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资金来源面临风险以外,技术上爆出的漏洞也正让人们对火狐的安全性忧心忡忡。著名安全厂商赛门铁克的《互联网安全威胁报告》数据表明,2007年上半年共监测到微软IE浏览器39个漏洞,火狐的也高达34个漏洞,而两个产品在去年的这一数字分别为92个和87个,这两家主要竞争对手在安全方面相差不大,火狐并不像以前爱好者们鼓吹的那样安全和接近完美。 近日,Mozilla开发人员指出新推出的Firefox 3.0还存在700个Bug尚待解决。而美国《时代》杂志更夸张地认为“该版本正式发布时有80% Bug无法修正”。不过,赛门铁克的报告同时表明,Mozilla的开发者修补漏洞的速度要比微软平均快5倍。针对浏览器安全性的问题,宫力表示,由于坚决不会支持ActiveX,这样将进一步保证安全性。 一个人的抗争 自2007年6月谋智网络正式成立,火狐在中国的运营已经逐步走向正轨。对于中国市场份额过低的原因,宫力表示宣传和用户习惯是最大的问题。“由于在国内的宣传不够,很多用户不了解当然也不会使用。由于用户群太少,网站也不会考虑与火狐的兼容性问题。如果使用量超过5%~10%,那很多人就要考虑火狐的存在,所以对谋智网络而言首先要考虑如何增加用户量。”宫力认为自己将在市场推广、本地合作和产品本土化三个方面痛下苦功。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互联网分析师告诉《IT时代周刊》,尽管宫力拥有丰富的互联网工作经验,并曾领导微软在线业务,对竞争对手的情况了如指掌,但想使火狐获得突破却不容易。因为火狐在中国进行的是一场狐狸与狼群的战斗,更何况火狐只是一只攻击力并不强的幼狐。 在中国,火狐面临的并不单单是浏览器市场份额之争,更重要的是内核之争。目前,中国市场上采用IE内核的除了微软之外,还有傲游(Maxthon)、GreenBrowser、The World、腾讯TT(必须在操作系统中嵌入有IE内核时才能运行)等。这些被称为外壳的浏览器在中国市场上与IE一道几乎垄断了火狐的1%之外的所有市场。而使用Mozilla浏览引擎的产品,除了火狐外,还有NetScape 6.0/7.0、Dr.Orca、K-Meleon、Kapiko等等,不过它们在中国市场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 那些基于IE内核的产品正在形成一个互为补充,共同促进的关系链,而火狐各个优于微软IE的功能在外壳浏览器上都得到了实现,并且更加本土化,这种强烈的替代作用对火狐的普及造成致命的影响。傲游CEO陈明杰就承认,虽然他们和微软在产品上面有一定竞争,但也帮后者稳固了内核的市场或者做了前瞻性的工作。而微软本身也明白,IE本身浏览器功能是一方面,更重要的是成为Windows的一项基本功能而存在,所以它更希望在此基础上实现各种各样的功能,而傲游们正好满足了它的愿望。目前,傲游的下载量已经超过1.2亿次,其用户五分之三集中在中国,仅此一家对总下载量才4亿的火狐在中国市场的冲击作用就显而易见。 不过,业界人士认为,如果火狐主动向这些外壳浏览器公司示好,也会迎来不错的收获。因为这些公司产品受欢迎的原因是在功能上更注重了用户体验,而并不是采用了IE内核。陈明杰就希望火狐做得更容易二次开发,他们也可能很容易地在上面构建一些东西。 这场在中国的战争才刚刚开始,宫力满怀信心,“我们代表的是大众的利益,代表多数人利益的一定会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