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开源热点 查看内容

开源文化基础知识普及

2013-3-14 12:28| 发布者: 红黑魂| 查看: 12489| 评论: 0|原作者: LUPA开源社区|来自: LUPA开源社区

摘要:   近日网上关于清华大学开源镜像站要被关闭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微博上议论纷纷。最终清华出来解释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与网络中心的交流不够充分,导致理解出现偏差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此事件LUPA社区保持着高度关注: ...
  近日网上关于清华大学开源镜像站要被关闭的消息炒得沸沸扬扬,微博上议论纷纷。最终清华出来解释这起事件的起因是与网络中心的交流不够充分,导致理解出现偏差而引起的一场闹剧!此事件LUPA社区保持着高度关注:清华大学开源镜像站即将被关停倒退? - 读清华开源镜像站被关闭消息有感清华大学开源镜像站最新进展



  开源事业在国内的发展一直不温不火,就像Linux的桌面占有率。LUPA社区借着本次清华开源镜像站的事件普及下开源文化的一些基础知识,比如开源的含义,发展历史,成功案例,开源软件的简要年表等等。粗浅的介绍一番,希望能引起一些新人的兴趣吧!


  开源让我们想到什么?



什么是开源?


  所谓“开源”,就是开放资源(Open Source)的意思。不过在程序界更多人习惯把它理解为“开放源代码”的意思。


  在计算机发展的早期阶段,软件几乎都是开放的,任何人使用软件的同时都可以查看软件的源代码,或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修改它。在程序员的社团中大家互相分享软件,共同提高知识水平。这种自由的风气给大家带来了欢乐,也带来了进步。
    
  但不久之后,以微软为主的一些商业公司就破坏了这种风气。这些商业公司从自由的计算机社团里雇佣了大量的技术高手,开发带有知识产权保护的专有软件。他们在分发软件的时候也不再附带源代码。从此,专有软件的时代到来了。直到现在,专有软件不公开源代码仍是默认的行业潜规则。     

  即使这样,崇尚自由的斗士们也没有妥协。他们认为,数字时代本应是自由的,任何人都可以自由的获取软件资源及其源代码,而不应该被少数商业公司所控制。因此由 Stallman为领袖的一群富有激情的技术高手们发起了自由软件运动,创立了“自由软件基金会”,即Free Software Foundation(FSF)。FSF 颁发了 GNU GPL 通用公共许可,GPL 明确定义了自由软件的含义,即用户拥有使用软件、修改软件、重新发布软件以及改善再利用软件等四种自由,作为前提的,自由软件必须公开所有的源代码。 GPL 成为自由软件世界中的最高精神纲领,它成功地创建了一个软件中的自由王国,并保证开发者、用户都拥有充分的自由权。另外,在自由软件的世界中,根本就不存在盗版的概念。    

  “自由软件”的英文是“Free Software”,这不免为许多人所误解,人们经常把它和“免费软件”连系在一起,免费的恰恰都是些低级的,这使得自由软件蒙上了一层阴影。于是大家决定给自由软件一个更易理解的别名“开源软件”。开源一词则由此得来。     

  所以,开源即是自由的化身。它讲述了一种公开的、自由的精神。软件开源的发展历程 ,为我们软件行业以及非软件行业的人都带来的巨大的参考价值, 


开源大家族


  如果你不了解开源运动的发展史,也许你真的无法领略到它给当今计算机科学所带来的影响有多大。


   在这场运动中,最值得一说的就是我们所熟悉的 Linux 操作系统了。它是开源运动的核心代表,也是开源运动的最主要的推动力之一。看 Linux 系统的发展史,就能清楚开源运动的发展史。


    1991 年 10 月 日,Linus 做了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事情 ——将他所编写的 Linux 统内核的源代码公布到互联网上。


  到了 1992 年,已经有大约 1000 人在使用 Linux。这些使用者都是真正意义上的黑客——那些热衷于技术的高手。

 

  1993 年,大约有 100 余名程序员在互联网上参与了 Linux 内核的编写和修改工作,其中核心组有 人组成,这时 Linux 的用户大约有 10 万人左右。


  1994 年,Linux1.0 发布,当时是按照完全自由免费的协议发布,随后正式采用 GPL 由软件协议。至此,Linux 的代码开发进入良性循环。很多人开始尝试 linux,并将修改的内容提交给核心小组。由于拥有了丰富的操作系统平台,因而 Linux 的代码中也充实了对不同硬件系统的支持,大大的提高了跨平台移植性。


  1995 年,用户超过了 50 万。


  1996 年,全球用户总量已超过 350 万人。


  1998 年,可以说是 Linux 发展迅猛的一年。王牌搜索引擎“Google”现身,采用的是 Linux服务器;小红帽高级研发实验室成立,同年 RedHat 5.0 获得了 InfoWorld 的操作系统奖项;我们熟悉的 Mozilla Firefox 浏览器公布了源代码; 月,英特尔和网景公司决定投资红帽软10件,这被业界视作 Linux 获得商业认同的信号;同月,微软发布了反 Linux 公开信,这表明微软公司开始将 Linux 视作了一个对手来对待 ……1998 年可以看做 Linux 与商业接触的一年。


  1999 年,Linux 的红帽发行版制作公司 Redhat 成功上市,成为华尔街历史中上市首日融资额排名第八的公司。他是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开源社区的企业,可见大家对他的认可程度 。2001 年,IBM 决定投入 10 亿美元扩大 Linux 系统的运用,此举犹如一针强心剂,令华尔街的投资者们闻风而动。到了 月这个初夏的时节,微软公开反对”GPL”引起了一场大规模的论战。

 

  2002 年,这是 Linux 企业化的一年。月,微软公司迫于各洲政府的压力,宣布扩大公开代码行动,这可是 Linux 开源带来的深刻影响的结果。

 

  2003 年,NEC 宣布将在其手机中使用 Linux 操作系统,代表着 Linux 成功进军手机领域。

 

  2008 年,光是在 Linux 系统成百上千个分支中的 Ubuntu 系统,用户量就已经超过了 800万。这时候,在中国,Linux 系统更是分布在政府、教育、电信、金融、制造和零售等各种行业。


  从 Linux 的发展历史中可以看出来,它的成长是爆炸式的!想想看,有哪一个企业敢说自己的经营方式达到了这种效果?又有哪个技术团队敢说自己的技术能够创造这种效果?不不,都不可能。使 Linux 在短短的十几年里有这么大发展的,不是某一个企业,不是某一些技术,而是一个拥有足够魔力的自由的理念和开源的方式造成的。每个人都渴望自由,不希望自己被拒之门外,不希望问题出现是手足无措,而自由的、开放的软件,正是满足了人们的这种心里,才能得以迅速蔓延开来。除了 Linux 外,还有很多自由软件的例子,不胜枚举。比如自由软件基金会开发的网络服务器 Apache ,至今,全球大多数的网络服务器采用的都是 Apache,也就是说,我们现在登录的大多数网站都是运行在这些高性能的网络服务器上。另外,我们惊奇的看到,整个互联网的发展趋势几乎是和 Apache 同步的!而互联网正是自由、开放的代表,可见开源的魔力是多么的大。



开源软件简要年表



开源的成功案例

如果你现在还觉得开源离你甚远,那我下面所讲的这些开源案例,总有一个是你有所耳闻的。
 
  Linux1、Linux

  关于 Linux 系统,它的成功就在于,它把自己的源代码公开出来了。记者采访 Linux 系统内核的作者 Linus,问“你对自己的创造物形成了潜在的数十亿美元的财富而你却不能直接获利有什么感想?”,Linus 回 答 说 :“恩,如果我没有把 Linux 共享出来,我想我也不会因此得到任何钱,所以我的意思是,这(公开源代码)是一个双赢的局面。”是的,Linux 的成功说明了一切。这里特别要说明的是,红帽 Redhat。他是第一个成功上市的开源社区的企业,他在商业上的成功,以及覆盖面之大,让我们清楚的看到开源的商业潜力。

  2、火狐浏览器

  火狐浏览器(Mozilla Firefox)是除了微软的 IE 外我们再熟悉不过的网页浏览器了。火狐浏览器来自于 Mozilla 基金会,而Mozilla 基金会是一个开源社区的重量级角色。火狐与 IE之争,毫无疑问的是自由软件与专有软件之争。直到现在,整个浏览器市场唯一能够与微软的 IE 相抗争的只有火狐。火狐是所有浏览者和网页设计师的天堂,而 IE 无疑是所有浏览者和设计师的噩梦:安全性差、网页运行速度慢、不稳定等等, IE 占有去年 72%的市场份额则完全得益于微软操作系统的垄断。虽然差距很大,但大多数人仍然看好火狐,因为它拥有安全、易用、更新快等众多优点,更重要的是火狐是开源的!所以在未来的日子里,我们很容易能预见到火狐超过 IE 的日子!

    BT3、BT 下载与电驴下载

    当今的网民,如果不知道 BT 下载那你就老土了,而电驴下载亦是全球文闻名的下载方式。它们都属于 P2P 下载。简单的说,这两者都是基于一种完全开放的态度,将互联网共享出来。用一个比喻,就好像一个老师将知识传授给全班几十名同学,这时如果你有疑问,那么你不但可以去问老师,也可以去问其他任何一个同学。这就是一种知识和信息的开放,P2P 下载即是这种开放的下载方式,你可以直接从网站的原地址去下载,亦可以从成千上万个已经下载到这个信息的人那里获取到,而且这其中不会有什么数据的遗漏。如今,这种开放资源的下载方式已经成为最重要的下载方式之一。它给我们的互联网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便利!

  4、维基百科(WikipediaWikipediaWikipedia)

  全球绝大多数的网民都知道维基百科,甚至很多人在撰写自己的文章时,都把它作为一个真正的、官方的百科全书来使用。维基百科亦是开源社区的骄傲之作。为人所称道的是,他调动了最广大的网民的群体智慧来参与词条的编写这本内容超级丰富的百科全书,所有人都可以对这本书进行编辑、评论 ,并且在一整套完整而科学的规范系统的保障下,使得百科全书的编辑井井有条,内容的质量也得到了相当的保障。维基百科的成功是毋庸置疑,他将开源社区的精髓——“社会化协作模式”(也就是《大教堂与集市》中的集市模式)发展到如此的简单、透明和直接,使最普通的网民也能够轻松参与百科全书的建造,这种全网民参与的协作模式相当成功,大家甚至直接将其称作“维基模式”。当看到了维基百科的成功之后,各大网络集团纷纷效仿。但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样庞大的一个网站上,我们看不到一条广告。这难免使得广告商们和风险投资商们失望。我想,关于维基百科的盈利方式,也许目前还很难一下子搞清楚。

  5、百度知道和百度百科

  百度知道,我们中国的网民已经是相当熟悉了。当我们有什么疑问是,都可以在百度知道里提出,然后在很短的时间内你就会得到很多的答复。同样的你也可以看别人已经回答的问题,可以说是相当方便。

  百度知道亦是一种社会化协作的模式,和维基百科一样。百度知道在中国的成功,使各大网络集团都看到这种模式的前景,于是纷纷推出相似的如新浪爱问、雅虎知识堂、腾讯问问等等,在这之后百度更是推出了百度百科。这已经说明,社会化协作受到了广大中国网民的欢迎。当然,这必须要得益于维基百科,更要归功于开源社区所推广的自由、开放的理念 。

  数学经济之父 Don Tapscott 认为,创造一家永远不会被技术所颠覆的企业的想法已经行不通了,目前最具颠覆性的技术就是大规模协作。在这里,所谓的大规模协作即是开源社区的精髓——“社会化协作”。这是“自由”所带来的极具商业潜力的一个蓝海战略。观其衍生出来的“维基模式”,和类似这种模式的博客、论坛、内容社区(视频、图片、书签等)以及当前最流行的社交网络(如校内网、Facebook 等),我们会发现一些共通点。有人把它们统归为“社会化媒体”。它具有以下特征:

·参与:社会化媒体可以激发感兴趣的人主动地贡献和反馈,它模糊了媒体和受众之间的界限。

·公开: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可以免费参与其中,它们鼓励人们评论、反馈和分享信息。参与和利用社会化媒体中的内容几乎没有任何的障碍——受保护的内容除外。

·交流:传统的媒体采取的是“广播”的形式,内容由媒体向用户传播,单向流动。而社会化媒体的优势在于,内容在媒体和用户之间双向传播,这就形成了一种交流。

·对话:传统媒体以"广播"的形式,将内容单向传递给受众。而社会化媒体则多被认为具有双向对话的特质。

·社区化:在社会化媒体中,人们可以很快的形成一个社区,并以摄影、政治话题或者电视剧等共同感兴趣的内容为话题,进行充分的交流。

·连通性:大部分的社会化媒体都具有强大的连通性,通过链接,将多种媒体融合到一起。

  这就是“新媒体”,广告商和风险投资家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它所能够带来的巨大利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它,甚至有很多人已经从中获得了相当大的利益。在开源领域,还有更多的成功案例,我在这里只想说明一个问题:自由、开放,是开启我们这个信息时代的一把金钥匙!


常用软件与开源的替代品


开源的真谛——自由、开放。

  人的本性中就有一种崇尚自由、希望共享的心理。毕竟,相对来讲,隐私只是我们个人生活的一小部分而已,而我们的社会团体生活中,开放却是促进整个集体进步的重要因素!我想,当我们分清楚什么不能公开和什么该公开的时候,当我们很好的平衡这两者而非抑制其中一方的时候,我们就会生活的更美好。

  不能公开的,比如我们的个人隐私、国家的核心技术和敏感技术(如印钞机)等;可以公开的,应该是一些不甚敏感、公开不意味着毁灭的技术和信息,如软件源代码、部分硬件电路图、饮食菜谱等等,很多实例证明,公开它们不但没有使公开者蒙受损失,反而引起了人们更多的兴趣和热情,使得相关的技术发展进入一个良性循环稳步前进,这就是一种良好的社会风气了。

  只有把握好公开和不公开的道德尺度,世界就才会和偕。但恰恰是有一些人,不但无视和谐,反而利用了自己本来就影响行业和谐的垄断地位去破坏另一个和谐,并冠冕堂皇的称自己是为了知识产权而奋斗,而阻止原本应当开放的东西。对于微软的行业垄断,以及封闭源代码的做法,我不想太多讨论,业内的争论已经够多了。只是以我的想法来说,在信息时代,对技术的封闭,一定是阻碍了科学进步的绊脚石!曾经的产权保护,的确是推进了一些国家的进步,但却不一定适用于当今的时代发展,如果现在还无视开源的重要性,只能说明这些人的短视或暗怀鬼胎。

  自由软件基金会的创建人以及开源界的精神领袖 Stallman 说 :“老师说如果你有糖,你不能独吃,而应该和别的孩子分着吃。但现在的管理部门说老师应当教孩子们接受许可证观念,如果你带了一些软件到学校,他要说‘喔!不,不要共享它!共享意味着你在偷窃,共享意味着你要坐牢。’社会本不应该是这样,我们需要好的风气。至少在不费事的时候能主动帮助别人,因为这是社会发展的基础,这是最基本的品德。而他们却把我们的社会变成残酷竞争的社会。”

  王开源在《开源中国说》的演讲中说到:“自由的哲学是:自由作为人类普世价值观是广泛存在、普遍拥有的,自由软件就是自由价值观广泛存在人类各个领域的具体体现,而自由的理念是全人类普遍追求的理想,无产阶级的自由是全社会的终极自由。”我认为,自由的目的是创造一个美好和谐的社会风气,亦是推动社会进步的一种重要手段。

   在这样一个大的理想下,我们发现,“自由”,更是一种寻求蓝海的重要战略!

   在译言网中网民所翻译的一篇文章《奥巴马想知道:为什么要开源》中说到,奥巴马曾经要求 Sun 公司主席 Scott McNealy 提供一份开源软件带给美利坚合众国政府好处的报告,McNealy 毫不讳言地向奥巴马建议:“一眼就可以看出,开源软件要比专有软件更经济、更有效、生产力更高....政府应当安装在开源基础上生产的开源软件以提高安全性,降低费用,获得更高品质、可信度更高以及更低价....而所有的上述好处都来自开源软件。”当然,你也许还没能想通一个问题:如果我们将产品的内部技术构造公布出去后,它是否还有价值?

  我要告诉你的是,公开它的内部技术构造并不代表公布它的全部,这其中还包括一系列的如整合、系统优化和工程化等的软性思维,也就是隐性技术。所以开源产品的价值并不因为将其内部公开内部结构而丧失。理解这一点也是理解开源意义的一步。只要你稍稍留意就会发现,开源就在我们的身边。如果你再稍加思考就会明白过来,我们正是处在一种大的时代变革初期,而开源,正式默默推动这场变革的巨大力量。更早的意识到这一点,是使你站在世界前沿的基本要素。

  也许你已经能够强烈的感受到开源的重要性了,种种迹象也表明,开源越来越受到政府 、企业的重视,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开源的重要性及可发展性,变革已近在眼前,开源也被提上了日程。

  本期基础知识普及到此结束,下期内容敬请期待!


酷毙
2

雷人
2

鲜花

鸡蛋

漂亮

刚表态过的朋友 (4 人)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