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开源项目的既得利益者” 除了谈论开源对企业的价值,惠新宸坦言自己是开源项目的既得利益者。从2008年毕业,他一直积极参与开源项目,现在的名气和职位都由这些项目而生。在他看来,参与开源并是不要从中获取什么,做开源的人都有一颗武侠的心,看到别人在某个地方遇到困难就去帮助一下。去年,他看到一家公司提交的Bug,便很快将其修复好了。没想到,这为对方解决了很大的问题。他认为,这便是开源人的价值所在。 恒拓开源创始人马越也表示,自己是开源受益者。因为比较擅长利用开源技术,在美国写代码的十年间升职很快,有幸成为非IT企业的IT主管。他认为,想给企业多增加价值,就要用开源技术来实现。2007年回国创业,成了恒拓开源,用开源技术及解决方案为国内企业提供服务。这6年间,看到了国内开源生态环境的逐渐成长。他的梦想就是,让中国的草根程序员利用开源改变人生。 UnitedStack创始人及OpenStack基金会董事程辉在讨论中也强调,因为参与开源项目OpenStack,不仅提升了能力,还开阔了眼界,最终决定成立公司。他认为参与开源项目,能够与国际上重要的开发人员共事,促进员工能力提升,使公司利益和员工利益高度结合。他还指出,公司刚成立时,招聘工程师的一个重要标准就是招在开源社区做了很多工作的人,尤其欣赏在国际大型开源社区里做过较多工作的人。社区协作经验、社区的代码流程、社区的项目管理流程,都是非常值得公司借鉴的。经过一个月的时间便找到了一批很重要的同事,都是各大公司做开源非常活跃的人。之后,整个公司的项目进展就完全不同了,立马进入了高速迭代的状态。 就个人而言,参与开源项目,不仅能为别人提供帮助,也能使自己有机会与国际上知名的技术专家合作,快速提高自己的技术水平,为自身发展拓宽道路。就企业而言,支持开源,在提高员工能力、提高公司技术知名度及利用开源的力量帮助公司解决问题完善项目等方面均有极大益处。这一论断,几乎成为与会所有嘉宾的共识。 开源领袖的经验谈 Gianugo是微软开放技术公司的开源社区高级总监,同时也是Apache XML项目管理委员会的副总裁,对开源技术和平台方面有深入的了解,在开源社区有超过二十年的经验。他坦言,微软其实已经改变了自己,在做很多开源方面的工作。虽然微软开放技术公司刚成立不到一年的时间,但已有五十多个开源项目。他来微软工作将近3年的时间里所做的开源方面的工作几乎等于过去20多年的总和。 他建议大家在谈开源的时候,一定要具体的问题具体的分析。因为开源项目有很多,不能说哪一个就是不好的,哪一个就是优秀的。因为有很多的开源项目,在随着它的进展不断调整自己的方式和方向。Apache基金会更注重的是社区的建立,甚至超过了对开源码本身开发的重视,所以人是最重要的。Apache里有种说法叫“阁楼项目”,Gianugo说,决定将项目放入Apache阁楼,没有一个是因为代码写得不好或者维护不好,更多是因为这个项目已经终止,没有一个社区再去支持它了。他认为,目前谈“开放”这个词,一定包括四个组成部分:开源、开放的标准、互操作性和开发人员社区。 就公司参与开源的话题,章文嵩博士分享了阿里在开源方面的经验。阿里的文化很开放,所以对于开源活动很支持。阿里有一个开源委员会,大概有十个人左右,其中有两个是集团的专利知识产权方面的律师。开源委员会不判定软件可不可以开源,所做的大部分事情是定义开源流程,为开源的软件做备案。开源的过程是,开发者认为自己写的软件某一个模块有必要开源,他的直接主管也同意,就会将代码提交到开源委员会来。开源委员会请安全的团队核实代码有没有涉及安全行为。经过安全团队通过之后,开源委员会建议用什么license,然后放在阿里的开源平台上,也可以放在其他开源平台上。只要和公司的核心业务及整个商务模式没有很大关系,都可以开源。 他认为,开源就要从小做起,是从一点一滴做起来的,不用想很多,先把东西开源出来。当年写LVS的时候,他从来没有想到会变成现在这样一个项目。当时花了两个星期写了一个原型系统放在网上,然后就有用户用,然后慢慢就发展起来了。 在谈论开源好处的时候,很多人都会提到QA,还有人会提到营销,但章文嵩博士则认为,最关键的是通过开源可以接触到很多需求,这是在房间里闭门造车想不出来的。这也是他自己过去没有想到的。而这些需求很宝贵,都是来自真实环境和真实用户的,而且真正可以帮忙将产品定义得更好的。另一方面,社区发展起来了,很多开发者都能参与其中,经常能发现一些写得很好的代码,而这对参与项目的人来说又是个不断学习的过程。 随后,其他各位与会嘉宾也分享了各自公司对开源的支持情况及在开源方面的经验和思考。去哪儿网目前还没有开源项目,CTO吴永强给出了自己的一些思考,并表明自己乐意拥抱开源的态度。 中国开源事业路在何方?相信是国内外众多关注开源事业的企业和个人共同关注和乐意探讨的话题。通过本次会议的讨论,基本可以看出开源对于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几乎已得到共识,并深入人心,各企业支持开源的力度也在逐步加大。期待中国开源事业能尽快展现出勃勃生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