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我们迁移完成并且直到非常满意大概过去了一个月。到现在为止除了那些积极的影响,还曾在各种情况中让应用的性能大幅提高。举例来说,我们的 酒店评论数据API(Hotel Review Data API)(在Sinatra运行)相比迁移之前交互延迟变低了许多: 迁移是在1月21日开始的,高峰表示应用性能的硬重启(在处理期间导致交互时间轻微变慢)。在21日之后交互的平均时间大致是原来的一半。 在另外一种被我们称作“评论持久化”(译者注:即存储评论)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性能上巨大的提升。后台程序目标很简单:保存评论数据(评论内容,评论分数等等)。当我们最终完成了为迁移工作做的很多大的更改后,结果令人振奋: 抓取器也变的更快了: 抓取器性能提升没有评论存储的过程那样大,因为抓取器只用数据库来查询某个评论是否存在(一个相对很快的操作),所以这样的结果并不很令人吃惊。 最后来到程序里用来调度抓取过程的进程(简单称之为“调度器”): 因为调度器只是以固定频度运行,这个图可能有点难以理解,但是不管怎样,在迁移之后有一个很清晰的平均处理时间的下降。 最后,我们已经对现在的结果非常的满意,而且我们肯定不会怀念MongoDB了。它的性能非常好,它的处理方案使其它数据库相比之下黯然失色,并且查询数据的过程与MongoDB相比实在太令人满意了(尤其是对于non开发者而言)。尽管我们仍然还有一个服务(Olery Feedback)仍旧使用MongoDB(尽管这运行在一个独立的,相对小的集群上),我们仍然打算将来把它移植到PostgreSQL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