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的,科技领域确实存在“专利流氓”的现象,臭名昭著,谈之变色。一些人将所谓的专利技术当成是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攻击他人。从某种意义上讲,这不可谓不是一种披了合法外衣的恶意竞争,对行业的健康发展有百害而无一利。本来是为了规范行业竞争和发展,反而适得其反,成为行业的毒瘤。
或许,有些平淡无奇、不痛不痒的专利技术本就不该被授权,这是有关方面的失职。日前,pcworld微电脑世界张榜公布了10个他们认为本来应该被驳回的专利技术,一起来了解一下。
交互式网络
获批时间:1998年
据说,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研究员迈克尔•多伊尔(Michael Doyle)联合他人于上世纪90年代初共同开发了互联网必不或缺的技术——网页交互性。
经过几年的发展之后,网页交互性最终成为了互联网的行业标准和规范。这项技术属于加利福尼亚大学吗?其他人可以使用吗?
这都不重要,因为多伊尔以及他的公司Eolas(只有一名员工,就是他本人)已经为该技术申请了专利保护,企图通过法律保护将网页交互性技术占为己有。
专利在手的多伊尔此后发起了一系列针对他人的侵权案诉讼,10多年来可谓硕果累累,其中就包括针对微软的5.21亿美元的巨额侵权赔付。直到2012年初,关于网页交互性专利保护案,法庭陪审团最终做出了网页交互技术不属于任何人的裁决。
一键下单——亚马逊崛起的秘密?
获批时间:1999年
请 给与他们(潜在消费者)信任。亚马逊的智囊团队非常清楚网购的游戏规则——消费者需要简便快捷的消费体验,不需要冗长的个人信息录入,不需要ID,不需要 验证码,这就是网购杀手锏——一键下单。当亚马逊卖出第一本书之后第2年,也就是它开始盈利前4年,亚马逊开始为“一键下单”申请专利。2年之后,也就是 1999年,一键下单正式获得专利保护。
从那时候开始,亚马逊开始急速增长。之后,亚马逊的竞争对手开始针对“一键下单”打了很多“擦边球”,导致亚马逊的优势被削弱。但是在北美,亚马逊依然继续享受着“一键下单”这一可笑的专利技术给它带来的诸多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