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业界资讯 开源资讯 Firefox 查看内容

百度将开发基于Firefox超级搜霸工具条

2007-2-10 05:08| 发布者: sanool| 查看: 2738| 评论: 0

  
  美国一些进步的评论家指出,在像网络这样的虚拟环境中,驱动系统的底层代码,尤其是广为人知的那些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协议,它们在某种意义上很象现实社会中的法规。换言之,这些代码对网上的行为给出了一些规范,就像现实社会的法律一样,它鼓励某些行为,而限制其他行为。因此,开放源码带来了一个更民主的开发方式,在这种方式下,好的主意将被集体分享,而不是作为智力资本被个人秘藏着。在这种意义上,开放源码实质上成为一种政治哲学。

  百度的态度

  互联网是丰富多彩的,我们看新闻、查资料……没有哪个公司改变我们的选择,我们这么不亦乐乎的在网上忙碌着。

  百度致力于为网民提供最便捷的信息获取方式,百度的服务是全方位的。从资讯到音乐、图片,甚至在手机终端中的搜索应用。

  现在的百度依然在深挖用户需求。百科试图以新的方式诠释世界;百度地图也不止停留在地理位置的索引,周边信息的开发迎合着用户;而硬盘搜索已将搜索蔓延到桌面……我们以后需要什么呢?恐怕百度会给我们答案。百度进入开源,迈出的第一步将开发基于Firefox的百度超级搜霸工具条,使得使用Firefox浏览器的用户能够方便、快捷地使用网页搜索、MP3搜索、图片搜索、社区类搜索、新闻搜索、词典搜索、站内搜索和百度硬盘搜索等。

  开源软件要取得持续发展,要形成开源软件产业,就必须解决好其商业模式问题。开源软件的开发,要实行“社区开发”与“企业开发”两种相辅相成的开发机制。社区开发主要是科研创新,企业开发主要是工程实现。对于企业,需要有经验丰富的资深技术人士的支撑。

  为何选择Firefox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一款名为Firefox的浏览器大出风头,不仅频频见诸各种网页浏览安全新闻、评测中,而且处处让微软公司的Internet Explorer难堪。Netscape、Mozilla、Firefox一脉相承,高举的“收复河山,对抗微软霸权”旗帜至今高高飘扬。

  反观浏览器市场老大,近年来,IE除了修补一些漏洞外,仅仅在Windows XP SP2中做了少许更新。Firefox现在的风头,着实让微软坐立不安,IE7大规模的更新端倪可见。

  “开源”是一把“双刃剑”,出现漏洞尽管有众多程序员可以及时修复,但这些问题又更容易被利用。Firefox也有自己的困惑,越来越感觉到来自黑客的威胁,倡导开源、免费的Firefox能否经得住最终的考验还不得而知。

  不管怎样,在最近的一次调查中,OneStat.com指出,浏览器市场方面,Firefox已经获得了近16%的美国市场,微软IE则不足80%。Firefox的发展正呈现上升趋势。虽然Firefox要颠覆浏览器市场,甚至是与IE平起平坐都是一件难事。但哪怕仅是蚕食,毕竟非IE浏览器这块市场在扩大。

  国外大环境下Google早早迈出了开源的脚步。在中国,开源尚属起步的情景下,百度逆市而上,将非IE浏览器用户纳入视角。从目前的市场格局分析,百度与世界级的竞争对手较量着。

  商业与开源并行不悖

  即便是商业软件帝国微软,也向开源伸出橄榄枝。

  微软商务开发部主任David Kaefer日前表示,开源有利于创新,是“强劲的业界潮流”。他说,开源软件好处在于大量离散的开发者队伍。David Kaefer介绍,微软已与包括JBoss, SugarCRM and XenSource在内的开源厂商合作,微软也在加快知识产权向第三方许可,以便于他们技术创新。最近微软向合作伙伴发放了其3D技术的许可证。

  从Linux到Tao,从Perl到Jabber,在代码背后,是一群群自由职业者,囊中羞涩的学者、怀疑论者、艺术家、实验室里熬夜的大学生,还有披头散发的狂士等,这些项目,如果初始者有着私心,就决不会成功,Perl开发者自掏腰包, jabber开发者要人帮忙买书。

  软件开发是工程学,肯定不能没有实际用途,但是广大的开发者从实际得到利益与艰辛付出肯定是不成正比的。

  显然,靠个人努力做具有市场潜力的开源项目是不现实的,开源真正的兴起,其实需要更多企业的加入,实现政府相关部门引导、企业参与、社区执行想结合的协作开源模式。百度正是满足了中国广大网民的需要,而取得今天的成功。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