机器。 Mark Zuckerberg (马克·扎克伯格) Facebook创始人兼CEO,在2010年投资1亿美元用于改善新泽西纽瓦克市的公立学校。 Michael Dell 戴尔公司创始人,同时也是董事会主席。其私人投资公司MSD资本买下了照片收藏公司Magnum Collection ,该公司所拥有的照片包括1947年所拍下的18万张美国最重要和最有纪念意义的照片。他曾在位于德克萨斯奥斯汀的 Ransom Center博物馆举办了展览。 这些大佬不仅能把科技玩得风生水起,副业也是如此丰富多彩,确实让人心生羡慕。或许我们有时候在想:说不定我有钱了也会去发展自己的兴趣。但别忘了,许多大佬当时做互联网,也是出于兴趣爱好。 我们当中,有多少人还在因为钱而疲于奔命,放弃自己的兴趣爱好,做着自己不喜欢或者不擅长的事情?为了生存而忘记了享受创造或者探索所带来的美好。又有多少人为了安全或者安稳起见而选择重复走着别人走过的所谓安全的路? 还是觉得乔布斯那句话特别有用:有的时候,为了追随自己的内心,不计回报而去做的事情,都成了无比珍贵的经历。比如他旁听书法,后来才设计出了Mac上漂亮的字体。 不过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天平,一边是对兴趣爱好对于冒险的追求,另一边是对平稳生活和传统成功的追求,鼓励大家效仿这些科技大佬去追求兴趣爱好的同时,也希望大家能权衡一下你心中的天平,到底偏向哪一边,如果60%都偏向了对平稳生活的追求,后来却要硬生生的去追求兴趣爱好,最终当爱好无法为你带来利益的时候,你也会痛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