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5日,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项目暨中国职业导师计划(MPC)拜师仪式今天下午在北京清华大学LUPA创新中心举行。本项目发起和组织者为LUPA、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中国科学院,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中国能源互联网战略研究课题组首席科学家慈松教授为首席科学家和项目带头人,参与实施单位有清华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广汽集团,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为特邀顾问。来自清华大学、人民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中国矿业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0位大学生、研究生参与研发团队并正式拜能源互联网技术领军人物慈松教授为师。据项目带头人,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慈松透露,该项目将利用能源互联网的思维,打造中国版的“特斯拉”电动汽车。 据介绍,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产业革命的发展,能源革命也蓄势待发。能源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性基础,实现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将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依赖,推动传统产业向以可再生能源和信息网络为基础的新兴产业调整。能源互联网技术在现有能源供应系统的基础上,结合新能源开发和互联网技术应用,通过能源分布式采集装置和储存装置的互联,实现能源和需求信息的交互作用。最终,开拓式实现能源领域中引入市场机制,实现生产者和消费者良好互动,保障能源供需的有序、公平、合理发展。 美国内布拉斯加大学教授慈松认为,互联网技术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支柱性基础,可实现能源绿色化和用能高效化,将从根本上改变对传统能源利用方式的依赖。慈松是“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项目”的带头人,也是中国科学院声学研究所研究员,2008年入选中科院百人计划。 “特斯拉”电动汽车运用能源互联网的创新技术,一度成为汽车行业的创新亮点,掀起了全球新能源汽车的一场革命。“中国版特斯拉价格仅为美国特斯拉价格的十分之一”。慈松透露,本次中国“特斯拉”电动汽车更将创造出环保、炫酷、价廉的城市低速跑车时代,并以新能源的物联配送模式,颠覆性改变奔驰汽车找加油站,电动汽车找充电桩的传统思维。 慈松表示,中国“特斯拉”能源互联网电动汽车项目,彻底打破了人们对四个轮子加一块电池的传统电动汽车的认识,而四个轮子加一部电脑的电动汽车理念和技术创新,将在能源互联网思维下应运而生。据他描述,中国式新型能源互联网创意电动汽车,将确保能源像商品物流一样简单,彻底改变能源的传统使用习惯。 在启动仪式上,中国工程院院士倪光南表示,目前“能源互联网”的叫法不科学,容易引起歧义。他解释,现在流行的“能源互联网”的叫法来源于国外的“engry internet”,英文名应该翻译为“能量互联网”,而不是“能源互联网”。此外,现在常说的“能源互联网”中的“能源”是指的二次能源,也就是“电能”,应该算是能源。大众意义的能源则是只煤、风能、核电站等,因此,叫成“能量互联网”更为科学。 据悉,本次项目参与实施单位有清华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专业、广汽集团,中国工程院倪光南院士为特邀顾问。而来自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等著名高校的10位大学生、研究生将参与研发团队并正式拜慈松和清华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教授刘志国为师。 慈松教授表示,本次的拜师仪式,首先在于通过LUPA的人才芯片平台,引导更多的优秀大学生加入对当下最前沿的实用科技研究,同时他认为,这次拜师会是其人生当中最为期待的一次旅程。他说,“从事能源转型事业很前景光明,意义也很伟大。我们将通过此次的拜师传授,可以为中国能源互联网产业输送人才”。 清华大学交通工具设计专业教授刘志国教授表示:“LUPA拜师会的试图传承,使得在即将到来的时代,我们将有足够的人才来创建一个能源互联网,让亿万人能够在自己的家中、办公室里和工厂里生产绿色可再生能源。多余的能源则可以与他人分享,就像我们现在在网络上分享信息一样。” 广汽集团代表卢飒认为:“拜师会将会使得大学生在自己的导师身上高水平的职业思维和最前沿的工作技能的训练;通过导师的行业资源体系,大学生得以进入导师多年积累的行业人脉圈,为日后的就业和择业打下坚实基础。” 本次项目的发起者和组织者,中国导师计划发起人张建华表示,作为LUPA人才芯片工程的高端就业模块,将继续引导大学生进入最前沿,最尖端的科技领域深造就业。通过对整个社会行业发展领域的把握,在帮助科技产业发掘、培养更多优秀人才的同时,也为大学生开辟更为优秀、高端的就业之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