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penStack基金会首席运营官Mark Collier还透露, 在全世界所有访问OpenStack网站的浏览者中,来自中国北京的访客人数最多,其次是印度班加罗尔,之后是硅谷、上海和伦敦。 OpenStack是开源云计算IaaS软件,可用于创建私有云。OpenStack基金会主席Alan Clark此前表示,中国开发者递交的代码数量位居第二,这些开发者主要来自跨国公司如IBM、日立和三星。 作为中国云计算发展的代表企业华胜天成,日前也发布了国内首个OpenStack服务中心。 中国的OpenStack开发者各自为政,彼此之间没多少联系,曾在新浪领导OpenStack项目的Hui Cheng说,大多数中国公司仅仅是使用而不向上游贡献代码,他认为原因是语言障碍和文化差异,称很少有中国公司理解开源精神。 OpenStack现在已成为全球开发者共同参与的一个开源项目,它旨在实现“云操作系统”,即一个具有部署和管理公有云、私有云以及混合云基础架构能力的平台。所以在中国非常有必要共同建设一个开源云计算技术支持与咨询中心来推动中国云计算进程。 随着OpenStack不断发展,这个新兴的开源云计算平台被认为是新的Linux,因为在这两个平台的发展历史中,有很多的相似之处。其中一个主要的共同之处是 OpenStack和Linux有相似的远见。Linux和OpenStack在一开始对每位用户都是免费提供的,给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机会,他们都可以促进其发展和增长。 在2005年,亚马逊开始通过其亚马逊云计算服务(AWS)来提供计算资源,Citrix的云计算平台(基于Apache CloudStack)较早开始涉及基础设施标准,但没有取得OpenStack那样的增长。对于虚拟化,VMware是希望自动化其数据中心的客户的黄 金标准,并且这些客户正在视图使用其软件定义数据中心的方法转型到私有云。 随着企业正在通过云计算进行转型,企业必须了解如何利用以及应对云计算市场中的解决方案。然而,亚马逊和VMware在各自细分市场的霸主地位让其 他厂商很难赶上,无论他们付出多么大的努力。当Rackspace和NASA在OpenStack基金会成立后推出其云开源举措时,一些遥望亚马逊和 VMware的传统IT厂商开始通过OpenStack推出相应的替代方案。 OpenStack不断扩展的功能(以及规模不断扩展的每半年召开一次的OpenStack峰会)都显示,OpenStack正在加速发展。每个 IT管理人员都应该认识到,OpenStack是对抗云计算本身的破坏力量的有效手段。随着企业转移到自动化系统,企业非常需要向其生态系统提供相关信息 以供API来使用。 Openstack这三年来发展历程中一种充满着激情与斗志。尽管在OpenStack三周年的时候,人们喋喋不休的讨论着OpenStack究竟走了多远,但是不可否认是OpenStack云却在飞速发展着。连续发布的新版本带来的功能令人印象深刻,研发路线图也十分清晰,让人觉得真是满怀雄心壮志。 展望未来,OpenStack会继续在未来开拓崭新的局势,因为能抓住顾客的思想,投其所好。它是一个开放的、可扩展的平台,使大量的厂商参与进来,即使是像VMware之类的潜在对手。VMware对于OpenStack的宽阔胸怀,又爱又恨。 三载风雨铸就Openstack今日辉煌 开源云计算软件项目Openstack自从发布以来,已经走过了很长的一段路。上周,此开源openstack渡过了它的三岁生日。2010年7月opentack诞生,旨在为公共和私有云提供一个无处不在的开源云计算平台。 Mark Collier:OpenStack API兼容AWS OpenStack平台于三年前发布,一些产业观察者想知道未来这个组织计划做什么。OpenStack是一个开源云计算管理平台,得到了业界众多重量级厂商的支持,包括IBM和HP,已经快速发展成为云计算市场上亚马逊Web服务最可实现的替代选择。 OpenStack渐入佳境的10个迹象 2013年OpenStack继续在技术产业大放异彩。自从2010年以来,OpenStack作为一项开源IaaS项目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众多企业正在通过OpenStack试点项目寻求ROI,像惠普和Juniper等IT厂商也开始尝试OpenStack项目,风险资本家们把钱投给OpenStack初创公司,以帮助他们在市场上赢得关注,从而创造利润。以下是OpenStack最近的一些发展和动态。 OpenStack将改变企业业务模式 在最近与托管服务提供商(MSP)谈话中,笔者强调了拥抱标准应该作为他们的战略重点。因为云解决方案的成功是基于能够成功地整合来自多个供应商的 服务,而其中,标准发挥着关键作用。最近,OpenStack成为云计算中最热门的开源项目,吸引了很多领先的IT供应商的投资和重视,包括 AT&T、戴尔、IBM、惠普和Red Hat。你是否应该关注OpenStack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