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刚刚开始,微信JS SDK发布,惊爆业内,HTML5产业好事连连。 JS SDK这个概念,其实微博和淘宝的开放平台很早前就有,包括手机QQ前段时间也推出了几个增强API,但都未产生很大的影响。小巫之后终见大巫,这次微信开放的SDK,站在了另一个高度,web到底能有多强? 作者:数字天堂董事长,DCloud CEO王安 HTML5的逆袭其实之前微信也是有一些JS API的,比如分享。但这次一股脑的开放了拍摄、录音、语音识别、二维码、地图、支付、分享、卡券等几十个API,这条消息不需宣传,瞬间就占满了HTML5从业者的朋友圈。 因为微信给所有做web开发的人打开一扇新窗户:使用js,你也可以调用各种强大的原生能力了! 客观的讲,微信的很多能力组件非常强,比如扫码,很多原生应用的扫码效果都不如微信。现在HTML5开发者瞬间成功逆袭,他们原本无法实现扫码,现在却能轻松的开发扫码应用,而且效果比很多原生应用都好(当然前提是你的web应用运行在微信的管理之下)。 首先受益的是微信内置的腾讯系App,比如大众点评、滴滴打车、京东购物等。 以前微信在钱包栏目下以很别扭的方式内嵌了滴滴打车的HTML5版本,那个版本的体验比滴滴的原生版本差太多,不能说话只能打字,没有地图看不到司机在哪。在体验为王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个将就能用的版本出现在微信的钱包分类下,其实是微信的败笔。 但如今不同了,滴滴打车的微信版本,将拥有不输于其原生App的能力。而且不用下载App就可以秒开应用。 大众点评的受益就更大了,可不止是其微信内嵌版本的能力将大幅增强。因为使用场景的不同,滴滴在朋友间分享的只能是红包,离打车这个业务场景有点远;而大众点评在朋友间可以分享优惠或推荐商家,直接形成消费,通过关系链导流的效果会非常明显。 2个月前HTML5定稿时,我写过的一篇文章,提到过HTML5的一大优势就是打破App孤岛,直穿应用子页面。一张大众点评的优惠券,通过朋友分享,就可以通过点击分享内容直接到达这个商户的界面,进而直接购买,这点连大众点评的原生App也做不到。 微信给我们展示了一个新的web世界:能力和原生一样强,但在应用的获取、流量的转换上进一步领先于原生应用。 很快,我们就会看到各种公众号、微店全面升级支持微信JS SDK。然后我们就会发现,原来市占率最高的手机浏览器,是这个没有地址栏的微信。 浏览器的传统思维被突破微信这个巴掌把浏览器厂商拍的不轻。但是浏览器厂商又很难还击,因为这挑战了他们的思维传统。 在HTML5规范制定时,很多人都有一种思维:web是开放的,地址栏和超链接可能带来任意恶意网页,所以我们不能把HTML5的能力做到太强,会引发安全问题。 微信给了这些人不同的答案。
这个由微信构建的新web世界,不再开放,由微信所管理,他根本就没有地址栏,所有能使用微信增强能力的网页都是经过认证权限的。 其实HTML5强化这个领域已经发展多年,也已经有了行业规范,HTML5 Plus.org,微信此次把这些标准都抛在一边,就是一心建设自己的生态系统。 除了管理模式不同,微信的设计体现了他对于用户体验的不同理解。其实我们大多数人都会认可一点,在手机浏览器里输入url是一个体验比较糟的事情,但是浏览器厂商却一直墨守成规。我们来解构下微信的设计。 在微信里,既然没有地址栏,那么如何到达一个web应用,它有几个web入口? 答案是5个:
这5个入口里,没有传统的地址栏,甚至也没有搜索。 Web初生时,人们获取web信息是主动式的,通过地址栏访问网站,网站太多后开始使用搜索引擎。Google的page rank算法告诉网民,被链接的网页越多,这个网页的价值越高。 微信的理解里,大多数人们获取web信息是被动的,这里没有地址栏、没有搜索、没有pagerank,朋友发给你的、你订阅的公众号发给你的,就是你需要的web内容。 如果你真的想要主动获得内容,那也没有地址栏,但是有扫一扫。 可是扫一扫就不在微信的管理之下了吗?当然不会。很多App开发者头疼的就是他们的APK地址变成二维码后,微信是不能下载安装的,这可是浏览器不会干的事情,用户要下载什么那就允许下,最多给一个可能不安全的提示。但是微信说,APK只能是来自应用宝的链接才可以下载。。。你不接受?那就别用扫一扫。 就这样,微信构建了一个独特的web生态系统。
最终一个完整而又封闭的web世界出现在微信里。信息在这里产生、在这里流转、在这里变现。 手机上只需一个微信就够了,什么都能干了。 腾讯的战略微信是仅仅强化了一批能力API吗?不是,大家还记得前段时间腾讯发布的X5浏览器内核吗? X5内核内置于QQ浏览器,在安装了QQ浏览器后,微信有着不同的表现,它将调起X5内核,与JS SDK协作实现更好的体验。X5和JS SDK,这究竟是一盘什么棋呢? 微信其实很早就能开放这些JS SDK,甚至一度曾开放几个又收了回去,为何此时如此大力发展Web生态系统? 我想到了前段时间马化腾的话,微信只是张“站票”,他还给腾讯提出的一个新愿景:连接一切。张小龙也曾仔细研读KK的《失控》,提出微信要营造一个森林,而不是造一个宫殿。 其实这些事情是相关联的。有战略需求,才会出现X5、微信JS SDK这些支撑战略的产品。 要论站票和卧铺的区别,那就是一个可以躺着挣钱。 如何才能躺着挣钱,看看阿里巴巴就知道了。 在阿里建立的庞大生态系统里,每天无数人努力赚钱,阿里坐享其成。 腾讯曾经数次努力电商,但怎么也赚不到阿里的钱。它只能走自己的路。就是马化腾所说的,回归本源,连接一切。 电商搞不定,那就不搞了,剥离和注资给京东。搜索搞不定,那就不搞了,剥离和注资给搜狗。不再天天盯着阿里、百度,腾出全部精力,在移动互联网时代,达成连接一切的愿景。 没错,基于微信这张站票,腾讯最终要打造出一个由他掌控的生态系统,而对于一个工具而言,构建生态系统的最佳技术路线就是web,强化HTML5是打造更优质生态系统的必由之路。 而此时能做这事,还恰逢HTML5即将崛起的机会。一方面手机硬件的不断提升使得HTML5表现更好,另一方面,就是Apple对HTML5的态度在开放,或者说Apple整体都在开放。一方面iOS设备的市场份额远低于Android,另一方面库克确实没有乔布斯强势,所以目前Apple的整体态度是开放的。前段时间iOS 8发布,Apple给第三方厂商开放了自己的js加速引擎Nitro,以强化iOS设备上HTML5的表现。此时的微信JS SDK上线,不必再像以前那样担心无法通过App Store审核。 而且事实实际上是反过来的,带有微信JS SDK的版本其实早已更新到App Store了,只是前几天才给开发者公布了调用接口。 但是不管怎么样,这带有试探Apple底限的味道。如果仅仅在中国倒也是区域行为,但微信事实上已经遍布全球,当海外开发者也大量开发微信专属的增强web时,Apple和Google会如何看待这个新的跨平台霸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