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ySQL的优点是简易查询的效率较高,通常能以小于500微秒时间回应,此外,MySQL也有一个相对稳定的数据储存层InnoDB,安装与操作都相对容易,同时也有许多网络学习资源可供利用。缺点是不擅长应付图形数据(Graph Data),而且大量执行ID generation功能时效率慢,特别是收购MySQL的甲骨文注重华丽的新功能,而忽视了MySQL的稳定性与整体效率。 另外,甲骨文主导下的MySQL适合用管理小于1.5TB的数据,或大量数据的后端备份系统。较少修正来自使用者、开发社群对新功能的需求,虽然MySQL是开放源码的数据库,但甲骨文让MySQL变成了封闭平台。 正如之前谈到,MariaDB虽然MySQL是同源所生的程序平台,但运作的理念却不同。MariaDB是由Michael Widenius领导,并囊括了许多最初开发MySQL的开发人员,创立目的就是为了摆脱甲骨文的控制。它采用了新的存储引擎,并兼容MySQL 5.5版本,目前的MariaDB 10.0版建立在MySQL 5.6版本的完全复制版本(Fork)之上。
随着甲骨文在2010主导了MySQL之后,有逐渐将源代码封闭的倾向。因此,开源码社群以MySQL为基础发展出了MariaDB的分支,希望维持开放源码的特性。随着MariaDB和MySQL到目前为止其数据格式可以互通,导致许多企业都有将数据库系统转换的计划,例如,维基百科早已将数据库从MySQL换成MariaDB。 MySQL转移至MariaDB将成趋势 Google舍弃MySQL而改用MariaDB上,业界专家分别从甲骨文MySQL和MariaDB的两个方面来谈。甲骨文MySQL并不支持外部的更新机制,甲骨文并未保证未来MySQL源代码的开放性,此外,MySQL对越新的程序代码不再提供测试环境,使得甲骨文之外的开发者无法在MySQL上撰写新的功能。
而对于MariaDB平台,企业能够直接与开源码社群的开发者讨论,计划开发新功能并保证其开放源码的特性,最重要的是MariaDB提供了许多业务上的关键的功能,同时Google在其核心数据库管理系统上摆脱甲骨文的控制,MariaDB将成为未来数据库的主流。 笔者也了解到,由于MariaDB与MySQL其数据格式可互通,所有与MySQL相关的工具、应用程序与连接器(Connector),都可以直接在MariaDB上使用,让MySQL的使用者可以轻易的转移至MariaDB。特别注意的是复杂的查询上,效率高过MySQL,而在Replication Setup上的速度,MariaDB也比MySQL高很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