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说来已经有好几年没有仔细摸过Linux了,上次研究Linux还是2007年的样子,趁着Ubuntu 7.04 Feistyfawn的大潮,进去掺和了一把,也算第一次对Linux这种高不可攀的东西有了一个新的认识。相比于之前让我鼻青脸肿的Fedora,Ubuntu的人性化设定对于入门级用户是非常适合的,至少可以让你在驱动和处理系统Bug上省下不少的时间。 那么时隔多年,我终于决定再次使用Linux了,原因仅仅是我渴望更快的速度和更方便定制的操作环境。虽然现在已经有了多种版本选择,比如Suse,Fedora,Ubuntu,Mint之类的,不过我依然是希望使用Ubuntu,因为它对于硬件驱动方面问题的解决方案是最好的,同时国内也有很多高速的源。带着这样的想法,我再一次扣响了Linux的大门。 系统安装安装一个Linux有很多种方法,你可以使用wubi,可以使用光盘安装,也可以使用U盘安装。鉴于我的USB接口总是供电不稳,稳妥起见,我采用了光盘安装,并且手动划分好了两个分区,一个用作挂载系统,一个用作swap。 Q:使用Swap是否依然有必要? Q:Wubi安装和使用光盘/U盘启动安装有什么区别? Q:Wubi安装和光盘/U盘安装后性能有不同吗? 我安装的Ubuntu 11.04是64位CD-ROM版本,第一次安装我采用了简体中文语言,安装过程很顺利,但是安装完毕进行源更新后,所有的中文都会变成乱码……这个问题令我很头疼,后来最后经过尝试,采用英文语言安装后再配置中文可以避免乱码,鉴于安装向导中的英文也不难,所以有能力的还是采用英文安装比较好。 安装过程不再赘述,现在的Linux已经做的足够人性化,想必大家应该都能很快的完成安装。 基本设置也许你应该准备开始你的第一次系统登录了,那么……在你输入密码按下回车之前,请先记得取消掉下面的“Unity登录“,改为选择”Ubuntu Classic“。 Q:什么是Unity? Q:为什么要抛弃Unity? 被抛弃的Unity 在以Gnome2为WM登录后,我们就看到了熟悉的界面了,首先需要的是安装更新与添加语言包。 更新的方法非常简单,如果你熟悉命令行的话打开终端,键入:
或者也可以选择菜单中的系统更新管理器,当然一般来说更新管理器都会自动弹出提示更新的。 更新内容包括内核和各种系统组件,网速快的话也大约需要半个钟头,这段时间可以休息一下。 驱动程序的安装对于Ubuntu来说,没啥驱动程序的问题应该注意的,大部分驱动程序来自显卡。不过对于我来说,不仅仅是显卡的问题,还有声卡。 我的声卡是创新Audigy 4 value,声卡一般,不过好处是声音输入更加清晰。本声卡在Ubuntu下的驱动没有问题,只是需要一些设置。 注意下方的配置文件选择 默认情况下你会发现声卡是没有声音的,这样就需要选择“声音首选项”,并且在配置文件中勾选“IEC958 Output+模拟立体声Unput”,这样一来你就发现系统已经有声音了。不过同时还存在一个Bug:当你每次重新启动ubuntu之后,你的系统声音会默认放到最大,必须要手动进行调整,那么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也不是没有,只是更加麻烦一些,你需要重新安装alsa的所有组件。 我的显卡是ATI Radeon 5770 Pro,作为一个Linux下永远悲催的A卡用户,驱动一直是永远的痛,对于A卡用户来说,你有两个解决方案,那么就简单说说A卡在Ubuntu下的驱动选择: 开源驱动:默认Ubuntu安装的驱动就是开源驱动,对于这款驱动来说,2D性能良好,3D性能有些悲催,而且对于笔记本用户来说,显卡温度的控制有些不给力,但是它的好处就是方便,默认就有,兼容性好,如果你并没有在Linux下玩游戏的打算,默认开源就成了。 闭源驱动:这是来自ATI官方的驱动程序,拥有更高的性能,但是带来的也有更多的不兼容和Bug。安装可以通过两种方法,一个是直接在系统-系统设置-附加驱动中勾选安装,另一个是自己下载编译。 驱动编译: 首先下载最新版的ATI For Linux 11.7驱动
新建一个目录保存之,然后打开终端,进入这个目录键入编译命令,生成deb安装包。
然后你会在目录下看到所有的安装包,使用命令全部安装。
然后你还需要一点配置
重启应该就可以看到效果了,不过有一点值得一提,我的ATI R5770在官方驱动下,鼠标移动至右下角会出现短暂卡死,经过搜索确定这的确是一个驱动bug,自11.5版出现至今没有修复,我还是建议Linux水平有限的用户使用开源默认驱动。 —更新: 在最新的11.8驱动中,右下角bug已经解决! 中文化与输入法配置系统中文化是一件很简单的事情,系统-系统管理-语言支持,自己选择添加“中文(汉语)”。 Ubuntu自带的是iBus输入法,个人认为并不好用,推荐使用Fcitx输入法代替之,安装方法依然是终端输入命令
和最早版本的fcitx不同,新版fcitx已经有了独立的设置面板,可以自行调整,最后别忘了点击一下保存。 Q:我安装fcitx之后还可以使用iBus输入法吗? Q:fcitx有什么优点?又有什么不足? Q:我是Flash游戏/Flash视频爱好者,但我又不愿意换回iBus,有办法解决fcitx的问题吗? 界面扩充虽然ubuntu从10.04起已经换了全新的界面风格,但是还是想吐槽的就是这个给予Gnome2的窗口管理器设计的过多不合理,尤其是对于屏幕的利用方面实在是让人难堪,后在10.10版本发布后推出了Unity界面以解决小屏幕显示问题,但是Unity本身就是一个Bug丛生的玩意,那么我们可以有选择的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来实现优化的目的。 对界面显示的扩充目标很简单,用最简单的界面,显示出最多的内容。实现这种方法的目标有两个,一个是类似MacOSX的顶部菜单栏+Dock的方式,另一个就是学习Windows Classic的紧凑模式,至于这一点,我选择了前者。 Q:为什么要去模仿MacOSX? 用过MacOSX的人都知道,MacOSX最大的一个特性就是会将菜单显示在顶部,而不是独立窗口中,这样的设计很好的节省了窗口空间,对于Ubuntu11.04来说,实现它实在是太简单了。在顶部工具栏选择右键-添加到面板,选择“指示器小程序应用程序菜单”,这样就OK了。 或许你看ubuntu 11.04的默认风格有点不爽,那么不妨来和我一样换一个清爽一点的主题吧。 下载:Fusion Blue主题
系统 – 首选项 – 外观,选择安装对应的主题包。 下载:Faenza图标
系统 – 首选项 – 外观,选择安装对应的图标包。 设置自己的系统为Fusion Blue,并将图标内容选择为Faenza。 Dock的添加与设置前面说过了图标和主题,你可能也察觉到了,我们还差一个Dock,针对Linux的Dock有很多,AWN-Dock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Dock软件成为了一个不错的选择。 在安装AWN-Dock之前,我们推荐首先使用另一款辅助软件来完成安装,就是来自Linux大拿Tualatrix开发的Ubuntu Tweak。(此处下载) 在ubuntu tweak的软件源中,勾选安装AWN-Dock,然后通过菜单中的程序连接启动即可,Dock功能上没有太多可说的,将你想要的程序图标拖进去就行了。当然在你玩Dock的时候别忘了把原来的底部面板删掉。 窗口精简这样一来基本上系统也就看上去靠谱许多了,但是依然有那么点可调整的余地,如果你和我一样喜欢用firefox当主流浏览器的话……那么接下来的内容就值得一看了。 默认的话,firefox的界面是非常臃肿的,底部一个状态栏,顶部一个标题栏,还有一个菜单栏,接着一个地址栏,然后加上书签栏,基本上能显示网页的空间所剩无几了……我们需要做的就是精简,虽然你已经通过插件把菜单栏转移到了顶部,但是依然有这么一个碍事的标题栏,Tab上明明能够显示出来标题,何必再多此一举?不过显然Mozilla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所以你可以在Windows版本的firefox上看到各种改变,不过linux版本还是万年不变…… 解决方法仅仅也就是一个插件的问题:
安装Hide Caption Titlebar Plus,稍加设置即可完美隐藏firefox标题栏,这样一来屏幕的利用率就高多了。 另外值得一提的就是关于文件管理起Nautilus的设置,我个人建议设置为列表视图而不是图标视图,这样更加紧凑和清晰,不过萝卜白菜各有所爱,大家可以自己选择适合自己的设置。 软件解决方案:使用Linux最大的顾虑就是以前的软件功能能否保留,其实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发展,Linux基本已经可以完成Windows下的常用任务了,下面说说一些值得注意的软件选择分类。 视频播放:VLC Linux下视频播放有两个选择,一个是万能的Mplayer,另一个就是VLC。两者的表现其实各有所长,Mplayer在性能上更加突出,我也推荐使用SMplayer来当作它的前端,而VLC的表现突出则是在对于各类字幕组ASS特效的完美支持,以及对于个别显卡的加速支持。我选择VLC的最大理由是,他能够支持MKV字幕组中的一些特殊字幕,同样的文件在Mplayer下播放就显得惨不忍睹了。 文件下载:Amule+transmission 很久很久以前,Linux下有一个最神的下载软件叫做MLdonkey,它通吃一些下载,秒杀其他所有同类软件。然而时过境迁,MLdonkey已经威猛不再,新协议支持的匮乏已经让它可以歇菜了……那么电驴下载首推的依然是Amule。Amule无论是设置还是界面都和Windows下的Emule如出一辙,所以设置起来并不会有什么问题。至于Transmission,BT下载而已,不要问它为啥没有吸血雷快…… 不过经过我的使用,我发现了一些小问题,那就是firefox中并不能很好的支持ed2k的链接自动添加到Amule,网络上的方法全部都过期了,那么在这里推荐一个新的方法。针对ubuntu 11.04 firefox 5.0 + amule 首先是在Firefox地址栏里输入about:config进行配置,添加network.protocol- handler.app.ed2k,类型为字符串,值为/usr/bin/ed2k,network.protocol- handler.expose.ed2k,类型为布尔,值为false,network.protocol- handler.external.ed2k,类型为布尔,值为true。 然后编辑 ~/.mozilla/firefox/mimeTypes.rdf文件 仿照以下的格式,增加一个ed2k的值,简单说你就是把Mailto全部换成ED2k就行了。
然后新建立一个脚本:
保存为/usr/bin/addmule,并且使用chmod +x允许运行。这个脚本的作用是顺便把firefox向ed2k传输链接造成的乱码问题一并解决了。然后在firefox的”应用程序”一栏中将ed2k的执行命令改为/usr/bin/addmule,这样firefox和amule之间的协同工作问题就圆满了。 Q:我在windows下用Emule下载的内容没下完,怎么办? 即时通讯:WebQQ Linux下对于MSN和Gtalk的支持简直就是完美的,即使你需要语音聊天也有Skype,那么唯一的问题就是对于QQ的支持了,虽然我们知道,腾讯官方发布了一个LinuxQQ,但是相信我,那玩意真的是一泡狗屎。那么至于Linux下相对完善的QQ解决方案,也就是WebQQ了。 或许你觉得一直开浏览器上Q有些麻烦,那么这里有一个更智能的方法:
完成后的QQ虽说看起来还像是在网页窗口中,但是已经基本可用了,本来就是一个聊天的东西,也别奢求太多华而不实的功能啦。 结语:回想起小时候装系统,我喜欢将所有用的上用不上的软件全部一股脑的安装进去,原本轻便灵活的系统也就变得臃肿不堪,于是乎就进入了下一次重装循环,这样周而复始。 后来或许是因为我变得懒了,装系统开始抱着无所谓的态度,每次装完后就直接开始正常使用,一般在使用过程中发现有什么什么软件还没有安装,才会去找来装一下完事。然后我发现其实我日常中也不会使用太多的工具,常用的软件也就那么十来个。 到现在我已经彻底意识到电脑完全成为了一个工具,使用电脑做些什么才是正经,Windows也好,Ubuntu也罢,不必在意操作系统究竟是什么,而需要在意的是你用电脑做了些什么,不要过度的舍本逐末,让大量的时间用在修理”工具“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