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收藏本站

LUPA开源社区

 找回密码
 注册
文章 帖子 博客
LUPA开源社区 首页 业界资讯 开源资讯 查看内容

EdX CEO Anant Agarwal:开源是在线教育的未来

2014-7-31 11:15| 发布者: joejoe0332| 查看: 2286| 评论: 0|原作者: CSDN|来自: CSDN

摘要: 从8月1日起,已经在edX上注册 Linux Foundation账号免费学习Linux的30万多名学生将可以登录edX开始学习Linux。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习Linux的开放式网络课 程(MOOC),在任何网络地址都可以打开培训访问这个课程 ...

  从8月1日起,已经在edX上注册 Linux Foundation账号免费学习Linux的30万多名学生将可以登录edX开始学习Linux。这是有史以来最大规模的学习Linux的开放式网络课 程(MOOC),在任何网络地址都可以打开培训访问这个课程网站。这也由edX领导的教育革命的一部分,而且这个在线学习平台是由哈佛大学和麻省理工学院 联合推出的。


EdX CEO Anant Agarwal


  “Open EdX 是一个开源平台,同时我也相信这个平台有潜力在全世界范围内建立起一个牢固的在线学习基础。”edX CEO Anant Agarwal 说。“就像 Linux 改变了计算世界一样,我相信开源同样能够改变教育世界。”


Linux.com:在edX上注册学习 Linux 课程的学员将超过15万之多,那么是什么使得这么多人想要接受 Linux 培训的呢?

  Anant Agarwal:通过 edX,使得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们在我们的平台上学习各种各样的东西。edX是弥补技能缺口的桥梁,帮助人们获得新的工作机会,让有工作的人在晋升方面更有竞争力,使我们的学习社区更受欢迎。不论是在美国、印度或其他国家,Linux 都是一个非常关键的知识区。在一般情况下,软件开发和Linux对人们来说是极有价值的一项技能。根据edX上的注册名额来看,现在的Linux课程一直是我国三大最受欢迎的课程之一。


Linux.com:这如何和你提供的其他课程相比较呢?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差别?

  Anant Agarwal:Linux 课程成为最受欢迎的课程的原因有很多种:

第一点就在于,这是一个基础入门课程,通常会吸引大量的初学者群体到这里来学习,而高级课程的学员就相对少一些。

第二点就是,人 们看到学习Linux 技能可以帮助他们在事业上取得一定的进展,世界上几乎所有国家都有与Linux相关的数以百万计的工作岗位,我们有超过250万来自世界各地的学员,可以 说Linux已经是一个全球性的现象。由Linux驱动的云数据中心、企业计算和大部分计算基础设施正在兴起。

第三点,这是一个由 Linux Foundation 自己创建的课程,学生可以向专家学习 Linux 知识,所有的这些都使得Linux 课程相当的受欢迎。当然,免费也是关键的一点。


Linux.com:在LinuxCon keynote上,您计划发表关于在线教育的未来,是什么样的未来呢?

  Anant Agarwal:主要还是在线活动方面,以及它的方向,还有教育的未来以及为什么MOOC有哪些让人兴奋之处。特别是,我看到我们正在做的事情和 Linux社区之间有很多协同效应和关联。我们的开源平台就是学习Linux,Linux在计算方面做了什么,从EDX所进行的教育就能看出来。Linux是今天所有计算的基础,同样我认为网上学习将成为世界各地的教育中心。

  Open EdX 是一个开源平台,很有潜力在全球范围内发展在线学习,已经有很多国家开始接纳它了,例如中国、法国等等。


Linux.com:Linux 和开源在未来将扮演什么角色?

  Anant Agarwal:正如 Linux 改变了计算时代一样,我相信开源也能改变教育时代。教育是人们接受的最基本的权利,一个开放的平台是取得进步的重要之处,通过开源我们能受益于集体的改进。高校,个人和国家都可以利用我们的开源平台,并且可以在任何时候对其改进。谷歌也是EDX的开源成员一员,在单点登录技术上给与了帮助。除此之外还有很多其它的技术合作伙伴提供了支持。

  我们可以采用开源哲学加速整个社区的进步,如果有一个全球标准,每个人都可以帮助提高一件事的前进步伐。开源是在快速接受和技术进步方面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的,这就是它为什么如此受重视的原因。



(英文出自:Linux.com

酷毙

雷人

鲜花

鸡蛋

漂亮
  • 快毕业了,没工作经验,
    找份工作好难啊?
    赶紧去人才芯片公司磨练吧!!

最新评论

关于LUPA|人才芯片工程|人才招聘|LUPA认证|LUPA教育|LUPA开源社区 ( 浙B2-20090187 浙公网安备 33010602006705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