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常葆风光? 开心网红火两三年,风头就被后起之秀微博抢去;微博兴盛了两三年,风头又被新锐产品微信抢走。有评论人士将其戏称为“江山代有新品出,各领风骚两三年”。 对此,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闫小佳表示,“在互联网时代,这很正常,互联网产品的迭代周期,确实很短。” 闫小佳表示,“创新产业一直在发展,新的模式层出不穷,谁也不能说微信就是社交的终点站,新陈代谢很正常,假如说明年微博这种模式死了,也不足为奇,因为产业还是在继续发展,新陈代谢是永远在进行着的,不会停下来。” 洪波也认为,再好的产品也会有风光不再的时候,也会遇到天花板。 在博客中国创始人方兴东看来,这个天花板的高度是由产品的目标用户的属性决定的:博客的用户需要能够成篇地写文章,核心用户达到一两亿就很难增长了;微 博门槛低了很多,但也需要一定的写作编辑能力,核心用户大概三五亿;微信更简单,会说话就行,十亿级的目标用户都是可能的。 虽然互联网产品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天花板,但洪波也强调,“好的产品的天花板可能比我们想象的更高。”比如说,Facebook已超过11亿用户,还在继续发展。 如何让天花板尽可能地高,让产品保持更长时间的兴盛?洪波认为,首要的是不断创新,为用户提供持续的新鲜体验。洪波指出,QQ之所以能保持14年长盛不 衰,就在于不断改进产品、不断地更新功能、不断地服务用户。“今天的QQ跟14年前推出的QQ已经太不一样了,用户也不一样,用户对产品的要求也越来越 高,你必须提升自己才能跟得上用户需求的改变。” 其次,谨慎商业化、更关注产品本身。在互联网世界里,成功的产品不少,昙花一现的更多。浮躁、功利让许多网络新贵半路折戟。微软公司全球资深副总裁、微软亚太研发集团主席张亚勤直言,对商业化过于关注、过于急功近利是中国互联网领域的一个弊病。 “赚钱本身无可非议,但对互联网企业来说,首先要追求的应是服务好用户,赚钱是一个水到渠成的结果。”洪波表示。在这方面,国外的Facebook、Twitter更为谨慎,用洪波的话来讲,“感觉不是那么商业,不是那么急迫。” 国内也有做的不错的例子,比如微信。也许是吸取了微博的“前车之鉴”,微信在商业化上显得格外小心翼翼。曾几何时,微信经常推送腾讯产品的广告条,影响 用户体验。在内部会议上,腾讯董事会主席马化腾要求控制这类推广。“目前在微信中基本看不到这类推广了。”被称为“微信之父”的腾讯公司高级副总裁张小龙 在接受本报采访时反复强调,“即使我们要走商业化尝试,也会在保证用户体验为第一的基础上来做。” 今年6月5日,在腾讯“把脉”沙龙上,微信产品总监曾鸣也明确表示微信公众平台“不是一个纯粹的营销工具”,并坦言微信要解决获得信息与信息过载的平衡。 专注于产品,专注于用户体验,这正是洪波看好未来微信发展的地方。微信能否打破“风光不过两三年”的怪圈?令人期待,这个问号,有待时间给出答案。 天涯社区: 天涯社区,创办于1999年3月,是一个在全球极具影响力的网络社区。自1999年的创立到2009年微博的横空出世,一直吸引着数以千万网民的注意力达10年之久。 从2010年开始,天涯社区昔日的风光一去不复返,颓势却暴露无遗。这个号称国内最成熟、最活跃的社区,虽然已经走到了自己的第14个年头,但其注册用 户也仅有7600多万,同时在线人数也就维持在100万左右。相形之下,2009年上线的新浪微博,其注册用户已超过5亿。 网易聊天室: 聊天室是中国最早的在线互动方式之一。网上聊天室曾是38.8%的网民最常使用的网络服务之一。网易是国内最早提供聊天室服务的网站之一,最高峰值时,数万人同时在线聊天,曾创下了55476个聊天室同时使用的辉煌战绩。 到2008年,网易聊天室同时在线人数已经不足5000人。2008年11月1日,网易聊天室停止运营。聊天室时代终结。 开心网: 作为国内一度最为成功的社交网站,开心网经历过最疯狂的成长奇迹,创办仅仅一年多,用户即超过6000万,并且凭借“偷菜”、“停车”等游戏让数千万的都市白领乐此不疲。 从2010年底开始,随着微博的风生水起,遭遇流量下滑和人气锐减已经是国内社交网站不争的事实,开心网的境遇则格外明显。用户活跃度下降、页面浏览量下滑始终得不到抑制。 博客网: 原名博客中国,是2002年8月成立的知识门户网站。2003年底,博客网已经成为全球中文第一博客网站。 在创建之后的3年内,博客中国的发展可谓一帆风顺。网站流量始终保持每月超过30%的增长,全球排名也一度飙升到60多位。 微博出现以后,博客网也毫无悬念地走进了历史的长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