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ndriva是Linux系统下最悠久的发行版之一,它于上个八月发布了署名为2011的最新版本。新版本带来了一系列重大改变及针对用户使用中的不便进行改良的全新侧重点。这是因为在2011版本下,开发者会像在Windows及OS X系统下工作一样,注重单一桌面环境下的体验,也就是KDE桌面环境。
这就是新版本的全新侧重点。与其支持多桌面环境从而分散开发团队的凝聚力,Mandriva试图提供一种更加便捷而简易的用户体验。当人们坐在windows系统的电脑前,他们会很清楚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然而在大多数Linux发行版环境下,情况将大不相同,因为发行版的开发者至少有五种桌面环境可以选择。 然而在Mandriva 2011环境下,大多数用户的体验将会变得相似,这就使得开发者可以集中力量带给用户最好的体验。 鉴于以上这种情况,一种很尴尬的局面很可能会出现,那就是Mandriva 2011的KED桌面看起来很像其他Linux发行版的KED桌面,但是恰恰相反,这种状况不会出现。为了使新版本与众不同且简洁优雅,Mandriva与俄国UI及罗斯实验室专家合作,将KDE桌面整个翻新以给用户带来截然不同的新体验。同时,这也会是Linux迄今为止所能提供的最为整洁的主题。 从外表来看,它看上一点儿也不像是经过了大修整,但是这是因为大多数罗斯实验室引入的新特征只有通过使用桌面才能感受到,这些体验中包括这个看起来相当不错的KDM桌面主题(见上图)。除了新桌面,还有一个特殊的菜单系统替代名为"SimpleWelcome"的传统KDE菜单,新菜单效仿GNOME 3或者Unity,变为全屏菜单。 新系统的任务栏也被名为RocketBar的应用程序替代,它的特点与传统KDM任务栏很相似,但不同的是,它引入了一项类似GNOME 3及Unity的功能(然而是Windows 7首次引入此功能),使用户可以通过点击任务栏里的应用程序快捷方式开启程序。这就节约了空间,同时使得用户随时掌握打开的程序。 新系统的另一项主要调整其是改变了Dolphin及StackFolder,Dolphin变得整体上更加简洁,而新的StackFolder是任务栏里的一个文件夹,用户可以点击它存入文件或者打开想要快速进入的磁盘。 下图是"SimpleWelcome" 的替代品KMenu 大吃一惊,是不是?这个菜单像GNOME 3's的菜单一样,占据了整个屏幕,使得传统用户很不习惯。新菜单包括三栏:欢迎使用(最近使用的程序/文档),应用程序(所用系统程序列表)以及时间范围(通过时间而不仅仅是名字查找文件)。 适应这个新菜单需要一定时间,并且我并不觉得快速滚轮是放下应用程序的理想方式,但是从总体上来看,这倒是一项简妙的使用方式。但是让人相当沮丧的是,我发现这种法师并没有用户自定的选项(这就使其十分悲剧得变为了一个随后发布的新桌面所提供的1.0启动主题)。经过一段时间的体验,我发现,比起GNOME 3或者Unity,我确实更喜欢新菜单的运行方式,但我仍更偏爱传统KDE的弹出式菜单(如果你也喜欢,可以将新菜单换成传统菜单)。 “时间范围”栏是新菜单中最有趣的部分,你可以通过它按照时间搜索文件,而不是仅仅按照名字。所以,如果你两周前储存了一张编辑过的照片,但却想不起来它的名字了,这个工具能帮助你找到它。这项功能对我来说简直棒极了,这是我一直梦想拥有的个人KDE具备的功能。 总得来说,我得承认我很喜欢罗斯实验室的工作成果。虽然我不喜欢乱糟糟的菜单,但幸运的是,由于任何用户都可以通过尚有的小工具,用老式KMenu或者弹出式餐单替换它。虽然这样的精良程度已经很不错了,但它毕竟是第一个版本,我们可以期望未来的版本会更进一步改良并如入自定选项。 与openSUSE很相似,Mandriva也以易于用户使用为侧重点,确保用户无论是安装程序还是日常使用,都有舒适的桌面体验。Mandriva打造了自己的控制中心,用户使用起来十分简便,可以很顺利得掌握大部分系统指令,这也很像openSUSE及它的YaST工具。但是Mandriva的更便捷但确达不到YaST那样的深度。 有一点很有趣,为了进行图像处理加速,我必须点击这里的图像服务选项,这时,Mandriva能找到我笔记本的显示芯片并启动它。这样,控制中心深度不够的缺憾又一次变现了出来,但它却是能够使用户快捷得进行一些列诸如网络设定及分享,系统安全调整,软件管理,用户,文件及时间,系统图标调整等操作。这一切都以一种简洁的状态呈现在你眼前,十分新鲜。 我上一次使用Mandriva已经是很多年前的事儿了(确切得说是2004年),所以我已经完全忘了这个版本与其他版本的系统不同的特性。但是至少现在看来,程序安装算是其中之一,强力的软件包管理器也算是。现在那么的多版本都用一样的程序安装功能,当我看到这个版本中的其截然不同时,我还是有一点儿吃惊的。 放入DVD后,你可选择即时使用或是直接进行安装,但你不能在即时使用环境下安装程序。安装界面看起来不是太美观,仅仅是黑色背景上的一个对话框。但它使用起来确实相当便捷,整个过程毫无瑕疵。这个功能是于Mandriva主系统是相互独立的。(在虚拟系统中使用,这里不对Mandriva此项功能进行测试)。 整个安装过程持续了大约10分钟,其间并无间断。GRUB2是其选择的引导装入器,Mandriva将会自动加入其它已安装的操作系统并允许用户对其进行命名。 开始安装后,我相信我所做的第一件事与大多数人都一样,那就是安装应用程序。由于我完全不了解Mandriva的运行机制,在这个步骤我遇到了难题。我把程序输入诸如Bluefish,GIMP,FileZilla等程序库后,我发现毫无反应。所以我干了大多数极客面对困惑时干的,谷歌搜索。 搜索一番之后,我发现不是所有的程序库都默认适用(你需要进入“确认媒体安装及升级资源”选项,点击“加入全部资源”),启动后,所有问题都解决了。我无法通过谷歌搜索找到大部分资源库被默认关闭的确切原因,但由于大部分系统库都是免费的(可以自由使用),我觉得疑惑的想法并不符合实际。 Mandriva的软件包管理器十分便捷,而且与许多其他发行版并无很大差别。但此软件包管理器归类整理性能确实有些薄弱,所以大部分程序都得通过搜索才能找到。同样的,我们都知道Mandriva不会保留本地repo,所以可以料想熬repo syncs会经常出现(在我看来这着实让人抓狂)。诸如plaintext或是SQL这样的本地解决方案可能会稍快一点儿,但这个方案无疑是首选。 除开这个问题,我遇到的另一个系统问题内置的主题与Compiz不兼容,一旦我启动类似摇窗口或是魔法灯泡的程序时,一个更加丑陋的主题(在我看来是这样)会弹出来替代原来的主题。奇怪的是,弹出来的主题貌似是ROSA kit原来内置的主题,因为这个主题里包含有ROSA公司的网址,及出现的问题及其原因的小号字体描述。 除开使用体验,Mandriva在2011年还进行了很多其他方面的调整。例如改为初始系统及RPM5(我承认我不确定这些改变的重要性),Xorg服务升级到了1.10.3版本,系统内核是6个月前的2.6.38,但是打上了现今的补丁。KDE仍是上个官方版本的4.6.5。 程序方面的改动包括:LibreOffice代替了OpenOffice.org,Firefox仍是默认浏览器。,Thunderbird替代KMail成为默认的邮件管理程序,受Amarok的灵感激发开发的Clementine(我个人最喜欢程序,同时支持Windows和Linux的)替代了Amarok.成为新的播放程序。 总得来说,我相当喜欢Mandriva带来的体验而且稍稍有些震惊。我没想到KDE的改变如此之大,新加入的功能相当不错。不是任何人都会习惯这些改变,但是如果你是KDE用户且不喜欢ROSA的tweaks,你绝对走大运了,鉴于KDE完全是以widget为基础构建的,你可以找回习惯的一切。 总得来说,Mandriva 2011是一个厚实的版本,我很期待这一年里的下个版本会还有哪些惊喜。 本文仅仅是对Mandriva 2011的快速浏览而不是深度研究,所以若是想深刻了解此版本,我建议到DistroWatch或是Linux Action Show查找更加详细的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