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Pivotal公司将把旗下大数据套件中的主要组成部分加以开源与其他一些软件公司共同成立名为Open Data Platform(即开放数据平台,简称ODP)的数据开放平台。据了解目前ODP的白金成员中包括Pivotal、通用电气、Hortonworks、IBM、Infosys、SAS以及某家“大型国际化电信企业”。除此之外,AltiScale、Capgemini、CenturyLink、EMC、Splunk、Verizon企业解决方案、Teradata以及VMware则以金牌成员身份列席。 本次Pivotal开源的三个组件分别是:
作为一个专门为企业级用户服务的公司,Pivotal将其大数据套件的三个核心组件开源,背后到底隐藏着什么?CSDN本着打破沙锅问到底的精神采访了Pivotal大中华区总经理刘伟光,听听他对于本次事件的解读。
用互联网思维做企业级市场见到刘伟光的时候已经是下午将近四点钟,他刚刚从公司的内部会上下来,显得很是疲惫。不过当他谈起Pivotal本次开源的事情,感觉整个人仿佛都充满了活力。他谈到Pivotal骨子里充满了互联网的基因,成立的初衷也是希望可以利用具有互联网技术基因的软件产品来帮助企业级用户打造企业级云和大数据平台,满足企业级客户的要求。因此要将自己本身优秀的技术在全球进行推广和分享,同时将其他优秀的技术结合进来为客户快速的提供更加完整的解决方案,开源将是最行之有效的做法,。开源以后可以通过社区的力量以及客户的的大规模使用和实践来不断完善产品,从而形成一个更加完整放以及不断升级的数据平台。 谈到本次的ODP计划,刘伟光表示:“这是一个伟大的开放数据的生态环境,也是软件行业的一个创新发展,,因为目前没有任何一家公司可以将云和大数据所涉及全部需求都覆盖掉。ODP的产生就是为了将Hadoop和大数据技术聚集,而发展出来共同推出的数据核心平台,这个平台将会从数据的核心技术应用出发,加速整个生态系统的开发,对这些产品、技术进行整合,为客户提供真正企业级的平台,同时满足企业所需要的各种能力和需求。”对于企业来讲,未来不需要再去考虑选用哪些商业化的软件产品进行组合集成后来构建平台,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在有足够自有技术力量的保障下,它可以在这个平台上选择很多开源技术,同时这些技术可以进行自由组合,满足企业的个性化需求。同时对于开发者来说,通过ODP,开发者可以去自由的使用和访问更多优秀的代码,掌握更多的开源技术为企业需求服务,另外一方面,尝试选择和使用一些新的技术,实际上对开发者和使用者来说选择构建数据平台的技术的时候也开辟了另外一个选择的空间,学习先进技术的同时也可以将自己在此基础上推陈出新的代码回馈给社区。 什么是Pivotal本次开源计划的真正杀手锏?那就是这些即将开源产品已有的市场认知度,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开源软件,他们的诞生就是从开源社区一点点发展起来。而我们开源的产品都是在市场上被大量企业客户成功实践,久经考验的商业化软件,本次开源计划极大加速这些软件在全世界市场的普及,也会在中小市场以及生态链上对竞争对手产生一定的影响。 CSDN:对于ODP成员的选择有要求吗? 刘伟光:目前ODP刚刚成立,没有一个定性的要求,可以说是处于一个比较开放的状态,也可以说是一个海纳百川的状态。我们希望致力于大数据、云计算等数据相关的公司以及自由组织都可以加入进来。将自己最好的技术贡献出来,与其他的技术做集成,我们希望在加入ODP以后,多种技术直接可以做到真正的打通、融合,可以让数据在这些软件平台间真正的高效运转起来。我们今天可以大胆的预言,在未来,某个公司的单一产品无论多好可能都会逐渐失去市场的份额,因为开放的技术联盟将打破传统游戏规则,客户更希望选择已经ready的最好的技术的组合和无缝集成,而不是自己通过第三方公司或技术进行集成。就像今天在ODP当中Pivotal和Hortonworks的强强联合,业界最好的SQL On Hadoop分析处理引擎与最好的Hadoop技术强强联合,为客户提供了一个满足大型企业要求的高效的大数据解决方案,这种技术联盟必将会立刻吸纳更多的客户开始选择并实践。 CSDN:Pivotal开源的三个产品Greenplum, HAWQ, GemFire都是目前企业有强大需求的大数据领域,为什么选择把这三个产品开源?是否是100%开源? 刘伟光:其实Pivotal从去年下半年的时候,公司就开始了启动了业务模式的转型。从一个卖大数据和PaaS平台的软件公司,转向一个全面拥抱开源的软件公司。让我们来分析其转型的深层次原因,从技术推广的角度看,单一的商业软件销售模式属于上一个时代,在今天即使有100个Pivotal公司的规模也很难将自己的技术迅速在全世界进行推广。这个不是技术本身的问题,而是一个技术和业务模式的问题。而软件的开源模式推出后,全世界的开发者和使用者可以第一时间去使用和实践我们的技术。同时可以以社区的方式进行代码的优化和完善,进而反馈给社区,换个角度看其实是把一个封闭的软件开发模式变成了让全世界的技术人员都可以一起参与开发优化测试的新的业态。因此我们希望可以通过开源,将我们优秀的技术与大家共享,让大家可以了解和使用它。其实我们看我们Pivotal的Cloud Foundry的发展路径就是沿着上述方式发展起来的,短短几年间Cloud Foundry 已经拥有大量成功应用的案例,在国内,百度和京东两大互联网和电商公司的使用就是一个很好的例证。在今天我们看到无论是IBM,HP,华为都在广泛的使用我们Cloud Foundry技术来构建他们的云平台,而Cloud Foundry的迅猛发展正是得益于开源的力量,而Pivotal在发展开源社区的同时也积累了很多企业客户的需求从而构建了Pivotal Cloud Foundry的版本,满足那些有高要求的私有云,混合云和公有云客户,也就是我们面向企业客户的商业版本,所以开源和商业版的发展其实就应该是这一种彼此促进的发展形态。 本次开源计划的具体落地将会发生在今年的下半年,但是Pivotal在开源的同时我们还会继续推出我们的商业版,也就是说我们的各个软件商业版本涵盖企业级客户所需要的技术和功能模块,这部分代码不在本次开源的计划当中,我们会随后公布我们的具体的实施计划。可以肯定的是,其中最大的区别就是商用版会有一些企业用户特别需要的功能,例如监控管理,弹性收缩,安全管理,性能管理,高可用性支撑等等,同时商业版的用户可以得到Pivotal原厂的技术支持,包括故障解决,软件升级,性能调优,系统巡检等等,而这些服务并不针对是开源版本的使用者。 开源不等于免费CSDN:Pivotal是面向企业级应用的软件企业,而这些企业级的用户目前大多在使用IOE的产品和服务,他们对开源的接受程度会怎样? 刘伟光:其实最近十年中国的软件行业在不断的变化和发展,市场对于开源的态度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互联网企业的成功也大大推动了开源的发展,同时也证明了开源的技术在强有力技术团队的保障下是可以构建大型的系统和应用平台。以前企业级用户不选择开源产品我认为主要有以下三个原因: 第一,以前开源产品的功能不够完善,性能具有很多瓶颈,无法去支持企业级的用户需求,尤其是中国的大型企业,诸如电信,金融,政府等等。 第二,很多的企业拥有自己固有的采购流程和规则,习惯于将软件的采购变为企业的固定资产,这是一个非技术问题,所以这个过程当中,他们更希望去购买那种商业版本的软件,这种软件不但能够让你拥有该软件的永久使用权,也能变成企业的固定资产。,同时能够得到一个原厂公司正规的商业化支持,尤其在产品出现问题,出现Bug的时候,这些企业必须得到原厂的这种技术支持。所以这是我觉得这是很多公司不能去选择开源的一个最重要原因。 第三,你看目前国内哪些公司在用开源,都是一些大的互联网企业。为什么?道理其实很简单,因为使用开源技术必须有一支技术能力非常强的团队,这样才能够不依赖第三方公司,自由的的去使用开源软件来构建自己的平台,并且在上面不断的构建自己的功能模块。这也是为什么像BAT他们可以使用开源而不是购买商业软件也可以成功的重要原因。 不过通过这几年的变化可以看出来,互联网企业和传统企业正在逐渐的融合。传统企业的业务应用越来越复杂,要求集成许多不同的流程、应用程序和技术,而且传统企业都在拥抱互联网,O2O的蓬勃发展就是一个最好的例证。。传统的软件的许可证采购模式也限制了选择和增加了成本。转向开源软件技术有助于缓解这些问题和加快应用以及企业应用。目前越来越多的开源软件已经成为企业级IT的一个主要成分。同时开源社区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开源软件解决方案很容易找到和很容易实施,许多架构师和开发人员都熟悉这个技术的架构。开源软件团体推动开源软件开发人员提供使用方便的框架和平台。许多经过验证开源软件解决方案还能够让企业以最小的成本迅速创建应用,应对市场的变化。未来的大型企业市场将是一个商业软件和开源软件共存的生态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