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说2012年是中国智能电视的元年,2013年可以说是发酵年,那么2014年就应该是爆发年。随着乐视、小米、爱奇艺、联想等等的强势介入,创维、海尔、长虹、康佳等传统的电视机厂商被倒逼,所有的电视机开始变得越来越概念化,“智能电视”成为电视机一个越来越重要的标签。令人遗憾的是,过去两年,中国的这些智能电视都不让我满意,请下一台智能电视解决下面7个问题。![]() 问题1:智能电视跟电脑、手机抢用户? 傻逼才跟电脑、手机抢用户。从屏幕的角度切入,台式、笔记本和平板电脑是一种屏幕,手机也是一种屏幕,户外LED广告还是一种屏幕,电视机当然是一种屏幕。这是一个多屏的时代,每一个人都有可能在生活中使用任何一种屏幕。移动互联网日趋成熟的今天,多屏时代最常用的屏幕是手机,电视哪怕是智能电视只能靠边站。 看起来,抢用户是不明智的,但这并不意味智能电视抢不了其他。智能电视最能抢到手的,是时间,用户的时间。一个用户每天的时间是随着生活场景切换的,在上下班的路上、饭桌旁肯定用手机,在办公室用电脑和手机,在家里、酒店房间可能是手机可能是电视还可能是电脑…… 智能电视需要做的,就是让自己足够好,好到用户在家里或者酒店房间少用或者不用电脑和手机。记住,不是抢用户,智能电视跟电脑、手机抢的是用户的时间。用自己的大屏、智能体验、互联网化和内容及其他精准的抢到用户那部分属于电视的时间。 问题2:如何处理政府的监管? 政府最不放心的,就是智能电视的内容。除了色情、暴力,还有涉及政治等等的内容。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当然希望一切都在可控的范围内,这跟报刊、网络媒体和传统的广播电视一样一样的。甚至有关部门更害怕,因为一台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们,只比一块电影幕布前和一个广场上跳舞的人少一些。聚众的时候,内容如果不可控,人们的情绪和意识就不可控,你懂的。 智能电视除了以往的电视台频道节目和点拨内容而外,只有接入更多互联网的视频内容(自制节目、剧集和电影),才能更胜一筹。而这恐怕需要互联网电视牌照,目前,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一共发放了7张互联网电视牌照,分别授予了CNTV、百视通、华数、南方传媒、湖南广电、中国国际广播电台和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其中,CNTV、百视通、华数即拥有牌照又具备庞大内容资源的三方,掌握了最大的话语权,90%的电视机品牌都与其三方合作。电视这个行业,因为飞速的互联网化,政府的监管还没有反应过来,未来很长时间,智能电视的发展将受此影响。 问题3:是你要给我看什么?还是我看你有什么? 传统的电视,就是“你要给我看什么”,用户没得选。同一个电视台,《东京爱情故事》第24集播完了,就只能干巴巴的看重播。后来有了录播机,这是衍生品,没有在电视本身解决问题。再后来有了可以点播的机顶盒,智能电视应该做到的是两点:第一,过去一秒钟,所有电视台播放的节目内容,我都能随心所欲的点播出来。 第二,根据用户的电视观看时长、内容类型和社交平台、喜好标签等,为用户智能推荐内容。我下班到家,往沙发上一躺,打开智能电视,第一时间的想法就是:来,让我看看你有什么。我要是关心MH370的最新进展或者是最新最火的韩剧,电视屏幕上呈现的是相关节目内容的推荐,那我没有理由扔下遥控器再去打开电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