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动定期清理 trash 目录因为 delete 操作并不是真正删除文件,而是移动操作,经过一段时间的积累,trash 目录可能会占用大量的硬盘空间,造成资源浪费,所以定期自动清理 trash 目录下的文件是必须得。本文的清理规则是:在回收站中存在 7 天以上的文件及目录将会被自动从硬盘中删除。运用的工具是 Linux 自带的 crontab。 Crontab 是 Linux 用来定期执行程序的命令。当安装完成操作系统之后,默认便会启动此任务调度命令。Crontab 命令会定期检查是否有要执行的工作,如果有要执行的工作便会自动执行该工作。而 Linux 任务调度的工作主要分为以下两类: 1、系统执行的工作:系统周期性所要执行的工作,如备份系统数据、清理缓存 2、个人执行的工作:某个用户定期要做的工作,例如每隔 10 分钟检查邮件服务器是否有新信,这些工作可由每个用户自行设置。 首先编写 crontab 执行时要调用的脚本 cleanTrashCan.如清单 10 所示,该脚本主要完成两项功能:
清单 11.删除存在回收站超过 7 天的文件并删除.log 中相应记录
脚本编写完成后通过 chmod 命令赋予其执行权限,然后运过 crontab –e 命令添加一条新的任务调度:
该语句的含义为,在每天的下午 6 点 10 分执行 cleanTrashCan 脚本 通过这条任务调度,trash 的大小会得到有效的控制,不会持续增大以致影响用户的正常操作。 实际应用首先要将 delete 脚本,logTrashDir 脚本,restoreTrash 脚本和 cleanTrashCan 放到/bin 目录下,然后用 chmod +x delete restoreTrash logTrashDir cleanTrashCan 命令赋予这三个脚本可执行权限。 运用 delete 脚本删除文件,例如要删除在/usr 目录下的 useless 文件。根据用户目前所在的位置,可以用相对路径或绝对路径来指定参数,如:delete useless,delete ./useless 或者 delete /usr/useless。执行过程如图 1 所示: 图 1.delete 脚本执行过程执行之后,useless 文件会从原目录中删除,被移动到$HOME/trash 下,并被重命名,如图 2.所示: 图 2.回收站目录生成的.log 记录如图 3.所示: 图 3.log 记录如果用户在七天之内发现该文件还有使用价值,则可以使用 restoreTrash 命令将被删除文件恢复到原路径下:restoreTrash ~/trash/useless_20140923_06_28_57。具体执行情况如图 4 所示: 图 4.restoreTrash 脚本执行情况查看/usr 目录,可以发现 useless 文件已经被恢复至此。 图 5.useless 文件被恢复总结本文仿照 Windows 中回收站的功能,在 Linux 中做了实现,可以有效的防止由于误删而造成的损失。读者只需要将四个脚本拷到/bin 目录下,并配置 crontab 即可使用 Linux 版回收站。 转自 http://blog.jobbole.com/79313/ 原文出处: IBM - 李朝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