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从最早的大型机到现在的刀片处理器,从电脑到人工智能,再到可穿戴设备的崛起,计算的未来是什么? 可穿戴设备的崛起是为什么?因为它代表了一种发展方向,通用计算向场景计算的转移。 首先我们来看,计算意味着什么? 第一阶段:计算=Computing²从以大型机为代表的计算机初始到以 Pentium IV 频率为王的单核时期,大家对计算的要求在于更高的处理速度。这时计算能力几乎是唯一指标。这一阶段的目标是实现计算速度与计算精度。 第二阶段:计算=Computing²这一阶段移动进入人们的视野。标志性产品包括笔记本—>MID—>智能手机—>Phablet/Hybrid Device。在这个路径中,我们看到人们的需求从对计算能力重视、便携移动优化的阶段进入对每瓦计算能力的考量。这一思考的顶端就是对用户端设备输入输 出能力的重视,而考虑把计算能力上提到云端(云=存储能力+计算能力),于是我们看到了 Chromebook,听到了传说中的 Windows 9将是一款云端操作系统。至于苹果一端,我们可以继续期待 iOS 和 Macintosh 的跨尺寸设备承载。 这一阶段与第一阶段有一个共同点,计算=通用计算。只是无论在企业端还是消费者端,计算开始考虑成本。于是我们看到了利用海水能源的数据中心,以及 英特尔对消费者设备中TDP概念的重视,处理器原生集成越多的组件,对功耗的优化产生重大影响。于是我们看到CPU集成了南北桥,内存控制器,集成显卡嵌 入 CPU。在这一时刻,摩尔定律在生产线上被一次又一次完美地鉴证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