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以设计软件和硬件的公司来讲,这种错误非常常见;但对微软来说,反复经历类似的效应确实会让人大吃一惊。就像我们在前文中所述,尽管在微软的历史上这种情况屡见不鲜,但奇特地是,当 Windows 8 和 Windows Phone 8 亮相时,两款产品的研发团队似乎从未与对方进行过交流,因为它们的用户界面在某种程度上并不一致。也就是说,一些存在于 Windows Phone 8 界面上的服务并没有整合至 Windows 8,比如必应搜索、Skype 和 SkyDrive 等;反之亦然。 如果你是微软的本质粉,那么你可能已经观察到它家的产品大概遵循这样一个周期:
为了让这篇文章更加具有说服力,我们会举出3个例子。它们分别为:Windows Phone 7、Windows 8 和 Office 2003,我们将在本文中按序阐释:
然而,Windows Phone 7 并不是唯一案例:
另外,Office 也重蹈了几乎完全一样的覆辙:
同样的问题还困扰着微软最近发布的其他产品。不像苹果或 Google,微软发布新产品并不会完全遵循一个特定的周期,而因为仓促的时间,这种做法也导致了一些关键服务的遗漏。长期来看,这种行为不仅导致了产品的不完整性,而且还为身处这种循环的微软造成一种假象,同时在消费者脑海中留下了一种固有的观念。 虽然微软正竭力重新变酷,但因为关键功能的缺失,消费者再次归顺的可能性将变得更小。也就是说,如果你的操作系统缺乏部分顾客知道且想要的特性,他们将不仅会打差评,而且还会逐渐远离。即便你最终醒悟过来,并迅速更新服务和修复补丁,消费者也不会调头,因为他们已经将这些产品视为“次品”了。 话说回来,尽管 Windows 8.1 堪称是一款“杰出的作品”,但它可能已无法将 Windows 的低劣形象从顾客心中消除了。你已经失去他们了,就别想着他们会折回;若不是微软浪费了这么多时间将本该就存在的功能重新增加至 Windows 8 中,用户可能也不会背道而驰。 不幸的是,微软所持的这种傲慢姿态也“感染”了硬件部门。Surface 系列平板电脑发布时,微软一直在大肆宣扬 Windows 8 的“连线”(Online)能力,却忘记宣传 Surface 支持 3G 和 LTE 卡以实现数据连接等对手产品没有的特色。 当然,你也可以辩驳称苹果在发布首款 iPhone 到如今也使用了类似的战术,但你也应该注意到,苹果当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对手并不像现在一样多;而这为它提供了足够时间以进行提升。到了如今,微软不仅面临众多竞争对手,而且还远远落后于对手屁股后面;因而它根本就不可能慢慢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