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怀抱开源梦想的中国软件人坚定前行

2007-6-15 12:53|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4750| 评论: 0

—— 专访Jdon框架之父彭晨阳

  Jdon是Peng开发的一个Java企业应用框架,带着这个“中国制造”的开源项目,Peng(本次采访的主人公彭晨阳以下简称Peng)和他的Jdon已经开源之路上跋涉了整整3年。国人的偏见、微薄的收入、市场的冷淡,这一切都没有能够阻止Peng的步伐。他是开源之路上的一个孤独的勇者,凭着对开源事业的一腔热血,义无反顾地前行,不求回报。 

  Peng和他的Jdon

  对Peng的采访早在一个多月前就完成了,采访记录在我的电脑里默默地存放着,每当看到它,我都会有一种想写点什么的冲动,可是一旦提起笔来,却又不知道从何说起。

  说实话,采访本身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和我曾经主持过的所有采访一样,只不过是我提问,Peng回答,仅此而已。现在,当我在打开了这份采访记录,从头到尾再次阅读时,我发现里面的文字依然朴实无华,既没有惊人之语,也没有耸世危言,但它给我的震撼,却又比上一次来得更加强烈了。

  我很想问问自己,也借此问问读者,一个人,一个正常人,能够无私奉献多长时间?一天、一周、一月、一年?我相信有人愿意无私奉献,不求回报,不管是一天还是一年,我们对此表示敬佩,但更多的人,或许根本就不屑回答这样的问题。是啊,在这样一个以物质财富论英雄的年代,无私奉献的想法都让人难以理解,何况将其付诸行动呢?

    因此,Peng能够在没有任何回报的情况下坚持3年,对我的心灵绝对是一次强烈的冲击。有些久违的东西从心底涌起,透过差不多要麻木生锈了的神经网络,固执地传递到大脑中枢,激发出同样久违的某种感情,让我鼻子发酸,泪水夺眶而出。

  打开Jdon.dev.java.net,我们看到Java.net全球网站上唯一一个由中国人开发的开源Java框架,这就是Peng的Jdon。在所有者一栏,Peng署上了自己的网名“banq”。其实署名banq是不得已,因为Java.net不接受中文名称,所以,如果允许的话,Peng更愿意署上自己的中国网名,“板桥里人”,一个很“文化”的名号,或者,至少可以署上自己的真实姓名,彭晨阳。

  Jdon是什么东西?这个问题,在Jdon的中文网站www.Jdon.com上,有非常详细的介绍。网站上的所有文档,都是Peng自己写的,包括网站的建设、维护、更新等等,也是Peng一手操办。我想Peng是专业人士,而Jdon又是Peng自己的“孩子”,他的介绍比我这个半桶水的外行要专业得多,所以,我就不班门弄斧了。

  总之,Jdon是Peng开发的一个Java企业应用框架,这个轻量级的框架,和Struts、Spring、EJB等有着同样的目标,即为Java企业应用的开发构筑一个基础架构。不过,Jdon有着自己独特的个性,它在Java企业应用快速开发方面比其他框架走得更远,用Peng自己的话来说,“Jdon的专注点是打造具备国际先进设计水平的、适合国人快速软件开发的工具”。


  Jdon,第一个“中国制造”的开源Java框架

  谈起Jdon,Peng的话明显多了起来,可以看出他对Jdon的感情。“JdonFramework在2005年初推出时,由于当时国际上没有同类快速开发框架,所以,受到很多人的质疑,以为又是一个国人闭门造车的产物。”除了不被认同外,很多人将Jdon和Spring进行比较,认为Jdon完全是多余的,“因为当时Spring非常热,学习人群宠大,但是JdonFramework又不完全象Spring,因此,被当成是重复发明轮子”,“后来当HiveMind JBoss Seam以及RoR逐步被人知晓后,大家才逐步了解JdonFramework所在队列。”
  和其他框架比起来,Jdon有很明显的优势。比如,和非常流行的框架相比,Peng认为,“现在Struts+Spring+Hibernate知晓和实战的人比较多,但是这个架构有一些缺点。第一,大量CRUD(新增读取修改删除)等底层琐碎的开发工作比较耗时。
Spring配置虽然灵活,但很细节,而且AOP象串糖葫芦一样,前后顺序很重要,这样导致开发效率不高;第二,Spring没有内置Cache机制,如果程序员没有Cache使用经验,很难利用缓存有效提高自己系统的性能。总得来说spring门槛虽然比EJB低一些,相对国人来说还是有些难度的。Spring的这两个缺憾在JdonFramework得到了改进,JdonFramework提供了缺省的CRUD流程配置,简化了AOP配置,并且提供了内置缓存。”关于和Spring以及EJB2的关系,Peng有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如果说Spring和EJB2一个是左一个是右,那么JdonFramework走了一个中间道路。”

  网站是Jdon最主要的应用领域,但Jdon的应用范围远不止这些。“Jdon在电子商务、OA等方面都有应用”Peng说,“Jdonframework作为一个企业应用框架,比较适合企业领域和网站等领域,这些领域的软件特点是:需要数据库,需要应付快速变化的需求。使用JdonFramework可以开发出OO质量较高的软件系统。”

  当我们谈到现在Java Web开发的趋势是朝着简化的方向发展时,Peng十分赞赏,并且指出“这正是Jdonframework当初开发的考虑。到现在Jdon框架源码只有400k左右,对开发者的要求也很简单,只要有struts基础就能够立刻看完说明书上手。”
RoR作为一个敏捷web开发手段,现在风头很劲,其实Jdon在敏捷web开发方面,也是有自已的独到之处。“Jdonframework是瞄准RoR (Ruby on rails)的快速开发方式”,“并且国际大师都普遍认可RoR比.NET或J2EE要好一些。Jdonframework实际上就是一个敏捷的Web开发框架,一个表的CRUD使用对象化开发方式,对于我来说,只要10分钟!”Peng十分自信地说道。

  对于Jdon的技术要求上,Peng说“需要会struts”。但是,Peng也对一些开发人员排斥sturts表示担忧。“我发现不少从.net过来的人对struts很有排斥,因为struts需要象html一样,手工写类似html代码,有些人不适应”。除此以外,“还有一些人不适应代码+配置的方式”,也让Peng有些无奈,他们经常问起代码+配置的方式有什么好处。“我曾经就这个问题回答过”,Peng说,“如果软件运行时发生问题需要修改,有时只要修改配置就可以了,不必改代码,不必重新编译或调试,能够快速完成客户要求,这就是XML配置加代码的好处”。

  Java是个富有魅力的开发语言,简洁,优雅,但同时,Java技术也存在过多的可选方案,例如框架,就非常之多。如何与其他框架集成,是很多网友关心的问题。对此,Jdon框架不存在任何困难。“实际上,Jdonframework作为一个业务层框架,就象spring一样,可以和struts、jsf 、hibernate、ibatis等框架结合,可以说,spring能够结合的,Jdonframework也可以结合,并且前端和struts集成还能够简化CRUD开发。
  开源拓荒者的无奈
  
  Jdon从诞生之始,就因为它产自中国而遭到冷遇。如果这种冷遇来自国外也就罢了,最让Peng感到无奈的,偏偏是国人对Jdon的不信任。事实上,国外对Jdon的评价应该是不错的,尽管由于语言障碍,我们很难得知国外对Jdon的具体看法,但从Jdon被java.net的迅速接纳来看,起码Sun公司对Jdon是持欢迎态度的。“一般来说,java.net对一个开源项目是分两个阶段引入的。首先是作为孵化项目,孵化成功后,才作为正式项目。”Peng说,“但Jdon刚刚推出,java.net就直接将Jdon认定为正式项目。”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国人对Jdon的冷眼旁观,大众对开源软件质量的认同性很低,很少有人相信这样好东西会免费。由于国人的偏见,Jdon框架作为国人创造的JAVA框架,与其他竞争对手相比,现今所处的市场地位令人堪忧。

  Jdon只有几十家的用户使用群体,这么小的用户数量,让我感到有点不可理解。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现象?”

  对于我的疑问,Peng认为有两个原因,“一是国人技术上一直不相信国产的东西,另外一个则是Jdonframework本身的推广问题”。Jdon现在的推广力度非常弱,“由于资金因素,不可能大规模推广,目前只靠Jdon.com这个网站推广,属于愿者上钩。并且由于网络在中国大众心目中印象不是很严肃,加上主流媒体经常曝光网络的负面,所以,象Jdon.com这样正面网站,也不容易得到一般大众包括普通程序员的认可。”

  “还有一个深层次原因,”Peng继续补充道,“软件不断发展,程序员技术水平和技术思想其实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如果程序员自己水平不持续虚心学习提高,他就不会认可象JdonFramework这样代表先进设计思想的技术,反而甚至嗤之以鼻。其实,在软件行业,同样存在隔行如隔山现象。”

  尽管“隔行如隔山”的说法不是很准确,但我明白Peng的意思。技术一日千里,程序员有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但是,一旦抱定一种技术,程序员往往很难放开自己的视野,把目光投向另外一种新的技术、新的方法,对此,Peng在抱怨的同时,也有自己的看法。“其实,不断学习这种普及性教育应该在大学或培训机构完成,如果JdonFramework做这个工作,显然容易变成先烈。”
  4. 带着悲壮前行

  了解了Jdon的真实状况之后,我不禁为Jdon的未来感到担忧。我问Peng:“现在Jdon一直都是免费的,那么公司在运营方面靠什么营收呢?”

  出乎我的意料,公司的盈利主要靠给企业做培训和咨询,根据企业要求,做java相关设计和技术培训和咨询。” Peng对此表现得非常乐观,“他说这样有两个好处,一是能够赚钱,二是让我们知识面更广”。

  在企业前行的中,Peng感受到来自外界和自身发展的巨大压力,而且Jdon项目组目前只有Peng一个核心成员,就像Peng所说的一样 “Jdonframework实际上是社区产物,他只是操刀手,这实际上是中国开源项目的特色,大家在社区中对各种不同框架讨论和诉求,这些意见都变成Jdonframework设计要求”。之所以采取这样的项目管理模式,Peng道出了真正的原因,“因为国人有做项目经验,但是没有时间和精力再做开源软件,但是他们可以把他们经验和想法共享出来”,对于来自社区的这种支持,Peng心存感激,“软件重要的是思想”。

  很明显,Peng和他的Jdon现在非常需要来自外界的帮助。“国家今年十一五规划中明确要把中国建成软件强国,这个政策对们有没有帮助”我问Peng,“包括商业的运作方面,资金方面国家会给你们提供支持”。

  “这个很难说,我觉得国家直接支持很难实现”,Peng对此似乎并不抱太大的希望。“还不如做好知识产权等软环境的工作。中国差的就是教育,以及体制环境,这和其他领域一样,是通病。软件要做强,首先得从教育开始,现在很多大学软件至今还是10年前教材,不学OO,这些基础不改进,中国得软件只能可能象打火机一样,变成靠出卖廉价劳力的软件大国”。
  
  我默然了,说不出更多的话。短短几十分钟的采访很快就要结束,我觉得自己虽然对Peng的了解还不够深入,但已经能够感受到他作为第一个吃螃蟹之人的勇气了。开源浪潮席卷世界,也给中国软件行业带来很大的冲击。中国软件要立足世界软件之林,除了放开胸怀拥抱开源,别无他法。尽管世界范围内成功的开源商业模式并不多见,但已有Red Hat、google等开源先锋给我们做出了榜样,摆在中国软件人面前的挑战,是我们能不能迅速投入到开源运动中,身体力行地体会一下开源的滋味。Peng作为一个先行者,已经在开源的路上孤独跋涉3年了,不管最后结果如何,他都将成为中国软件开源史上一个标志性的人物。也许这并非他和他的Jdon所追求的,如他自己所言,“我只是凭兴趣做事”,但时间一定会给他丰厚的回报,也会给紧随他的步伐踏上开源之路的所有勇士,同样丰厚的回报。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