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一季度,IE9和Firefox 4先后发布新一代正式版,Chrome稳定版也更新至10,加上稍早前发布的Opera 11.01以及Safari推出5.04,几大主要的独立内核浏览器都量出了自己的新武器,一直都未曾停止的浏览器大战又开始了新一轮火拼高峰。 纵观至今为止的浏览器之战,虽然微软IE一直战况不佳,但是到目前为止在整体上它依然占据了一半以上的个人电脑市场;Firefox诞生后经过多年打拼已经稳坐第二把交椅;2008年才问世的Chrome犹如猛虎下山一般,不到3年时间已经窜升至老三的位置;得益于Mac电脑的热销,Safari倒也以另一种方式分到一块不小的蛋糕;至于Opera,作为至今依然健在的最老牌浏览器,却以一种打酱油的姿态看着其他产品起起落落。 2011年3月底的全球浏览器使用率,统计数据来自Net Applications 那么,面对各自的新武器,作为用户的我们该何去何从呢?是维持原样还是改换门庭试试其他产品呢?今天就让我们把这些新产品摆到一起,看看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差异吧。 参与这次较量的产品有:IE9正式版,Firefox 4.0正式版,Chrome 10稳定版以及Opera 11.01正式版。至于Safari,想来想去,个人认为在Windows平台上,它比Opera还要势弱,有没有它似乎无关紧要……
这次评测与以往略有不同的地方在于首先从性能速度方面入手,因为无论是IE9还是FF4都把新版本的速度提升作为一项重点更新内容,而Chrome和Opera也一向把速度视为重要指标。既然它们都标榜自己速度很快,那就让它们首先在这方面较量一番,通过两项流行的基准测试来看看彼此高低。 测试平台: 基准测试项目一: SunSpider JavaScript 0.9.1,这是一项针对JavaScript核心的测试,用于比较不同种类和版本的浏览器之间的差异。每个浏览器分别跑三次,然后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显示,IE9最好,Opera次之,Firefox屈居第三,而Chrome 10最差。 然后顺便测一下IE8的成绩作为参考,在另一台Intel E5300 2.60GHZ CPU(其他环境相同)的电脑上,IE8 SunSpider测试成绩为4835.8ms,显然和上述这些最新版浏览器的差距不是一点半点。 基准测试项目二: Peacekeeper:著名的硬件性能测试厂商FutureMark推出的浏览器JavaScript测试项目,通过模拟实际使用中遇到的各种场合来检测浏览器性能。同样跑3次取平均值。 测试结果:Chrome 10等分最高,Opera第二,IE9第三,Firefox 4最低。参考对象IE8得分为837。 小结: 两项不同测试,IE9分别得到第一和第三,Chrome则是榜首末尾各一个,Opera两个亚军,Firefox一个第三一个末尾。就整体而言,IE9、Chrome、Opera三款产品性能在伯仲之间,Firefox则稍逊一筹。如果只和自己同门比较,那很明显,IE9的进步无人可及,其提升幅度很有可能成为IE家族乃至整个浏览器史上最大的一次。
测完了速度性能,相信大家对新一代浏览器的性能有了基本了解,下面再让我们趁热打铁,测试一下这些产品对最新Web标准的支持度。ACID3以及HTML5规范测试就是最好的检验平台,让我们看看这些浏览器的表现吧。 ACID3测试 ACID3是2008年3月推出的新一版浏览器标准兼容性测试,满分为100分。测试网址:http://acid3.acidtests.org/
测试结果,Chrome 10和Opera11.01都获得了满分,Firefox 4和IE9略有欠缺,分别得分97和95。什么?你问IE8,好吧,这位老兄只有20分,测试页面上各种显示错误测出不穷。 HTML5测试 HTML5是新一代的Web开发标准,相比上一版HTML标准,它提供了更多新元素和属性标记以及更多样化的全新API。虽然HTML5尚处在初生阶段,但已经有包Google在内的一些企业开始在自己的网站里融入HTML5元素。所以,对HTML5的支持是这些浏览器未来发展必不可少的一项环节。 http://html5test.com 这是一个用于检测浏览器对HTML5标准支持度的网站,可以让你了解当前使用的浏览器对HTML5规范支持情况,值得一提的是,这个网站的测试标准会随着W3C官方的相关标准的变化而变化。目前,这个测试总分为400分。
测试结果,Chrome 10得分最高,IE9得分最低。这里得分越高说明对HTML5各项新功能支持的越多,但即使是得分最高的Chrome也没有支持全部HTML5特性。这个结果正如同之前提到的,由于HTML5刚刚起步应用面还比较小,所以各浏览器还没有对其全面支持。至于IE8,这一项也只有可怜的32分。 其他的测试 除了ACID3和HTML5测试,这个 http://fmbip.com/ 网站提供的CSS3和HTML5综合性测试也可以作为一个参考。不过这个网站没有采用打分形式,而是直接列出你的浏览器支持哪些项目,不支持哪些项目。 测试结果,在17项CSS3特性中,Chrome 10仅有一项未通过(最新Chrome 12开发版全数通过,如上图)排名第一,Firefox 4支持14项位列第二,Opera 11.01通过11项,IE9就比较差些仅支持其中8项。 小结: 通过这几项测试不难看出,Chrome 10在对新标准的支持度上处于领跑地位,接下来是Firefox 4和Opera 11.01两款在伯仲之间的产品,而IE9相对逊色只能敬陪末座了。不过考虑到等将来HTML5等新标准普及后,这些浏览器肯定也有相应升级版本推出,届时对这些新标准的支持度又会是另一番状况,所以现在不必太在意。
通过几组不同的测试,相信各位对这些新版浏览器的性能好坏都有了个大致了解。接下来就是用户体验方面的比较了,相比性能而言用户体验或许会更直接的决定用户是否选择使用它。 首先是软件主界面,做为用户接触的元素,其好坏会很大程度上影响用户今后的取舍。各浏览器主界面如下图所示,点击可查看大图。 纵观之下,这几款浏览器在整体布局方面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均采用了紧凑/精简型的设计方案。进一步比较细节后会发现,这些浏览器上的众多主界面元素很容易在其他产品上找到相似之处。比如:除IE9外,其他三款浏览器的地址栏都被包含在标签栏之下;IE9和Chrome把地址栏和搜索框合并成一体,Firefox和Opera则仍然分开;除了Firefox外的浏览器开始页面都采用了相似的起始页元素;Firefox和Opera都把主菜单按钮放置在左上角,而IE9和Chrome选择了右上角。 小结: 在主界面这一环节的比拼上,这些新生代浏览器可谓不分上下,但是有一个不容忽视的地方,最先使用精简风格界面的是Chrome浏览器,它从诞生之日起就采用了这种UI设计,而其他三款产品都是借新版本之际才改用这种风格样式。仅从这一点来说,Chrome做为一个出道还不满3年的新生力量就能对浏览器界面设计产生如此影响,值得令人称道。 浏览器装好了,也启动了,接下去自然是上网冲浪了,于是我们就要在地址栏里输入地址(或者通过搜索/导航站等方式)以访问我们要去的网站。这里往往会遇到一个问题,我记不住网址拼写怎么办,那么这几款浏览器在应对此种问题上有没有特别之处呢?下面让我们一一尝试。
小结: 在帮助用户快速踏出冲浪第一步上,IE9和Chrome都表现出色,Firefox和Opera由于个别功能有所欠缺只能接受不如前两者的现实了。
标签管理 自从有了多标签浏览,我们打开多个网页再也用不着开启一大堆浏览器窗口,如今多标签已成为浏览器必备要素,那么这几款浏览器在标签上有没有亮点呢?
小结: 很显然,在标签管理方面,Opera要强大的多,其中标签缩略图预览以及分组功能在打开页面较多的情况下可以更快帮用户切换标签。其余三款浏览器在同一水平上。
虽然现在大伙都习惯用快车、迅雷等下载软件下东西,不过诸如网盘之类的还得靠浏览器自带的家伙解决问题,所以这一点也是不容忽视的。下面就有请浏览器们亮出各自法宝。
小结: 从下载管理方面来说,四款浏览器差别不大,Opera凭借调用系统右键菜单以及内置BT协议支持略胜一筹,Chrome因为加入日期信息又比其余两者稍好那么一点。
应用程序运行是需要消耗资源,而消耗资源的高低可以从一定程度反映出程序开发商的水平,那么这些浏览器的资源消耗状况如何呢? 首先看看程序启动后,不打开其他页面的情况下,内存使用情况。启动后稍等上一小会儿,查看Windows任务管理器。 因为实际使用时必然会打开网页,所以空启动后的资源消耗不作为评比数据。 接着,再打开8个左右的页面,待页面全部载入后查看内存消耗和CPU使用。打开的页面分别是,新浪首页以及某篇文章页,PChome下载中心首页以及某个软件下载页,优库首页以及某个视频页面,KDS首页和某个社区帖子,全部打开后切换到视频页面等视频加载完毕后开始播放。 注,IE9、Chrome、Firefox打开上述页面后会有多个进程,所以需要先统计总数值。 小结: 同时加载多个复杂页面后,四款浏览器的内存消耗差距并不是很大,但是在CPU使用上,IE9整体比较高并且会有较大的波动,最高峰值会超过70%,其他三款产品表现相对较好。综合考虑CPU和内存使用,Opera略好一些,Firefox和Chrome又一次难分伯仲,IE9则不幸垫底。
互联网世界丰富多彩,但是有那么一小部分人却不安好心,用各种手段坑害无辜的人,尤其是对必要防护手段不熟悉的初学者,最容易受到侵害,轻者丢失虚拟帐号等私人信息,重者很可能就是损失金钱财物了。所以从浏览器端开始就提供一些防护会很有好处,下面就来看看这些浏览器都有些什么措施吧。
注:这里的跟踪保护和不允许网站请求物理位置是两个不同功能,前者是用于屏蔽可能跟踪用户在多个网站之间行为的第三方内容,它可能是图像、广告或者是其他统计分析代码。而后者是防止网站知道来访用户的真实地理位置。
小结: 虽然这几款浏览器在隐私安全方面除了跟踪保护外其他方面基本相当,但是Firefox、Chrome、Opera在目前的网络环境下却有着无可比拟的先天优势:免疫大多数针对IE设计的恶意攻击方式,而这些攻击恰恰是国内网络上最常见的。所以,结合实际使用环境,选择非IE浏览器显然能大幅提高安全性。 不过,即使Firefox、Chrome、Opera等浏览器也不代表100%安全保障,必要的安全防护软件以及良好上网习惯才是真正的安全基础。
至此,可以量化对比的环节都差不多完成了,最后再来看看一些细节地方或者说是特色功能。
另外,对于曾经让网友闻之色变的插件,IE9进一步强化了管理功能,除了查看已加载的插件外,当某些插件严重影响效率时IE9在启动过程中会额外打开一个提示窗口,告知用户有插件大幅拖慢了IE9速度。
此外,Chrome也开始推行扩展应用,虽然还比不上Firefox那样厚实的基础,但已经迅速赶上并超越其他产品,除了扩展,Chrome还支持主题皮肤更换,闲来无事可以给浏览器换个外观。 Chrome内置自动更新功能,当有新版本可用后就会在后台静默下载,升级过程中不会有弹窗之类的提示(更新完毕后会在右上角扳手图标上多出个小箭头),也不会总是提醒你重起完成更新,当用户使用完后关掉浏览器下次再打开就是新版本。
Opera另一个不错的功能就是集成了邮件功能,如果用户要求不高,完全可以代替其他邮件客户端,当然使用前需要像其他客户端一样设置一下。点击主菜单,选择邮件和聊天账户后跟随设置向导操作即可。 Opera是这四款浏览器中唯一原生支持鼠标手势的产品,其他产品要实现鼠标手势操作,必须依靠第三方插件/扩展支持。 最后,Opera具有极高的外观可定制性,不仅仅是皮肤,主界面上的各种菜单、按钮元素都可以调整位置。点击主菜单--外观,接着就可以自己动手改造了。 小结: IE9因为是微软自家的产品所以能和Windows 7紧密结合并不奇怪,只是虽然看上去很炫,但实用性还有待考验,因为它涉及到用户习惯和操作系统普及率问题。Firefox是个比较有趣东西,有扩展和没扩展会让它变成两种不同的浏览器,然而扩展使用不当又会影响到Firefox运行效率,初次上手需要一定的时间来累积经验。Chrome则是个以简洁为重心的浏览器,需要用户关心的地方很少,拿来就能用。Opera本身可定制性很高,但是同样需要慢慢熟悉。 经过一项一项的评测,下面将各项结果汇总一下。
通过汇总,不难发现,在性能方面Chrome总体上领先其他浏览器,而在功能方面Opera又取得了多项第一,Firefox相对中庸,而IE9不少项目仍有欠缺之处。由此可见,尽管IE9大幅提升了性能,比同门师兄有长足进步,但当和其他对手比较时依然没有优势,只是不落下风而已。最重要的,IE9眼下面临问题不是超越其他对手,而是如何让自己迅速普及,IE7/IE8的前车之鉴摆在那里,IE9又仅支持Vista和Win7,普及之路漫漫长远。 说说我的选择建议吧: 对于大部分仍然使用XP系统的普通用户来说,我推荐尝试Chrome,因为它简洁高效不用考虑太多问题;同时系统自带的IE可用于某些特定场合,比如网银等。而已经步入Windows 7/Vista的朋友不妨更新到IE9,它不会让你失望。对于经常和网页设计开发打交道的朋友们还是选择Firefox 4,那里有你需要的各种东西。当然,我个人的倾向是Windows 7 + IE9的搭配,因为省事,还可以避免不兼容问题,所以各位网友如果新买了电脑不妨试试预装的Win7系统和IE9。 至此,评测工作就算完成了,在结束本文前正好想到些其他东西,这里就顺势说说吧。 纵观国内,在实际应用中很多网友都是采用IE外壳类浏览器,比如傲游等,正是这些第三方浏览器带给用户更强大且更便捷的冲浪体验,让人忘记IE种种不便之处。如今,随着IE9发布,带给这些浏览器的既有机遇也有挑战。 机遇,由于之前IE8/7/6的运行效率问题,傲游等浏览器很容易受其影响,而当核心升级到IE9之后性能和效率得以大提升,可以有更多资源投入到功能应用上,进一步提高用户体验。比如说,向Opera学习,加入邮件功能。 挑战,同样是因为IE9带来的性能提升,会让傲游3这类双核浏览器的吸引力下降。原本通过Webkit核心给用户带来的流畅体验在IE9面前不再具有优势,在Windows 7和IE9环境下,这些国产厂商必须找到新的切入点。当然,在XP系统下,双核浏览器仍不失为最佳选择之一,但不论XP有多坚挺总有淘汰的一天,而那时可能IE10甚至IE11都已推出,开发者们应该积极向前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