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最新的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中,基于Linux的超级计算机占据了476个席位,比率高达95.2%。如今Linux在超级计算领域已经形成一统天下的局面,但自其诞生之日起,Linux并非一直占据着超算领域的霸主地位。 1993年6月,世界上首个全球500强超级计算机排行榜出炉,而此时Linux才刚刚兴起。实际上,直到1993年,首次成功的Linux发行版——Slackware Linux和Debian Linux才刚刚问世。 在Linux雄踞超算霸主地位之前,超级计算机主要采用Unix作为操作系统。但自2003年起,事情发生了明显的转折,原本占据500强超算榜单96%的Unix系统彻底转变了占据相同份额的Linux系统。到了2004年,Linux则完全称霸超算领域。 据Linux基金会介绍,“Linux已成为突破计算性能的原动力,并推动了计算研究领域和技术的创新。换句话来说,就是Linux已成功占据超级计算领域霸主地位,至少大部分超级计算机都在使用Linux系统,它有效的帮助了研发人员推动并解决计算能力的限制和瓶颈。” 如何看待这个情况,业界众说纷纭。Unix服务器会日渐下落直至消亡吗?Unix服务器还有可以立足甚至不可替代的优势吗?小编不敢贸然断定未来的动向,只能从目前业界的情况稍作揣测,不为赞同的可以批评指正。
急功近利的大多数商业软件,都在没有充分完善前就匆匆推向市场。而Unix很幸运。它发展得很慢,每一步都很扎实。贝尔内部专门成立了一个开发小组来支持它,Unix是少数几个并不急于推向市场的产品之一,它的酝酿阶段长得不平常,持续了从1969年到1979年的整整10年,但恰如愈陈愈香的美酒一样,当Unix最终作为产品面对用户时,它已经被充分应用过了,也被充分完善了。贝尔实验室有大量的使用者,并在大部分重要的部门历经考验。 1973年前,外面几乎无人知道,直到1973年10月,才在IBM举办的操作系统原理专题研讨会上提及。他们向与会的200来人展示了Unix当时的版本,他们在会上宣读的论文是最成功的论文之一。与会者几乎立即过来索取这种新型操作系统软件。1974年,他们在《Communications of the ACM》期刊上发表了一篇论文,因此人们对Unix产生了更大的兴趣。当年就有40个机构要求购买Unix操作系统软件。 肯·汤普生和丹尼斯·里奇工作中为了实现Unix的可移植性,他们着手解决Unix的内核,将其依赖PDP的部分重新改写。这部分只占系统的10%,而其余的90%,包括文件系统、内存定位、磁盘驱动等均可以独立。Unix的原始程序用汇编写成,还不具备可移植性。 Unix发展进程中的转折点是在1973年,当时Ritchie开发出一种称为C的语言。C的设计原则就是好用,非常自由、弹性很大。就这样Unix和C完美地结合成为一个统一体。用C重写后,Unix就真正可移植了,这时已是1977年。因为C是编写Unix的语言,因此后来也成了最受欢迎的系统程序语言之一。 Unix的贡献还不止于此,当时的传统是,一个操作系统必须完全用汇编语言写成,让计算机发挥最高的效能。汤普生与里奇,是头几位领悟硬件与编译器的技术的人,计算机已经进步到操作系统可以完全用高级语言来写,仍保有不错的效能。Unix和C相得益彰,不可思议地变成一个重量级的系统组合,开发工具和操作系统的完美结合滋生了黑客文化深邃的根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