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IT综合资讯 查看内容

智能手机操作系统的“春秋争霸”

2009-10-27 15:10|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4725| 评论: 6

  曾经有这么一句话形象地概括了智能手机状况——“如果说诺基亚是希望在每个人的口袋里都放入一台手机,那么微软意图在每个人的口袋里放入一台PC,苹果想要放入一个生活,而Google放入的则是一张互联网”。但是这话放到现在也不尽然,因为这些厂商都在向手机、PC、生活和互联网一体化的趋势发展,各个厂商的战略差异不再是那么泾渭分明,而是趋于一同。当然所谓的区别只是在于,这些厂商现今所拥有的资源和优势的差距。

  随着全球智能手机市场份额的飞速增长,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市场弥漫着一股剑拔弩张的气息。所谓“狭路相逢勇者胜”,智能手机的几大势力无不使出浑身解数,以夺求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领域的霸主宝座。 在Windows Mobile、Linux、Symbian、RIM和Palm之间的战争硝烟还没有散去时,厮杀的战场上又多了两个强敌。2006年圣诞节期间,苹果公司的第一款智能手机iPhone正式上市。2007年11月,互联网巨头Google宣布进军手机操作系统,同时宣布全球33家终端和运营企业加入开放手机联盟,以共同开发名为Android的Linux开放源代码移动操作系统。这一系列重磅事件多少有点 “不是我不明白,而是世界发展太快”的味道。随着苹果和Google相继杀入,全球的手机操作系统市场终于进入了七雄混战的时代。

  调研公司Gartner的数据显示,2008年全年的智能手机销量则达1.393亿部,比2007年提高了13.8%。由于缺少用户喜爱的触摸屏手机,全球最大手机厂商诺基亚去年市场份额有所流失,该公司08年第四季度市场份额为41%,较07年同期的51%有明显减少,这已是诺基亚连续3年份额大幅度下降了。而黑莓厂商RIM和iPhone制造商苹果,则在去年第四季赢得了智能手机市场较大份额,分别为20%和11%。

  虽然塞班(Symbian)凭借50%的份额处于领导地位,但是其市场份额正逐渐被Windows Mobile、iPhone、Android蚕食。尽管Windows Mobile的市场份额下降了0.2%,但是销售额在08年增加了180万台。而08年则是iPhone的爆发年,这款售价400美元的全屏幕触控式手机仅在美国就已经售出了1142万部,正是上述七大操作系统形成了全球手机市场的2008版图,随着Google的Android逐步成熟,全球近30亿手机用户的庞大市场将逐步成为这七大巨头渗透的舞台。移动平台的“春秋争霸”的格局似乎已经正式形成,至于最后谁问鼎天下,只有让时间来证明了。

操作系统 2008销售额 2008份额 2007销售额 2007份额 2008销售额增加
Symbian 7293 52.4% 7768 63.5% -6.1%
RIM 2315 16.6% 1177 9.6% 96.7%
Windows Mobile 1649 11.8% 1469 12.0% 12.2%
Mac OS X 1142 8.2% 330 2.7% 245.7%
LinuxAndroid 1126 8.1% 1175 9.6% -4.2%
Palm OS 251 1.8% 176 1.4% 42.2%
其他 152 1.1% 134 1.1% 13.1%
总计 13928 100% 12232 100% 13.8%

2008智能手机销售数据 单位(万台)

  Symbian

  在手机操作系统中一家独大的Symbian一直以捆绑诺基亚手机作为其市场利器,依靠诺基亚在手机市场的强劲优势,Symbian操作系统斩获了超过50%的市场份额。仅在2008年,全球共出货7293万部Symbian智能手机。同时为占据中国这个全球最具潜力的市场,2007年1月,Symbian在中国成立分公司,全面扎根中国本土。目前中国市场上采用Symbian操作系统的智能手机出货量已占智能手机全球总量的10%左右,其N系列的智能手机在中国市场全面飘红。

  除了诺基亚外,全球排名第二的手机制造商三星也是Symbian的一大股东,而摩托罗拉和索尼爱立信通过收购瑞典的UIQ科技公司的股份也加入了Symbian这一阵营。现在诺基亚、摩托罗拉、索爱手握全球5成以上的市场占有率,这意味着Symbian还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横行智能手机市场。但随着Windows Mobile和Linux对其统治地位的挑战,它的领先优势将会逐渐会缩小。据市场调研机构Diffusion Group预测,未来10年内,Symbian操作系统的市场份额将下滑至22%,而Windows Mobile将超过28%,Linux操作系统将超过26%。

  多年来,诺基亚的S60(诺基亚自有的基于Symbian技术的操作系统)操作系统的推广一直不力,很少有厂家愿意积极跟进,甚至还有一些手机厂商倒戈到其他的阵营,Symbian的绝对优势正受到严重威胁。为了应对其他公司的挑战,2007年8月,诺基亚推出了Ovi(芬兰语意思为“门户”)网络服务,建立包括面向全球用户的手机门户网站、手机游戏网站等,加上之前打造的在线音乐网站,诺基亚正力图成为一个全面的在线内容提供商。如此密集又“激进”的动作,足以证明诺基亚渴望通过发行内容而在未来无线互联网市场增值中“掘金”。在内容与载体逐步融合的大趋势下,诺基亚决不会对以Google为代表的新兴势力的肆意进攻坐视不理。

  此外,由一家传统的手机硬件制造商向互联网公司转型,已在近日被诺基亚正式提到公司的改革议程上。虽然用户可以通过诺基亚的手机接入Ovi网络,但诺基亚向一家真正的互联网服务公司转型的路程依旧任重道远。现在的Ovi网络服务只能提供给诺基亚自己品牌的手机,当然也包括那些从诺基亚那里获得S60系统授权的其他厂商手机。但诺基亚这种捆绑式的网络服务,其前景并不为市场看好,毕竟Google在也在逐步提供类似Ovi概念的网络服务,但是后者显得更加开放。

  虽然其他的操作系统在最近这几年还无法撼动Symbian操作系统的霸主地位,但是随着其拥护者越来越少,加之其他操作系统的不断壮大,Symbian这个“出头鸟”注定成为其他操作系统讨伐的“众矢之的”,想要在这种腹背受敌的情况下不被攻城略地,就要看诺基亚在这场厮杀中能否能保持强劲的后续实力了。

  苹果iPhone

  iPhone手机已无可非议地成为了智能手机市场最耀眼的明星。iPhone就总体功能而言,并没有太大的独特之处。现在全世界的手机基本上都可以浏览图片、听歌、看视频。相比之下,iPhone无外乎就是存储空间大了点(8GB,而普通手机的存储空间一般是其1/20),各种功能用起来更加时尚和人性化。

  但是和iPod的成功一样,iPhone就是凭借:更大的内存,使用户可以将更多个人资料存储在了里面;更大的屏幕(普通手机屏幕的2-3倍),让设备可以更好地呈现音乐、视频、图片和网页;更加顺滑的触控式操作,使用户可以以人性化的方式操作设备。就这些看似简单的改进,却给整个智能手机界带来一次强烈的风暴,也让苹果公司又一次站在时代的前沿。事实上,iPhone对整个智能手机的影响,就好像当年Apple的Mac操作系统对整个图形界面操作系统的影响一样深远,它的诞生将“手机将会成为我们探知和掌控世界的终极工具”这个理念展现的淋漓尽致。苹果也试图用一个非常规的方式影响着诺基亚、微软们,iPhone的精美、易用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人们对智能手机的看法,逐步将“固步自封”的其他智能手机推向了一个尴尬的境地。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2000年那场跨世纪的互联网狂欢,尽管最终是以股市泡沫破灭而惨烈收场,但互联网作为20世纪末最伟大的发明,却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这我们的工作和生活。试想下,如果现在的生活真的离开了网络,离开了我们熟悉的电子邮箱、实时通讯软件、搜索引擎、专业信息站点、在线视频,甚至网络游戏,世界将会变得怎样呢?

  但是现在各大手机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商似乎一直处于一种“死循环”中,他们只是无休止地推出一款款形状或功能不同的手机,却忽视了手机必将取代PC成为个人信息的最主要载体和管理工具这个趋势。当这些手机制造商和网络设备商一直讨论不出未来手机上的“杀手应用”是什么的时候,他们可能忘了,互联网正是这个可以促使最多人使用、鼓励最多创新的“杀手应用”。这一点,似乎不难理解。但鼓吹“无线宽带”的手机制造商们在此之前,却没有一个拿出了真正面向互联网应用的主流产品,直到移动通讯业的门外汉苹果带着iPhone杀入。

  iPhone在其系统内置了YouTube视频网站、Google地图服务和移动版iTunes在线音乐商店,以及一个真正像样的网页浏览器Safari。尽管拥有手机里最大屏幕的iPhone仍然比不过计算机显示器,但其浏览器给用户提供了足够好的冲浪体验。苹果似乎无时无刻不在提醒用户,iPhone已经成为您最亲密的个人信息管理者和呈现者。

  虽然苹果使用了第三方如Google的一些服务,但它“闭关锁国”的策略依旧被乔布斯施展的一览无遗。迄今苹果公司并无将iPhone的系统授权给其他厂商使用的打算,全球下载量最大的正版数字音乐超市——iTunes在线音乐商店也只为iPhone提供服务。只是不知苹果的这次高傲,会不会重蹈当年被Windows操作系统后来居上的覆辙。

  另外一个致命的地方在于,苹果公司对中国这个已经成为世界最大的移动市场的漠视。不但产品引进的周期漫长,而且价格也较国外昂贵不少。目前欧洲不捆绑话费合同的iPhone售价高达999欧元,业界普遍猜测,即使中国行货能够上市,其售价也将高达万元人民币。

  苹果公司和中国移动就曾因为在iPhone的话费分成谈判上闹的不欢而散,敢于向素来霸道的、更以“我的地盘我做主”为座右铭的中国移动提出这种开创性的话费利润分成之举,除了有向“霸权主义“挑战的热血外,亦有放弃中国市场的“壮士断腕”的胆气。现在iPhone的引进依然是遥遥无期,虽然这有中国营运商的一方面影响因素,但更多的是苹果公司自身的贪婪和索取无度。

  Google Android

  事实上,在iPhone面世前,我们以前使用其他手机访问互联网,都会严重怀疑自己是否在同一个互联网上:你所熟知的网页页面在手机上严重扭曲、混乱不堪,以至于一些网站不得不专门开辟一个专门针对手机浏览量的WAP的站点。但不管是深谙消费者心理的苹果也好,还是缔造了软件行业的微软也好,在互联网方面恐怕没有谁会比Google更懂。这家公司不仅生于互联网、长于互联网,而且作为上一波互联网泡沫破灭后的仅存硕果,Google通过搜索加广告的方式,彻底改变了互联网的游戏规则。更何况,在所有的互联网企业里,Google是唯一一家以“整合全球信息”为使命的公司,“得网络者得天下”这句话的真谛和精髓,似乎被Google体会并演绎的淋漓尽致。

  作为互联网领域的“带头大哥”,Google推出新的移动平台可谓“醉翁之意不在酒”。对于现在的网民来说,Google的搜索页面、Gmail网页邮件、在线文档撰写、Google Talk实时通讯等服务,影响了越来越多的网络使用者。现在的Google就像十几年前的微软,唯一的不同就是它将其各项应用和互联网充分结合。但无论Google怎么发展,它也从来都没偏离过互联网搜索和网络广告这个核心。在传统的互联网领域,Google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功,所以它希望把自己的成功经验直接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上,以获取足够分量的移动互联网搜索和广告业务。这也就是为什么Google宁愿冒着与诺基亚、微软等一干巨头为敌的风险,也要推出Android平台的原因。

  因此,与其说Google是单纯为了推广自己的诸多网络应用,倒不如说它是试图将互联网的霸主地位复制到移动互联网世界中。Google在2008年推出的第一款搭载了Android系统的手机,这标志着未来越来越多的移动设备将拥抱互联网。在Android手机上,除了电话簿、浏览器和影音播放器等常用软件外,更多的是和各种网络服务的结合, 例如Google搜索、Gmail、在线计算器、在线游戏、在线日历、Google Talk实时通讯软件、Google地图……

  不难想见,Google试图拉拢所有非诺基亚、微软的传统厂商。它提供了开放的、免费的Android平台,也就意味着,任何人都可以在上面以最低的成本开发应用程序和网络服务,并且运行在所有Android手机上,不分品牌。软件公司很愿意聚集到Android这样的平台周围,而不必再为了与用户所使用的每一款手机(即使它淹没在千万种手机之中)兼容,被迫开发相同应用的多种版本。这样,开发商将应用程序带到市场上所花费的成本和时间均会减少30%。

  因此,Google向摩托罗拉等厂商提供了在程序和互联网服务上与诺基亚抗衡的优势。尽管摩托罗拉、三星、LG和索尼爱立信是排名仅次于诺基亚的全球四大厂商,但他们的份额加在一起也无法和芬兰巨人进行抗衡。由于这四家厂商使用的手机平台各不相同——同样地,没有一家的产品提供了更好的互联网体验。因此,他们中除了索尼爱立信之外都在第一时间加入了Google的阵营。其实,索尼爱立信也没有完全放弃Google,比如不久前索尼爱立信就跟Google达成了合作,借助其一款拍照手机,就可以把拍摄的图片上传到Google的Blog上。

  Windows Mobile

  受到背叛的除诺基亚外,还有微软公司。至少就目前来看,所有Windows Mobile的合作伙伴,都已经加入了Google的阵营,这其中也包括Windows Mobile最忠实的盟友--HTC。其实微软的Windows Mobile技术,从商业模式上,几乎与Google Android相同:自己不参与硬件的制造,而是集合运营商、手机制造商和芯片大厂,打造一个生态系统。

  目前,微软已经和分布在55个国家当中的160家移动运营商建立了相互支持与服务,为夏新、多普达、摩托罗拉、Palm和三星等来自48个手机制造商的超过140款手机提供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但可能是微软在PC平台上通过“捆绑加并购”等手段来打压其他公司的形象深入人心,以至于其合作伙伴对微软都抱有强烈的防备心,这也就是为什么三星、摩托罗拉等公司在其生产的Windows Mobile系列的智能手机受到市场广泛吹捧的情况下,也不愿意再增加Windows Mobile操作系统份额的原因。当然,它们这种担心不无道理,毕竟微软的“后发制人”策略一次又一次地将其竞争对手打的无还手之力,如果那一天Windows Mobile在统治了智能手机操作系统后,突然心血来潮要生产智能设备硬件的话(XBOX和微软硬件部门就是一个很好的佐证),那么这些手机制造商的命脉就完全受制于微软了。

  此外,Windows Mobile还有个很大的软肋就是这个产品从一开始就不是面向互联网的,它更多是强调与微软出品的桌面操作系统和服务器软件的对接。对于Windows Mobile来说,它现在似乎是在两条腿走路。一条是采用Google类似的战略,拥抱互联网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世界。另外一条就是利用Windows操作系统多年来打造的生态圈,使Windows Mobile可以极大限度地和平台上的软件进行交互。

  微软在PC时代发展而成的平台战略思想已经沿用到Windows Mobile上,但是现在软件巨人面临的是一个比PC时代更丰富、也更复杂的生态系统, 微软在互联网上的发力好像一直都是徒劳无功,Live 服务的关闭就是一个例证。虽然Windows Mobile衍生自用户数量众多的Windows操作系统,其功能的强大是不容置疑的。但是如何将PC上的强大功能在资源受限的移动设备上完美呈现,就成为微软面临的当务之急。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相关阅读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