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刚刚想起来有关 Alex Pszczolkowski 的一件趣事,他自认为自己要成了一个数字游民,其实压根就没有。关于他为什么不适合做数字游民,Alex提出了一些很有意思的想法。其症结基本归结为:”在旅行时没法集中精神写代码”。 (补充:“数字游民”(Digital Nomad)是指那些无需办公室等固定工作地点,而是利用技术手段,尤其是无线网络技术完成工作的人。) 我边旅行边写代码,大概已经有两年的时间了(九月二十八日就是两周年纪念日啦哈哈哈!)而且我可以告诉你我有好几次:
我在一些项目期间尝试满足自己的这些需求,就是说,我去到某些地方,找团队合作过。结果每次在项目期间,当我到了一个地方超过两个星期后,所有的条件都满足了,我就会想,其实我可以去海滩边工作、或者在出发去什么地方的路上、哪怕是坐公交去什么地方也成。最后我都会想“嘿,其实我不需要大屏幕或者现在带宽的一半就远超我所需要的了”。 我们都有不同之处,但是就我个人来说,基本问题都属于总是邻居家的草坪更绿。当我们身在旅途中时,我们会渴望家的感觉,偎在沙发上看电视什么的。而当我们在家的时候,偎在沙发 上看着摩托车日记,又突然希望自己能人在旅途——找些更酷的事来做。 Alex提到一个很好的想法,如何能够在旅途上管理简单的项目。这其实取决于客户的情况。你需要非常擅长使用非同步通信工具(E-mail,Trello等等)。更多的情况下,旅途中的网络连接并非首要因素,首要因素在于你所在时区造成的时间表不同步。比如你在仰光,而他人在美国,你们基本在两个相反的时区。如果身在美国的人不能理解为什么都周一早上了为毛这货怎么还不给我回话呢,就会给你造成很大压力。这些问题每在一个新客户刚接触的时候就要说明白。大多数程序员都理解时间差的存在,因为他们长时间在聊天工具上隐身,看好友们登录又下线 ,但是从事其他商业类型的人(尤其是那些之前没有外包经验的)就难以理解。 我个人没遇到这些问题,因为我大多数的工作都是独立项目(也就是说我单干的)。然而有那么几次我要和客户工作,大家都理解电邮基本都要至少等24个小时才有回复(除非是紧急的……),所以通常我们都遵循先确定规范,然后我交付,如果需要的话重发这样的模式。目前来说第一步是最需要大量沟通的。其他的问题基本不需要网络连接也都可以解决。我有一次在古巴,在没有互联网的情况下建起一个手机站点!我不是说什么事都不用网络,我的意思是有很多问题,可能有一两个需要网络解决,但对大多数问题来说有现成的解决方案和工作模式,可以让生活轻松一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