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 TechCrunch.com发表长文回顾三星的成长历程。搜狐IT部分翻译了这篇文章。尽管文章里面没有太新鲜的事实,但是再读一家公司的成长史,总是能对产业的逻辑与变迁理解更深一层。
1990年代初,三星CEO曾对公司的产品质量不满。不合格的产品被烧毁,1995年的一天,三星曾烧掉价值5000万美元的硬件。当时三星挂起了“质量第一”的旗帜,开始缓缓进军全球。三星正是从这些灰烬中成长起来的一家与众不同的企业,只是成长的过程很漫长。
在西方人眼里,“Samsung”品牌主要与智能手机、电视、冰箱、微波炉相关联,正是这些消费电子让三星走向全球。但回顾历史,“三星电子”只是三星的一部分,现在仍然只是它的一部分。
初创期:从海鲜到半导体
在三星电子之前,只有“Samsung Sanghoe”存在,这是一家贸易公司,它由李秉喆于1938年创立,主要制造干海鲜,还有挂面。业务进展不错,1948年,李秉喆又创办了 Samsung Mulsan(也就是现在的Samsung Corporation)。繁荣昙花一现,由于战争原因,李秉喆被迫放弃了首尔的公司,他几乎一无所有。
这时,三星本来已经死了,故事结束了。李秉喆前往釜山,为的是挽回亏损,他将Samsung Mulsan从死亡边缘救活了。战争使得贸易公司发展火红,几年之内,李秉喆又将赚的钱投入到其它子业务。
从此开始,三星的财阀之路开始了。韩国财阀是一种奇怪的东西:规模大,多样化商业集团,与通用等企业相比有一个明显不同。领导力不会分给外人,所有权力由家族成员盘踞。
在三星帝国中,李秉喆是帝王,后来他的6个女儿和4个儿子都占据高位,但无一人像李健熙一样优秀。1968年,李健熙正式加入三星,当时他已经从早稻田大学经济系毕业,并获得乔治华盛顿大学MBA学位。
1969年,三星电子正式成立,主要生产家电。当时,三星没有组装电视的经验,便与日本三洋合资开设黑白电视生产线,随后扩大到冰箱、空调、电扇。
没多久,李健熙就知道消费电子可能会成为三星的大业务,但当时有一个问题:三星产品的组件大多来自海外,尤其是日本。索尼等日本企业的产品已经知名多年,韩国电子企业刚刚起步,只能依赖外国组件和技术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