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地区软件自由协会理事长--萧志榥(stevenshiau) 开源资历:参与开源超过20年,于2003年开始带领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的团队开发企鹅龙与再生龙,透过集中管理系统,以节省大量部署 Linux 操作系统的时间,目前再生龙在全世界每年的下载量达200万人次,连NASA都在用。 有一套台湾朋友开发的 Linux 工具,一年全球下载次数超过200万人次,甚至连美国太空总署都爱用,那就是国家高速网络与计算中心自由软件实验室研究员萧志榥率队打造的开源项目企鹅龙与再生龙。他也是台湾地区软件自由协会的理事长。 萧志榥(左) 萧志榥自1993年就踏入了开源圈,用开放原始码做了许多项目,且为了推广自由复制与分享软件的理念,深入到小区与学校等。 在90年代,他说,加入开源圈是一件很时髦的事情,不过,台湾人发起的开源项目数量较少,比较有名的是注音输入法,另外,也有些计划是多人合作将软件操作接口的语言,从英文翻译为正体中文。 萧 志榥说,一直到2000年,来到 .Com 最高峰,只要有关于 Linux 的事情,都有非常多的人关注与投资,例如,当时有一位交通大学博士生创立了 Linux Vab 网站,在其中不只搜集与整理了有关于 Linux 的文章,且设立论坛,提供开发者讨论空间。萧志榥说,仅仅是分享 Linux 文章的讨论区,就有人喊出500万美元要买下这个网站,可见得当时 Linux 有多火红。 同一年,自由软件之父 Richard Stallman 恰好来台演讲,向台湾开发社区讲述自由的价值,呼吁人们不要使用资本主义思维逻辑下的非自由软件,而可以选择用自由软件保护隐私等。 同时,萧志榥当时在新竹小区大学开设的 Linux 课程也场场爆满,不论是国中小学老师或是竹科工程师都抢着报名,可见得当时开源有多热门,在美国 Linux World 年会前几年也是年年爆满。 直到了2008年左右,萧志榥观察,Linux 不再是时髦话题,反而更进一步地成为了如空气一般的必需品,Linux World 年会在当年也宣告结束,从此不再举办了。 但 这更代表了,开源成为了主流发展趋势,萧志榥说,以全球前500大超级计算机来看,用 Linux 操作系统的超级计算机,在2000年只有54台,约占百分之十,来到2014年,则迅速成长到485台,而使用微软的操作系统只有1台,可见得在超级计算 机领域中,证明开源已经成为主流。 而像 Linux 内核,甚至已经深入到各个产业中,包括手机、桌面计算机、服务器等,萧志榥说,开源就像是空气,没有它不行。 不仅开源环境变化剧烈,而开源社区互动的方式也产生了相当大的转变,萧志榥说,90年代时,开发者通常都使用邮件名单(Mailing List)和讨论区,如 News Group,开发者可以透过订阅 News Group 的文章,知道最新的发展。 另外,在分享程序代码时,就是架一个FTP服务器,将程序代码放到服务器上,再到讨论区和其他人分享程序代码的连结。 而到了1999年,出现了为开放源码及自由软件提供项目管理的 SourceForge,开始有很多开发者将程序代码放上去,项目的页面包含描述、功能列表、屏幕截图、下载连接,此外也有针对该项目网站、项目原始码的相关连接,以及用户评论区。 不过,来到了2008年出现了另一个强大的版本控制服务 GitHub,其由分布式版本控制系统 Git,提供代管软件库,并以其网络前端和工具加强功能而著名。 萧 志榥说,现在 GitHub 已经成为开发者讨论、开发与分享程序代码最活跃场所,并且藉由 Git 的功能允许开发者复制其他人的程序代码,再加入到自己的项目中,而无须协调程序代码修改的回送过程,且 GitHub 甚至已经成为开发者的履历,现在大部分的开源项目,都可以在 GitHub 上面找到,如果能做出很多人使用的开源项目,就可以快速增加全球的知名度,甚至增加和各国开发者讨论与互动的机会。 另外,萧志榥也说,GitHub 也开启了全新的商业模式,当用户要封闭开源程序代码时,就必须要付费给 GitHub,而 SourceForge 就没有发展出商业模式。 萧 志榥不仅对于台湾开源的发展如数家珍,更开发出许多的开源项目,2003年,萧志榥因为发现国网中心的计算机教室有同时大量部署计算机操作系统的需求,开 始带领了国网中心的团队,包括了软件开发组副研究员蔡育钦与孙振凯等,开发企鹅龙(Diskless Remote Boot in Linux,DRBL),成功地建立了一套无碟的 Linux 环境,可以透过一台服务器集中批次管理大量的 Linux 计算机,还能整合操作系统和管理系统。 再来,研发了再生龙(Clonezilla),此为硬盘数据复制工具,提供用户在有硬盘的环境上使 用,可以支持点播与群播复制功能。在2007年更开发了单机版,萧志榥说,从此之后,因为可以用在笔记本电脑与桌面计算机等,使得再生龙的使用量直线上 升,到了现在,更是来到每年200万人次的下载量。 萧志榥说,2014年到美国参加会议时,发现原来 NASA 的火箭发射系统是用红帽的 Linux,为了要同时部署约40台电脑的操作系统,也选择使用开源的再生龙。 萧 志榥说,自由软件的好处就是,每位使用者同时也是测试者,如果在使用上发现问题,就会回报开发者,如建议增加的功能等,甚至有些人还会回传已经改好的补丁 档(Patch),如更新版本时,产生文件系统无法更新等问题,还有使用者会将修改好的程序代码传回来。甚至,还有使用者将再生龙从英文版翻译成各种语 言,现在连土耳其与斯洛伐克的语言都有。 萧志榥说,做开源项目最大的成就是,当使用者写信来说,企鹅龙与再生龙帮助他们节省了很多时间,就会觉得这工作很有价值。 此 外,萧志榥建议新进开发者,自由软件就是最好的练兵场所,可以透过在一个自由软件中,加入一些新功能,而成为自己的项目,就会很有成就感。另外,萧志榥也 建议政府需要带头使用自由软件,如修改共同供应契约,在购买公司的软件之外,也应增加采购个人开发的自由软件,才能带动台湾开源环境蓬勃发展。 (转载自iThom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