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使用WebRTC,大家首先需要为浏览器提供使用设备硬件的必要权限。 忘掉Skype应用吧,Chrome、火狐以及Opera如今都开始支持WebRTC API,从而通过HTML 5在浏览器中实现对实时语音、视频聊天以及点对点文件共享的支持——而且完全无需使用恼人的插件或者桌面程序哦。 WebRTC的成功普及让很多期待已久的同志们颇为兴奋,但它受到各浏览器的广泛支持还是最近的事情。如果大家希望亲自尝试这项技术,请移步talky.io进行免费体验。(大家还需要另一位搭档——或者另一台PC机——才能实现互通。)Web管理者则可以访问WebRTC网站了解如何将这套前沿协议添加到自己的站点当中。
说到抛开插件与独立程序的话题,现在很多网站已经能够利用HTML 5实现本地视频播放——看来Windows媒体播放器与Flash宣告终结的日子不会太远了。某些知名厂商已经加入本地播放阵营:YouTube提供HTML 5备选模式,而Netflix也开始在Windows 8.1搭载的IE 11上尝试这一机制——但目前只支持该浏览器。 大家可以在默认选项中选择通过HTML 5观看YouTube视频。 为什么其它浏览器遭受如此冷遇?答案很简单:HTML 5并不提供正式的媒体保护支持。万维网联盟正在努力改变这一现状,希望利用新的加密媒体扩展实现版权控制——不过这种作法受到电子前沿基金会及互联网活动家们的严厉批评,他们认为把数字版权管理(简称DRM)加入到开放标准当中完全是在胡闹。IE 11之所以最先受到Netflix的青睐,是因为微软在其PlayReady DRM中提供了一套临时性EME方案。
将桌面上的文件直接拖拽到Gmail当中。 拖拽文件——还有什么比这项功能更具有桌面特色的?也许只剩下编译源代码了吧。不过虽然我们的浏览器还没办法生成自己的二进制文件,不过它已经有能力帮助用户直接将本地文件拖动到网页当中——这全靠HTML 5在背后起作用。在把文件通过拖拽放进Google Drive、Imgur、Facebook状态或者Gmail及Outlook.com的电子邮件信息当中时,在线与离线两个世界的界线似乎更加模糊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