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的二十年间,微软没有选择开源,其主要原因就是Windows的商业根基太深,操作系统的销售额、授权费构成了微软营收的主要来源。而如今在微软战略转型之际尝试Windows开源则有着显而易见的益处。 鲍尔默退休之前制定了“设备与服务”战略,开启了微软战略转型的先头;纳德拉继任CEO后,制定并多次重申“移动第一、云第一”的战略计划。在微软最近一季 2014q3财报发布之际,纳德拉声称微软对Windows未来的考虑是如何将它安装到更大范围的设备上,使其能够参与到可穿戴设备和物联网等领域,为移 动和云的战略服务,打造更大的生态系统。 以上种种都意味着微软未来的战略重心将向多元化偏移,而Windows将为多元的战略服务,那么操作系统的销售和授权收入势必不再是唯一的营收重点。既然如此,一个开源的Windows则更加契合微软当前的转型战略。 开源的主要好处是让更多人看到源代码,让更多程序员参与软件开发与修改,汲取群体智慧提高软件质量。如今,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为开源软件的个性化订制和开发 效率提供了强大助力。将Windows置于开源规则之下,让更多人参与Windows的个性化设计,这无疑胜过令人hate的瓷砖界面数倍;让更多人加入 到捉虫队伍,令错误无处遁形,同样比微软隔三差五地推送浆糊式补丁更有效率。 另一个考虑是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既然谷歌可以利用开源势力占领市场,微软亦可如此。Windows平台对传统应用软件和游戏软件的兼容性方面有着先天优 势,想象一下,一个占据90%桌面市场的操作系统一旦开源,势必打破现有的开源格局并对所有竞争产品施以强大震慑力。 一个开源的Windows还将给予硬件厂商更多选择。当前开源许可证的种类繁多,对开源规则限制较宽的有BSD、MIT、Apache、LGPL许可证等 等,其中谷歌公司采用的有BSD和Apache许可证。微软完全可以选择以上几种较灵活的开源许可证或是自成一派,用许可证的方式授权硬件厂商集成不同的 操作系统版本,而自己只需牢牢掌握Windows内核即可。这产生对移动手持、可穿戴设备和其他智能化设备领域的渗透效果远比操作系统降价要好得多。因为 微软现在想要的结果是占领更多的设备,而非卖出更多的系统。 当然,Windows开源并非没有坏处,这意味着微软将失去操作系统销售和授权收入,这对微软来说或许难以承受,但长远来看,开源策略对于微软战略转型帮助极大。对于微软这种缺乏开源基因的大公司来说,开源可以循序渐进,从IE开始也许是最明智的。 稿源:创事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