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数据时代,英特尔同样“Inside”,而且,意味着更多X86架构产品的使用。 不止于此,英特尔在2013年初也推出了自己的Hadoop发行版。今年3月,英特尔又以7.4亿美元入股Hadoop生态系统中大名鼎鼎的Cloudera公司,占股18%。 ![]() “目前,英特尔和Cloudera各自的Hadoop发行版已经实现了结合。”8月27日,英特尔行业合作与解决方案部中国区总经理凌琦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专访时表示。 凌琦说,目前大数据还处在比较初级的阶段,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他毫不怀疑未来大数据是一座金矿,“很兴奋,就像上世纪90年代刚接触PC时那种感觉”。 同时,凌琦强调,Hadoop开源社区有公认的反哺机制,一些厂商如果将其封闭起来,不仅违背了这个开源社区的机制,未来可能脱离主流面临落伍的风险,“而这将带来客户迁移风险”。 大数据需要静下来 《21世纪》:你怎么理解大数据,现在会不会炒得太热? 凌琦:数据一直存在,不过数据类型、规模的不同,以及从中挖掘出价值的可能性,带来了大数据的概念。今天的很多数据获取是先不结构化,因为结构化的过程中,很多价值丢失了。当然这并不意味着排斥结构化数据。 现阶段,大数据蕴含的价值和潜力还没有完全发挥出来,这类似于互联网,刚诞生时上面的应用也很少,但未来充满无限想象。从这一点来看,热一点无可厚非。 从概念的角度来看,现在大家都接受了大数据是个重要事情的判断,再炒还有多大意义呢?无非就是让大家对它重视起来,仅此而已。 当然,很多人在讲大数据,但没有讲到大数据具体能够做些什么东西,还没有做到对大数据的应用场景、应用模式的深度挖掘和使用。比如说,大数据对于金融行业的反欺诈、电信行业的详单分析、内部经营分析、{敏感词}等都是很典型的应用,但其实还没有被充分利用。 所以概念吹得再大也没多大意思,最重要的事情是,从应用的角度来说,有需要静下来做深入细致工作。 《21世纪》:应用存在瓶颈吗?或者说应该如何突破? 凌琦:这实际上是生态环境的问题,需要应用开发厂商和用户共同坐下来商讨,了解应用的需求,和它应用的模式、未来的应用方向以及希望能够解决的事情。 这个过程中并没有统一的做法。石油公司哪些应用能够适应你,保险公司是怎么样的,交通运输业是怎么样的,零售业是怎么样的,都不一样。 从企业内部来说,各个环节也要开放自己的思想,业务的人要看到应用的可能性,应用的人要了解业务。 作为从业人员,则要做更多的市场教育和培训的工作。否则你光炒一个概念,炒完了又怎么样呢。要做扎实的工作,要做培训、教育,以及一些好的应用推广。 需要指出的是,大数据的发展也需要一个过程,从我个人的感受来看,其实发展速度非常快。两年前参加行业交流的时候,大家还是在谈概念和憧憬,现在大家已经聚焦到怎么从中挖掘价值,谈具体的应用方式了。 “说IOE不行了,有失偏颇” 《21世纪》:大数据对企业的IT采购和预算支出会带来什么影响?我们知道,今年有个非常热的词叫“去IOE”。 凌琦:与分布式的大数据技术相比,集中式的存储、计算和关系型数据库,适应了当时有限数据的应用场景,他们之间的协作也是有效的,到今天来说也还是有效的。 说IOE不行了,有失偏颇,大家还是认可它在解决当时问题上的价值。但计算不能停留在此,它是适应过去以内部数据为主导的IT架构,现在很多数据获取已经超越了企业内部的范畴,原来的体系和架构并不足够。 这是技术架构层面。如果把这个热词与具体的企业联系起来,又是另外一回事。外部市场环境会推动企业内部的变化,虽然革自己的命很难,但大公司难免都要经过这样的跨越。拿英特尔来说,我们早期是做Memory(内存),当后来日本厂商进来,在工艺、成本、效率上没有了优势,这块业务的利润受到影响很大,后来转型到做微处理器。 我认为,对于大数据下的新架构来说,第一,成本比以前相对更低;第二,未来的可能性更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