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点紧张,因为从来没有在论坛上讲过与学术无关的内容。”6月1日,南京“2014中国计算机学会青年精英大会”开始前,阿里副总裁章文嵩博士与
同行半开着玩笑。精英大会每年举办一次,这次主题是“未来职业规划”,章文嵩是第一个讲者,他给自己确定的题目是“追随兴趣”。 “做过开源项目,曾在学校教过书,后来自己创业,现在阿里快5年时间,转变过程中有一点思考,愿意分享给大家作为参考。”从来没有公开讲过与学 术无关的章文嵩,还是从技术经历讲起,“在学生时候就开始做LVS(Linux Virtual Server )开源项目,到现在有近10万套系统在运行LVS软件。” 章文嵩是Linux内核的开发者,开源项目LVS的创始人,这个能搭建大规模网络服务的程序已经有16年的历史,完全免费提供下载,而同类商业系统每套高达3万美元。 “有时和同事在窗边聊天,看办公室外面正在盖楼,建成后一百年都会在那。可是我们做的软件呢?有时刚写完需求就变了,新的模型一出来我们的东西 也被替代了。虽然我们工作所要求的知识技能可能比盖楼要求高,但我们工作成果的生命周期一般很短。”看到自己的程序已经有了16年的生命,被众多系统使 用,章文嵩总结道,“只要做得好,生命周期会提高,价值无法估量。” 但是章文嵩的创业却没有像这个软件一样产生预期的价值。 2000年年初,章文嵩在学校第一次创业。当时组建了豪华团队,邀请耶鲁大学毕业的4个MBA加盟,给股票和高薪,四五十人的团队在北京、上海两地办公。 “那是个互联网充满泡沫的时代,天使基金投了350万元,我们的公司花钱如流水,也没有管理经验。随泡沫消失,公司也遇到了困境,没有收入,无法找到第二笔投资。” 总结第一次创业的教训和收获,章文嵩说:“学会对公司的估值方法,编写商业计划书,股权安排上要谨慎。” 第一次创业梦想破灭之后,章文嵩回到学校。培养研究生,参与863课题,可以跟老师、师兄弟天南海北地聊天,学校宽松的环境让人比较自在,但他发现自己的兴趣还是在做有用的系统。 第二次创业开始于2003年,他和朋友一起尝试做互联网新东西。他们看到过去几十年从大型机年代转到PC时代,整个IT产业的格局发生巨大变 化,曾经的巨头像Cray、DEC、王安电脑等都消失或势衰,取而代之的新巨头有英特尔、微软、戴尔、HP等。他们相信这种智能从中心走向边缘的变革一定 会在通讯产业发生,章文嵩相信:“只要在这个潮流里做事,浪潮自然会把我们带向远方。” 在“精英大会”上,章文嵩展示了他们过去创业中所做的一些尝试,从archive.org资料库中找到当时创业的网站镜像。 “开始时,我觉得SIP(会话初始协议)比较符合这种变化。2003年非典期间我独自一个人在家写了相关软件,非典后收购了美国一个只有两个人 做这个产品的公司,我们当时有了SIP技术,但不知道做什么产品。”章文嵩说,他们先做了聊天室软件meet2talk,找用户试用后发现熟人有话题时可 以聊,不熟的人很难聊。然后美国团队做了TelTel.com为熟人提供聊天的交流工具。 “2003年年底,我在中国主要做比酷网,大家可以一起来比谁的视频、Flash和音乐作品更酷,2004年年初上线,可以上传各种格式的视频 和音频,网站流量很大,但当时流量成本很高,负担不起,又没有发现流量的价值。”由于商业模式也很模糊,章文嵩说这个项目很快搁浅了。转而做P2P下载来 解决流量成本问题,可是很快就出现许多盗版影片,好莱坞的律师函也很快来了,章文嵩感觉到P2P下载很难从VC那里融到钱。 TelTel从2004年6月推出后很受欢迎,但后端的SIP Proxy承受不了成千上万同时在线的用户,系统不稳定,两位外国工程师相继离开,章文嵩就接手解决稳定性和可扩展性问题,很快就有了200多万的注册用 户。后来,他发现用户只愿意为PC打到传统电话或手机付钱,PC到PC必须是免费的,而通讯运营商拿走了百分之八十以上的收入,运营商若要拿更多的话,他 们也没办法,产品做到这个阶段,章文嵩发现这个业务模式不成立。 “之后,我们为D-Link做Device 2.0,设备通过我们SIP网络是永远在线的;做了无绳数字电话,在出差时也可以通过家庭电话远程接听;还做了远程数码相框、远端拍照实时传送,以及家庭 远程监控系统等。”章文嵩和合作伙伴还做了下载播放盒,甚至可以建立个人电视台,其他用户可以订阅,可是很快发现这在国内是政策不允许的。 “当时一些项目创新领跑市场,但一旦碰到问题,不知道下一步怎么走,由于很难看清楚未来的方向,也很难坚持。陆续做了六七个项目,花费大量时间 和钱。就像钻井,是坚持在一个地方深挖油还是换个地方挖,在现实中很难选择。”第二次创业,章文嵩有了更多的感受,“如果我们坚持下来,会有许多机会,但 是当时缺乏相应的其他条件,坚持也是相当困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