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喜欢把当下称为“大数据时代”,他们深信感知化、互联化和智能化将会带来了数据使用的全新革命。互联网、移动网络、社交媒体、各种传感器每时每刻都会为我们带来海量的数据信息。甲骨文、IBM、微软和SAP这些专业公司在软件智能数据管理和分析业务的投资已经超过了15亿美元。与此同时,也有越来越多不同规模的企业开始察觉到这些数据背后的潜在商机。但我们不禁要提出一个疑问:当他们在谈论大数据时,是否清楚自己应该谈些什么? 大数据意味着什么作为时下最为火热的IT词汇,“大数据”的商业价值利用成为了当前企业热烈讨论的话题。随之而派生的数据仓库、数据安全、数据分析、数据挖掘等概念也逐渐成为人们的焦点。据统计,现在一家大型医院每一秒钟会产生12万个生理健康数据,一家银行每天要处理500万笔信用卡交易,而推特上会有2.3亿条推文。对于企业而言,这些庞大的数字究竟意味着什么? 在美国有一句谚语:除了上帝,任何人都必须用数据说话。对于企业而言,“大数据”实质上意味着效益的提升。例如制造业和零售业,可以通过数据分析全面优化市场、采购、销售、服务等环节,从而有效节约成本,以及真正了解他们的客户来实现{敏感词}、提升客户体验,达到决策最优化和效益最大化。“大数据的核心是对数据的应用,今天很多企业之所以用大数据,就是希望通过数据分析处理,来更精准地把握客户行为和更好地开源节流。”IBM大中华区大数据专家刘海亮解释道。在“大数据”促进企业了解客户这方面,刘海亮举出了收视率的例子佐证,他说:“现在全中国做收视率调查,样本量很低,但广告产业可是几千个亿的产值,有人在操心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简单,只要把机顶盒数据拿回来,就可以准确知道观众什么时候开电视收看节目,这些结果非常有意义。” 在提升效益方面,IBM中华区企业营销管理解决方案总经理孙崇腾谈及了IBM与都市丽人服装企业合作的案例。他提到中国目前在鞋服业存在的问题是高库存,以美邦服饰为例,2012年营业额26亿,库存却达到23亿,这种的问题却很久以来一直没有得到正视。IBM为都市丽人提供了门店补货系统和排班系统的优化解决方案。一方面借鉴国外同类品牌所采用的市场导向补货策略,及时调整门店与配送仓之间的商品库存分布,降低库存风险。另一方面,通过有效的排班机制,确保门店提供优异的顾客服务并完成销售任务之外,实现公司优化利润与员工满意度的平衡,降低人力资源成本。企业应该做些什么既然已经了解到大数据应用所蕴藏的巨大商业价值,那么作为企业自身,又有什么可以作为的?对此,刘海亮认为企业最初的大数据工作应当专注于从现有的内部数据源获得洞察,他说: “做大数据不要好高骛远,华南有这么多制造型企业,而且今天绝大多数企业、政府、管理机构已经有这个数据基础了,你的出发点是从你已经拥有的数据开始。” 此外他还强调,新型的大数据采用模式应当专注于提供可度量的业务价值。换言之,企业的每一个决策必须对应一个核心业务价值,大数据项目的成功在于最终展现出的业务价值有多大,“企业必须明确自己是否需要做大数据,在分析前要有一个清晰的目标,不能单纯为了要做大数据而做大数据”。 时至今日,大数据浪潮已经滚滚而来。无论企业是否做好准备,这些价值堪比黄金和石油的庞大数字都将会为它们提供一种全新的支付手段。有人断言,当下的社会是“得数据者得天下”。事实是否如此,让我们一同拭目以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