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ogle执行董事长施密特刚刚结束了Kara Swisher和Walt Mossberg的D9年会采访,并发布了一些有趣的东西。雷锋网现在将这些重点一一呈现。 1)”四人帮”和平台 Amazon, Apple, Google
和Facebook在施密特看来是“四人帮”,他们都用于巨大的平台,在其领域占据主导地位,其他公司很难对其形成挑战。 Amazon统治着网络购物,Apple拥有漂亮的产品,Google领导着信息资讯,而Facebook主导者网络社交。 这话对我来说还蛮熟悉,可以参照文章《会见新Borg:Google、Facebook和Apple》 Google是为苹果电脑和IOS设备(iPhone和iPad)的默认搜索引擎。Google地图功能也兼容不错。这将会继续下去。 Schmidt去年九月也曾说过Google和Apple在搜索引擎方面的续约。这次谈的和那次是一样的吗?前一次合作是怎样的? Schmidt一再表示,从Facebook或其他地方得来的社交数据会非常有用,可以帮助改善自己的产品:“从Google的角度来看,这将是非常有用的信息,它将使我们的产品更好 后来,当当被问及Google是不是需要收购Twitter或其他公司,他说: “我们的社交战略并不包收购任何公司,因为我们可以让人们给我们这些信息。” Schmidt说,自从Larry
Page上任CEO后,他自己的角色就变得单一了,主要专注于产品。Sergey
Brin则主管安全和研发。 短期来看,他似乎有更多的时间去处理外部事物,不希望Page抛头露面或者在和外界打交道方面花太多时间。 5)
对不起,Steve Jobs,Android不是袖珍探头 很明显,苹果公司的Steve
Jobs一直要求Swisher多写关于谷歌侵犯隐私的问题,他说Android是一个“安插在你周围的探子”苹果也能收集信息,Jobs说,但它并没有一个搜索引擎来处理它。 “我们从不做这种事,我们从不将手机信息吸收进搜索引擎。”施密特说。一些匿名信息确实有反馈,但它“从来没有针对搜索使用。” 但情况并非如此。在用户允许的情况下,Google将确定手机的位置,并用它来创建更加个性化的搜索结果。它也将检测到您使用的是移动设备和并据此调整搜索结果。 施密特拒绝评论他是否打算或者竞逐美国商务部长的职务。他说他很高兴呆在谷歌,没有任何离开计划。 Swisher开玩笑说:“直到你死,”促使施密特开玩笑说,“我想说我死后,他们可以把我棺材放那”,并引来一阵笑声和些许议论,之后才把在谷歌安放的地方说完。 7) 面部识别只是一项Google雪藏的产品 Google现在已经掌握面部识别技术,但鉴于其使用可能带来的诸多问题,它现在处于雪藏状态。但对谷歌来说,这的确是相当与众不同。 “据我所知,它是Google唯一一个建立并中止的技术,”Schmidt说。 “什么是你希望你在任Google CEO时,没有做过的?”Swisher问道。 早些时候,Schmidt指出Facebook不是一个社交网络的成功,而是“认知”的成功
-为互联网上的“身份认知”提供了一个渠道。同时他希望Google那时也这样做。 Schmidt说:“四年前,我写了一个关于认知的备忘,但什么也没干……我清楚地记得我应该做点什么,但却没有成行。” “我想我太忙了吧,”
Schmidt说,“但CEO必须承担这个责任,我承认搞砸了。” 9)
个性化不会毁掉搜索 当被问及个性化会不会让世界彻底分裂,人们只看到自己想看的(Eli
Pariser的著作《过滤的泡沫》让这个主题变得非常流行)。对此,Schmidt给予了反驳。 他说其实差异非常小,个性化只是排名的一个很小的组成部分。“我认为那样的观点其实有点危言耸听。”他说 对我来说,最兴奋地事情莫过于all things tech的大佬Walt
Mossberg关于Google搜索结果的抨击。 Mossberg说他发现尽管算法重置了(Panda在二月末的更新),Google的搜索结果还是越来越浑浊不堪。 Schmidt申辩说那次更新如何影响了12%的搜索结果(但这并不意味着它改善了搜索结果,但我所看到都是以这种方式进行统计)。他表示,Google每个季度都有成百的改进,但这些都不容易被看到。而且,他们正在努力使搜索直接出答案,而不是信息的链接。 “如果我们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我们将直接显示给你,”
Schmidt说。 这在用户方面来说听起来不错,但自从谷歌(更别说必应了)有时从网站释出“直接答案”,它也打开了病毒罐,这使网站崩溃。 对于Google来说,需要警惕着这些黑手。而对必应来说,没人想在这个领域去攻击它,因为它还太小了。 Schmidt说,那都是些极少的案例。 好吧!google的三大执行长之一承认了Bing打败了Google,尽管只是个别案例。我相信之前有过这些的观点,但这么清晰也不多见吧。 不可否认,Bing的很多直接结果是人为干预创造的结果,Google标榜其从未这么做过。但如果它想赢得这个“直接答案”的竞争,Google恐怕得要摒弃它“算法至上”的观念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