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使用户获取成本太高从去年发布 Beta 到年初,我们一直在做国外市场,因为认为国外的市场成熟,教育用户的成本低,而且付费习惯也更好。这些都是对的,但是问题是为什么用户要选择你而不是其他 产品。Pragmatic.ly 做为一个协作产品,在海外市场有很多的竞争者,所以做为市场上的新玩家,需要寻找到一个特定的用户群体,找差异化寻找突破口,也就是天使用户。而做为一个 面向 B 端的产品,天使用户之所以选择你,是因为他们信任你,信任你这个人,信任你做的这个事。这种信任,有可能因为你们是朋友、或者朋友的朋友,有可能是因为你 们在一个活动一次会议上相聊甚欢,有可能是因为你在们网上深度交流过,但是,当我们试图在中国做海外市场,语言差异,文化不同,认知度缺乏,用户获得的成 本很高,更不要提客户了。 而当我们开始专注做国内,很多原来无从下手的一些问题就得到解决了,现在也有不少不错的天使用户,也有非常好的反馈,让我们对产品的改进有方向有目的可循。 冷冰冰的文案去年,我们的文案很简单,介绍了 Pragmatic.ly 是什么,有哪些特性,而且还刻意限定在一个页面里,让用户不需要翻页就能了解所有信息,事实证明这是个非常糟糕的设计。我们假想着列出的一些特性就能吸引 到用户,但是问题是用户永远不关心你在做啥,用户关心的是你做的东西能怎样帮助到他。所以,当一个真正的用户来到 Pragmatic.ly 上,我们应该让他看到的是 Pragmatic.ly 能怎么的帮助他更好地管理项目,更高效地工作,一个好的文案,应该要做到像在跟用户对话一样,非常有针对性,告诉目标群体我们是如何如何理解你的问题并是 如何解决这些问题的,是另外一个层面的交流。 目前 Pragmatic.ly 的文案比起第一版时已经是很大的进步,信息传达更明确,也刻意有一些吸引用户的 tricks,可能还缺乏的是给用户更大信任和信心的成功案例,不过因为我们希望是真正的客户们在现身说法,所以还需要一段时间。 Pragmatic.ly 的目标如同36氪的报道一 样,我们不想打造一个企业平台的应用商店,而是以任务管理为基础,为小团队初创企业做一个真正提供价值的高效协作工具。目前国内企业级软件需求足够,但是 进展行程却十分迟缓,尤其是在 Pragmatic.ly 面对的小团队市场来说,价值和价格没有做很好的匹配。人们习惯用自己看得到的能理解的来衡量一个东西的价值。比如,如果我今天买了一个游戏,那么只要今天 这个游戏给我带来了快乐,我就觉得这钱花得没问题。但是像 Pragmatic.ly 这样的协作类软件,并不具有这个特性,它需要整个团队一段时间的试用,才能看到效果,才能知道是否是好东西。问题摆在眼前,在教育用户的同时,需要我们更 专注,耐得住寂寞,做好长跑的准备,做精,做少,做美。 我们希望每一个购买 Pragmatic.ly 的客户,都是对我们产品满意的用户。如果你购买了我们的服务却没有使用起来,那么我宁愿不赚这个钱。所以,除了要让掏钱的人满意之外,我们也很注重使用者 的体验感受。我们会继续保持着它的简单,没有定制,没有过多的配置,不需要培训,也能上手即用,即使是对一些非技术背景出身的人来说。在未来你可能还是不 会在 Pragmatic.ly 看到知识管理系统、在线群组系统等等,但是我们会努力让任务管理体验做到极致,进度、状态,才是项目的真正立身之本。Pragmatic.ly 也不需要太聪明,限制用户做这做那。一个工具,不管怎样最终也只是一个工具,很多事情毕竟还是需要人来做,所以应该是工具去灵活地适应团队,而不是逼迫用 户削履适足,反被其所俘。 "因为用了 Pragmatic.ly,我们更快更简单地做出了更好的产品。" 如果听到用户跟我们说这句话,将会是对我们的最大鼓励。面向挑战,我们已经准备好了。面对改变,你准备好了吗? SOURCE: pragmatic.l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