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交易后,奔迈(Palm)要么寿终正寝,要么是它期盼已久的重获新生。无论哪条路,这可能都是奔迈这个标志性品牌的最后一个生存机会——也是惠普(Hewlett-Packard)涉足移动设备的最佳时机。 上周三,惠普宣布以12亿美元收购奔迈,奔迈那多灾多难的历史由此进入最后一章。历史上,奔迈曾被收购(买方为U.S. Robotics、3Com),被分拆(分成软件和硬件两大部门),进入失控状态(作为两家上市公司),次数之多,难以胜数。 奔迈的管理层希望,在惠普的第三财季于七月结束前,奔迈很快就能投入惠普这家硅谷的最大公司的怀抱。(这项交易必须经监管机构批准,而且奔迈的股东们可能想从惠普那儿榨出更多的钱,不过这项交易显然是明智之举。)下一步会怎样呢?一旦并入惠普,奔迈可能要努力使自己从这个巨无霸中脱颖而出。这个巨头对企业软件及服务投入巨资,而对智能手机直到今天才开始正视。奔迈的网络操作系统(webOS)手机软件广受好评,在惠普无与伦比的规模和资源支持下,这一软件也许最终能够持续获得商业上的成功。 布拉德利效应 托德 布拉德利(Todd Bradley)是惠普个人系统集团的执行副总裁。此次交易结果如何,将取决于他是否领导有方。幸运的是,对惠普来说,布拉德利对这个新项目实在是轻车熟路。就在四年前,惠普总裁马克 赫德(Mark Hurd)亲自将他招入麾下,期望他能重振PC部门雄风,此前他恰好担任奔迈首席执行官。 当然,四年在硅谷来说算是很漫长了。那时候苹果(Apple)的iPhone和谷歌(Google)的Android操作系统还全无踪影,这两大巨头也还没有将移动应用商店转变为技术领域的大热门。 布拉德利最后执掌奔迈时,主要的挑战是物流和分销。也就是说,既要在制造环节留出利润空间,又要尽可能广泛铺货以赢得影响力。布拉德利技巧超人。他精简产品组合,控制配件成本,压缩库存。那时他最担心的两大竞争对手是微软(Microsoft)和RIM公司(Research in Motion)。这两者都主攻公司用户,而消费者市场基本上是奔迈一枝独秀。 世界已不同 现在,苹果的iPhone和谷歌的Android操作系统已经赢得消费者和软件开发者的青睐。iPhone和基于Android的设备已售出数千万部之多,并使得移动计算成为主流。两大巨头现在是动力十足。此时,布拉德利面临着更严峻的挑战:他能重塑奔迈手机,赢得消费者并吸引应用程序开发者吗?说得再直接些,奔迈独自饱尝苦果的地方,惠普能再造辉煌吗? 要算财务账的话,这笔交易很划算。12亿美元的并购价格刚好是奔迈年销售额的一倍多(虽然销量有所下滑)。投资者们也可以确信,惠普很快就会大幅削减非工程技术方面的成本,同时利用其规模,以最低价格采购零部件。 不过,价钱只是一方面。要想使这一并购物有所值,布拉德利就得着手破解惠普混杂的移动设备软件战略。现在,惠普的iPAQ商用智能手机和手持设备运行的是微软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即将发布的惠普平板电脑用的是Windows 7操作系统,其DreamScreen数码相框用的是惠普自己开发的Linux系统,而其上网本则是Windows 7和Linux并用,其高端计算器用的又是另一种操作系统。反观苹果呢,它的iPhones、iPads和iPod touches用的都是同一个操作系统,同时共享一个应用商店。 就在并购交易宣布后不久,我采访了惠普战略与技术总裁舍恩 罗宾森(Shane Robison)。对于移动设备的软件应用战略,他不置可否。不过一位受访的程序开发人员倒是对奔迈在惠普的未来充满信心。 定位社交网站Gowalla首席执行官乔西 威廉姆斯(Josh Williams)在给我的信中写道:“这项交易对双方来说都是桩好买卖。移动操作系统webOS设计精巧,我个人还是看好它的前景。而惠普则曾在移动设备领域推出iPAQ等产品,虽然近来它盛名不再,我相信它会将相关资源注入这桩联姻中,促使其走向成功。我们这些开发人员会密切关注事态进展。要我说,我们对此持谨慎乐观的态度。” 成功之路 惠普要怎么做才能共赢? 就算已经买入了奔迈,对惠普来说,最安全、最有策略的做法是继续采用现有的全部移动平台和副品牌。因为现在的情况是,由于惠普遥遥领先的PC市场占有率和庞大的服务器业务,惠普是微软最大的客户。假如惠普要把微软的移动设备软件抛在一边,微软一定会眼泪汪汪、咬牙切齿。而就Linux而言,惠普工程师已经投入了大量时间开发了惠普自有系统,任何对此弃之不用的做法都会引起公司内部的严重不满。再者,尽管苹果和谷歌平台上的计算器软件在迅速改进,惠普计算器仍是自成一格。 不过,如果奔迈及其webOS最终不过成为惠普移动软件工具箱中的又一个工具,那将是惠普的一大失误。这么做不仅会传递给消费者和程序开发者一个混淆的信号,惠普自身有限的营销与技术资源也将被过度摊薄。 综上所述,惠普应该做的是,将自己所有的移动设备都纳入webOS,并在这些设备上尽可能采用奔迈这一品牌。这么做不仅能为webOS带来大量消费者和商业用户,为其创造一个规模惊人的用户基础,还能集中惠普的内部软件开发人员,使他们专注于打造针对家庭和办公需要的强大应用。惠普的硬件工程师则能专注于开发与同一个操作系统兼容的各种接口。由此带来的单一性和用户数量也将鼓励第三方开发人员转投webOS。 如果布拉德利这么做了,他和自己战功赫赫的团队就能让这桩史上规模最大的移动并购案终获成功,并从此与苹果和谷歌一较高下。如果做不到,那么,奔迈这一品牌及其webOS平台都将从此坠入无底深渊——也许,就此万劫不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