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敏感词}已经从一句广告语变成了现实。一个普通人的生活已经被多块显示屏占据,工作中使用PC,闲暇时使用手机或者平板电脑,回到家看智能电视,这些已经和生活融为一体。可是,现实中遇到的问题是,有些内容无法在这几块屏幕之间流畅的切换,兼容性和适配度无法保证。这些是如何造成的呢? 首先,浏览器存在适配和兼容性问题 从应用需求上看,我们获取信息和内容主要来自于两大途径,一个是原生App,一个是Web端。原生App不必多说,在移动互联网时代大量原生App占据了我们的屏幕,想要看什么只需要轻轻一点即可。而Web端的主要入口除了一些基于Web开发的App之外,更重要的是浏览器。目前有很多App可以直接在Web端使用,不必下载安装客户端。 从技术上,HTML5的发展给Web技术的发展注入了新的动力。但是,不同屏幕之间的适配问题HTML5本身无法解决,比如在手机端和PC端的显示效果完全由设计师和程序员自己控制。 另外兼容性问题也非常突出,比如设计师需要在Web端显示一个圆角的矩形框,如果碰巧浏览器兼容,就可以正常显示,如果不兼容图形显示就会出现问题。有人会问,不是还有W3C组织呢吗?实际上,W3C虽然定制了一套标准,各个浏览器都按照这个标准实现,但是由于HTML5的标准集合太大,大概有几万个功能。而每个浏览器厂商做兼容工作的时候会挑选其中的功能模块,一步步实现兼容性工作。因此就会造成开发者的功能组件在不同浏览器中出现兼容问题。 其次,统一适配技术缺乏导致开发人员任务繁重 效率低下 由于整个Web端的产业链纷繁复杂,各自都有利益驱动。再加上国内对开源技术的思想意识不够,很多成熟的技术主要封闭在自己的公司内,这样造成整个产业链在技术上很难互惠互通。 另外,频繁的解决适配和兼容性问题,导致开发人员在开发中耗费很大的精力,进而降低整个产品的开发进度,降低开发效率,陷入一个恶性的循环中。给用户造成的印象是产品适配和兼容问题非常突出,在互联网吐槽渠道丰富的移动互联网时代,这种问题被进一步放大,对产品的快速成长造成负面影响。 而且对开发者来讲,他们在网页的开发过程中,会遇到各种组件的开发,比如:新闻列表、表单、轮播图等等,而且几乎每个网页都需要,如果这写都需要开发者重新开发的话,浪费资源是必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