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久前开始,一场起源于“反微软斗士”倪光南的反对微软运动正愈演愈烈。 这次反微软,是由于微软的OOXML文档标准将于9月1日在ISO进行投票,决定其是否能够成为新的国际标准。而国内厂商的UOF标准则希望尽一切可能阻止微软,并且希望通过呼吁民间支持阻止微软文档标准成为国际标准。 与以前一样,反对的理由是微软垄断和不开放等,而最根本的原因则是:国内厂商希望微软的Office办公套件能够兼容国内的办公软件,而非国内的去兼容微软。 此次反微软运动,是国内开源办公软件厂商努力造势,但到目前为止,效果仍然不得而知。 而进一步来讲,微软在中国已经变得非常强大,获得了政府和相关产业的认可;二是在当前保护知识产权国家战略的主导下,反对微软保护一些已经失去自身发展能力的办公软件厂商的声音已经越来越弱。 最近一次国内企业大范围反对微软是2004年底的政府正版软件采购,那时陈永正刚刚接手微软中国,尚处于治理微软中国十几年来“积弊”的阶段。 但现在的微软已经远不像当初,自从去年以来,国内PC厂商与微软签订总计近20亿美元的采购合同,微软在中国已经获得了空前的认可。 在当前的国家战略背景下,中国政府和企业越来越认识到保护知识产权是中国企业融入国际市场必须具备的条件。只有保护知识产权,中国的产业才能发展,实现走出去的愿望,也才可以引进更多的国外先进技术和资本,实现中国招商引资和产业发展的第二次飞跃。 反观国内开源办公软件企业的状态则不十分乐观。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却还处于非常弱小的境地:员工大概在百人左右的数量级,销售基本依赖政府采购,自我创新能力薄弱。其实,盗版、垄断等是一个方面,但是自身的不作为也是导致现在状况的根本原因。 就在这些厂商日渐弱小的同时,中国的外包软件厂商和ERP等领域的厂商却发展得越来越好,这方面的利好政策也不断出台,相信国家对软件产业的支持方向也会非常明确,支持什么样的企业也已经更有共识。 其实,中国开源办公软件企业存在的价值,只在于政府采购方面。但随着这几年PC厂商逐渐全面预装正版软件,政府在采购硬件的同时,已经拥有了正版软件,因此,国内办公软件厂商的生存已经越来越艰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