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原因如何,IBM与Sun谈判的终止,对Sun的影响是弊远大于利 据国外媒体报道,IBM撤消了以近70亿美元收购Sun的收购要约,两者谈判已经破裂,今年科技业第一大并购案可能流产。这意味着这项起自去年谣传、始于3月18日的收购案暂告一段落。 对于这桩收购谈判破裂的原因,业内众说纷纭。有分析家推测是IBM坚持每股9.4美元的收购价,Sun管理层认为收购价格过低而中止谈判;有媒体传IBM与Sun因高管薪酬分歧谈判破裂;有人则认为是因为Sun董事会对收购谈判出现意见分歧;还有分析家认为,是Sun错综复杂的知识产权授权使IBM望而却步;还有传言说Sun之所以中止谈判的原因,是因为在收购要约条款上有分歧,等等,不足而论。 业内人士认为,不管是何种原因导致双方谈判的中止,对Sun的影响肯定是弊远大于利。3月18日收购消息传出当天,Sun的股价就上涨了79%,而谈判破裂的信号使Sun股价下跌了26%。如果Sun重蹈雅虎拒绝微软收购的覆辙,这对于多个季度连续亏损的 Sun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Sun历经几年的光复努力,也将化为泡影。 Sun,这家崛起于互联网兴起时代的高科技公司,其技术实力与前瞻性在业内有口皆碑。早在25年前,即创立之初,它便率先提出“网络就是计算机”的独特理念。正是在这一理念下,它发展出了装备齐全的软硬件及整机解决方案,并引领了诸多IT的商业应用,比如瘦客户机、比如云计算等。 Sun以技术创新而著称,继承了斯坦福大学的科研DNA。但互联网泡沫的消失,使Sun陷入低谷,甚至一度亏损达19亿美金之巨。尽管Sun为了重新崛起做出了巨大的努力,其中包括大力进行战略调整,在4S战略下收购其他公司,推行软件免费战略等。但是事与愿违,Sun依然没有走出亏损的阴影。 分析衰败的原因,业内人士认为,Sun的业务结构不合理是致命的因素。Sun多年来业务一直集中在金融、电信等行业,而在新兴市场开拓方面乏力,使Sun很难翻身,成为金融危机中可能的“牺牲品”。 导致Sun陷入财务绝境的,还有近两年频频的巨额收购,比如斥资41亿美元收购专业存储厂商StorageTek、10亿美元收购MySQL业务。事实上,这些被Sun视为战略性收购的举措,可能是Sun财务继续恶化的催化素。 太过专注技术的Sun,缺乏商业运作的能力——不能迅速把技术变为钱。最终,Sun逃不脱被并购的宿命,是Sun自己导演的一场悲剧。 IBM收购Sun案流产,并不意味着收购永远中止。在目前流传的收购Sun的名单中,有一大串的买主:惠普、思科、戴尔、富士通和甲骨文等,他们都有向Sun抛出橄榄枝的可能。目前的最新消息显示,甲骨文似乎有意成为继IBM之后的下一任买主。但业内人士分析,惠普成为买主的可能性几乎为零,一个康柏已经让惠普饱受“折磨 ”;思科如果收购了Sun,在企业级市场,IBM、惠普又多了一个强大的竞争对手;如果收购Sun的是富士通,将成为Unxi市场上IBM的强敌;戴尔由于缺少Unix方面的技术人员,收购Sun的可能性也不大;甲骨文收购Sun似乎实力不够。再说,IBM与Sun的谈判也许还有回旋余地呢。 业内人士都认为,IBM收购Sun是最理想的选择。尽管二者的产品线有些重合,尽管IBM收购Sun之后,也会面临企业文化、业务层面整合的诸多难题,但对于IBM而言,收购Sun还是利大于弊。首先最显性的效果,就是可以立刻提升IBM在服务器和存储市场的份额。在Unix服务器市场,IBM份额将提升至69%,成为垄断该市场的霸主;在整体服务器市场上,IBM的市场份额将提升至43%,从而进一步拉大与惠普之间的距离。 其次,Sun拥有的Java、Solaris、MySQL以及云计算技术将帮助IBM成为云计算世界的王者。更重要而潜在的好处在于,一来Java将成为IBM赚钱的工具;二来Sun广泛的用户群和丰富的渠道资源,将成为IBM的重要财富。 现金充足的思科也可能成为收购Sun的买家。一直以来,思科在为数据中心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方面受制于IBM、惠普等服务器厂商,收购Sun后,思科在集电信、政府和高性能计算以及数据中心为一体的自动化市场上将取得巨大的占有率。 一直希望进入Unix所把持的高端服务器市场的戴尔,如果收购Sun成功,那么戴尔可以直接跃进到与IBM抗衡的Unix市场,实现获取高额利润的梦想。但戴尔缺少Unix相关技术人员将成为难以逾越的并购鸿沟。 与Sun SPARC技术同出一源的富士通,与Sun公司的产品具有很强的互补性,而且富士通几乎可以“免费”获得Sun丰富的渠道资源,富士通在销售渠道一直较弱,因而也具有一定的收购可能。 最不可能成为买主的,当属惠普。如果惠普收购了Sun,对IBM将是灾难性打击。但是,当10年前,惠普花120亿美金收购康柏后,没多久Alpha就被“丢弃”了,再买SPARC又有何意义呢。况且,惠普收购康柏后,整合的工作到目前还未完全结束。 惠普和甲骨文联手竞购Sun,倒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作为世界第二大软件制造商,甲骨文长期以来与Sun 保持着密切关系——Sun专门给使用甲骨文数据库软件的大公司生产服务器。如果将Sun拆分,甲骨文获得Sun的软件业务,而惠普则可以获得存储、 SunRay虚拟桌面和开关件等所有硬件业务。 当然,这些只是猜想,也许Sun的命运不至于如此“悲惨”。但如果Sun找不到买家或者无法实现复兴,Sun将何去何从? 昔日言论 “我无法阻止IBM、惠普散布‘Sun将被收购’的谣言,但聪明的投资者都应该去买Sun的股票。” “一但使用了IBM、甲骨文等系统,就会3到5年,甚至更长时间为他们付费。因为这些技术没有给你退出的机制,选择其他新技术时‘退出’成本极高。中国目前正是这种模式最大的受害者。” “全球市场对开源模式的需求,将帮助Sun度过危机。” “Sun连续20年正常运营,现在我们拥有30亿美元现金。”——Sun创始人兼董事长麦克尼利(Scott McNea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