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树是对二叉查找树的改进。它的设计思想是,将相关数据尽量集中在一起,以便一次读取多个数据,减少硬盘操作次数。 B树的特点也有三个。
这种数据结构,非常有利于减少读取硬盘的次数。假定一个节点可以容纳100个值,那么3层的B树可以容纳100万个数据,如果换成二叉查找树,则需要20层!假定操作系统一次读取一个节点,并且根节点保留在内存中,那么B树在100万个数据中查找目标值,只需要读取两次硬盘。 三、索引数据库以B树格式储存,只解决了按照”主键”查找数据的问题。如果想查找其他字段,就需要建立索引(index)。 所谓索引,就是以某个字段为关键字的B树文件。假定有一张”雇员表”,包含了员工号(主键)和姓名两个字段。可以对姓名建立索引文件,该文件以B树格式对姓名进行储存,每个姓名后面是其在数据库中的位置(即第几条记录)。查找姓名的时候,先从索引中找到对应第几条记录,然后再从表格中读取。 这种索引查找方法,叫做“索引顺序存取方法”(Indexed Sequential Access Method),缩写为ISAM。它已经有多种实现(比如C-ISAM库和D-ISAM库),只要使用这些代码库,就能自己写一个最简单的数据库。 四、高级功能部署了最基本的数据存取(包括索引)以后,还可以实现一些高级功能。 (1)SQL语言是数据库通用操作语言,所以需要一个SQL解析器,将SQL命令解析为对应的ISAM操作。 (2)数据库连接(join)是指数据库的两张表通过”外键”,建立连接关系。你需要对这种操作进行优化。 (3)数据库事务(transaction)是指批量进行一系列数据库操作,只要有一步不成功,整个操作都不成功。所以需要有一个”操作日志”,以便失败时对操作进行回滚。 (4)备份机制:保存数据库的副本。 (5)远程操作:使得用户可以在不同的机器上,通过TCP/IP协议操作数据库。 (完) 转自 http://blog.jobbole.com/73127/ 原文出处: 阮一峰的博客(@ruanyf)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