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如何判断这个时间呐? 先判断一下月相,我们已经推断出,月球在太阳和地球之间,那么必然是新月,也就是农历初一左右。 白赤交角一个变化周期是18年11天又8小时。18年11天又8小时,这个时间周期叫做一个“沙罗周期”。 虽然我们《三体》迷都知道,三体运动除了几种有限的形式,一般说来是无解的,不过好在,日地月三体质量悬殊,近似情况基本可解。太阳、地球、月亮每过一个18年11天又8小时的沙罗周期,位置就会进行一次循环。 每个沙罗周期里会顺次发生43次日食以及28次月食,这也说明地球一次日食或月食之后,等过一个沙罗周期,这个日食或月食还会原样再发生一次。所以想要月亮运行到这一点上空,错过一个周期要等十八年。 上一次月亮赤纬最大年是2005到2007年期间,如果本图成立,就需要在这三年中选一下(当然你往之前或者之后数一个或者几个沙罗周期也行),但就算在2005-2007年里,也不是每一天都行,因为,要使月亮在新月时月亮直射点最南,必须在12月冬至前后。 为什么?请看下图,黄道和白道长这样: 为了让月亮直射最南,必须在白赤交角最大时,月亮与太阳同时运行到图的左边最南端,此刻,月亮直射地球南纬28.5°,太阳直射南回归线附近,这样月亮位于日地中间,才有可能既满足“新月”条件,还满足“月亮最南”条件。 然后查回万年历,看看白赤交角最大那几年的冬至附近是否也恰好是新月。2005年冬至是廿二,下弦月,排除。2007年冬至是十三,这都要满月了,也不行。 2006年,冬至日初三,啊,这一天差不多,还行!冬至前一天是初二,效果也不错! 那么,微信欢迎页这张图里,到底是不是冬至呐? 竟然真是! 这张图南方的南极圈全是亮的!正是南极圈极昼,也正是冬至日前后!并不矛盾!满足“新月最南”条件!棒极了! 地方时就好推算多了,太阳直射点为东经37°左右,该经度地方时为正午12点,地球每小时转过15°。这时预估格林尼治时间大约为上午9点半。 最后,推断一下环境吧。 1、如果小伙伴站在月球上,由于他后背和附近地面没有被身后的太阳照亮,而且还能看见地球,可以推断他要么是站在月亮的背太阳光一面,要么是身后有个什么东西遮挡了阳光。 2、小伙伴看到的地球上面就是北方,证明他站在月球的北半球。 3、小伙伴肯定不是直接站在月球地面上,因为他脚踩的地方弯的太厉害了,他应该是站在一个球型穹顶上面(就比如国家大剧院的房盖),然后拍摄者在远处以长焦镜头进行摄影,把小伙伴的身影投射在地球圆面上,显得尤为孤寂。使用的摄影技巧大约如下图: 总结: 1、只要这个小伙伴站在地球南纬30°、东经37°这点附近的上空,距离地球表面大于月2.5万公里,镜头和地球之间无遮挡,拍摄者从后面以长焦镜头拍摄,选择任何一个冬至日(保证南极圈极昼),待到格林尼治时间九点半,就可以拍到微信主画面。 2、如果是在月球上拍的,需满足以下情况: 在2006年,冬至日农历初三当天或者前面这几天,格林尼治时间9点半,月亮运行到了白赤交角最大的28.5°的最南端,直射地球南纬28.5°附近。这时一个小人站在月球背光面面向地球一侧的北半球的一个圆形凸起上,你站在他身后,拿着长焦镜头一对,哇,拍下了这张照片。 其实这个概率真的挺小的,不过至少还有可能不是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