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当年6月份的WWDC全球开发者大会上,苹果公司向外界展示了被单独呈现在主屏中名为“报刊杂志”的这项服务。从表面上看,“报刊杂志”是一种特殊的文件夹,里面存放了所有用户订阅的杂志、报纸和其它期刊内容。因此当时第三方的开发者不得不针对新的“报刊杂志”功能重新开发电子应用,并且要注意新服务的以下特点: 新下载的报刊杂志将会被归纳到新的订阅服务中,而不是直接被保存在主屏上; 如果用户订阅的报刊杂志有更新内容,那么新服务会自动固定每天刷新一次; 所有期刊的缩略图内容都显示的是最新一期的封面或图片,而不是应用程序的图标,这在视觉效果上更多变了一些; 另一方面,在新的订阅服务中,用户所支付的费用会直接被各个第三方内容提供商直接获取,但是苹果要从中分到30%的收入,并且不再允许这些内容提供商单独在App Store开发关于报刊杂志内容的应用程序。而这也是引起苹果与内容提供商之间最大矛盾与争议的地方。已故的前首席执行官Steve Jobs曾经这样来解释苹果的新政策: “苹果的想法很简单,如果苹果为应用带来一个新订户,苹果获得30%分成;如果发行商为应用带来一个新、老订户,所得全部归发行商,苹果分文不取。我们所要求的是,如果发行商在苹果应用以外的地方提供订阅服务,那么它在应用内提供的服务应该与前者一致,以便用户在应用内能够一次点击轻松完成订阅。而这也会更加促进这些出版商及发行商内容的访问量,他们的数字内容将会出现在更多的iPhone、iPad及iPod touch上。” 苹果的这种新策略可以看成是将众多数字媒体内容改成了在应用内购买的形式,而这种形式与亚马逊的Kindle应用非常类似。而作为资深的苹果应用开发人员的Matt Drance则对苹果提成30%的做法拥有自己的看法。 “有人表示苹果对发行商抽取30%的提成有些偏高,但是似乎向来强大的苹果可不会考虑发行商与出版商的感受。但是苹果公司在抽取高额提成的同时也会给出版商及发行商带来更多的好处。 订阅功能能够解决杂志和报纸按期出版的问题,给读者一个可靠的上线周期。按照苹果此前的规定,苹果对应用内购买的杂志每期都要进行单独的审核,因为存在着时间周期,因此此举对媒体也是一个制约。由于审核有一个时间周期,因此,对电子版杂志的上线时间造成影响,因此许多读者投诉此事。 如今,苹果修改了订阅新功能后,审核时间的问题得到解决。同时,苹果的订阅新规帮助媒体解决了支付方式。虽然苹果给出版者提供了一些便捷,但是这种便捷是需要支付30%的分成的。代价不菲。” 而苹果公司的著名狂热粉丝John Gruber也在自己的博客中发表了自己对苹果新订阅服务的做法表示赞同。“iOS系统从来都不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它是完全封闭的,苹果掌握绝对控制权的生态系统。而正是拥有像PlayStation、Wii或者Xbox这种完全封闭的系统,才会让苹果有从发行商及出版商处抽取30%利润的权利。而目前来看,只有苹果公司拥有如此强势的资格,因为只有苹果才有这个地位。其实我也认为苹果抽取30%利润的做法是有些偏高,但是从用户的角度出发,这种统一支付的做法才更贴心,而他们才不会考虑苹果从出版商那里抽取了多少提成。作为一家资本公司来说,利用手中资源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做法本就无可厚非。相信在过了一段时间之后,发行商和出版商们就会看到苹果提供平台所带来的好处,而付出这30%提成绝对是非常值得的。” 虽然到了今天,这些争议依然存在,但是看上去大多数的发行商与出版商已经对苹果的高额提成行为采取了妥协的态度。正如苹果App Store能够带给软件开发者丰厚收入的同时,新的“报刊杂志”订阅服务也为出版商和发行商带来了更加客观的收入。不过目前还是有相当一部分的出版商并不愿意尝试彻底的改变。实际上,对于不同的报纸和订户来说,他们面临的情况是完全不同的,一些订户可能希望通过单期购买的方式阅读电子媒体。同样让媒体们感到头疼的是,苹果的新规无法帮助发行商将数字内容和纸质内容捆绑销售。这也引起一些媒体的不满。一些纸媒的订户希望同时获得纸质版和电子版。 iCloud无缝同步的不成熟 苹果的iCloud服务不仅重新启动了之前的MobileMe服务,同时还可以将用户的个人信息进行在线备份和恢复。而对于开发人员来说,iCloud更是提供了用户对于应用内数据与文档的在线保存,可以在不同的设备之间将一款应用内的文档进行无缝整合。 与单纯的在线数据云备份服务不同,iCloud将所有苹果旗下的设备连同,不仅仅是iPhone、iPad和iPod touch这些移动终端,甚至在iCloud中保存的数据还可以与Mac计算机进行同步,所有的苹果产品都被摆在了相同的位置。所有的数据、文档和资料都可彼此通用。至少,iCloud用户在同步数据的时候很少出现不兼容或内容冲突的时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