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日,平壤街头,一位市民正在查看手机 朝鲜的食物仍实行凭票供应制,但非生活必需品则需要使用货币购买。据李导及饭店赌场的小周介绍,一部普通的非触屏手机大约需要人民币300元,触屏手机则价格更高。 车导在体验完我手机上的各种应用之后,问我这部手机需要多少钱,看得出她对于智能手机十分喜爱。我回答说3000多元人民币,她露出惊讶的表情:“3000多啊?”。显然刚刚参加工作的她还没有李导那样的支付能力。 “这是韩国三星生产的,中国厂商的手机便宜一些。”我告诉她。 “那些是过时的手机吗?”她问道。 “不是啊,你刚才看到的都可以用,不会有多大差别。”考虑到她的中文水平和对于智能手机的了解,我没有向她做更多的介绍;她也没有再问其他问题,只是淡淡一笑。 李导希望能在家中访问真正的互联网,并和其他国家的用户一样正常使用iPad;车导则希望能使用上智能手机。他们愿望能否实现,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朝鲜政府对于信息技术的态度。而金正恩对数码设备的喜爱对于他们来说应该是个好消息。 妙香山的国际友谊展览馆中陈列着世界上许多国家、组织和个人赠送给金日成、金正日和金正恩的礼品,总数量超过20万件。 在金正恩的礼品陈列馆中,出现了一些在其他展厅内难得一见的数码产品,例如北京某贸易投资公司赠送的iPad,中国高级军事代表团赠送的ThinkPad笔记本电脑,以及日本共同社社长赠送的佳能和索尼数码相机等。 这个展览馆不仅供外国游客参观,也对朝鲜本国局面免费开放,因此没有条件出国的人也能在这里看到他们从未见过的外国数码产品,尽管这些设备只能看,不能摸,更不能使用。 金正恩的智能手机 图/KCNA 今年2月,一张金正恩开会的照片登上了西方主流媒体。照片中,一部智能手机被放在一叠文件旁边。由于拍摄角度的原因,手机的品牌和型号难以辨认,因而引起了各界的猜测。韩国情报部门认为这部手机很可能出自HTC,也有分析人士认为它由华为或三星生产。 会有更多朝鲜人像金正恩一样用上智能手机吗?我不知道,但我相信这一天很快会到来。 不真实的朝鲜 在中国,任何关于朝鲜的新闻总是充满争议;想中立、客观的呈现我看到的朝鲜并不容易。 出行前,有朋友推荐我看“脱北者”对于朝鲜的描述,我没有看,因为我不希望让自己戴着有色眼镜进入这个国家。 当然,我也没去学习主体思想,或者去看歌颂朝鲜人生活的文章。在短暂的准备阶段,我只是尽可能搜集一些我认为有用的资料,以便在没有网络的环境下查阅。 尽管这是一次以旅游为目的的出行,但作为一个数码爱好者,我还是希望能发掘一些与电脑、互联网、智能手机相关的真实信息,并将其传递给感兴趣的朋友。但四天的行程下来,我明白,我们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与“真实”二字相差得实在太远。 我们的行程全部由旅行社事先安排好,看到的景象都是朝鲜官方允许我们看的,接触到的人都是他们允许我们接触的。即便夜晚私自离开宾馆,我们也没有获得和普通平壤市民交流的机会,更不用说农村的居民了。 因此,虽然我们了解到了不少信息,但这些信息究竟有多大的代表性,我难以判断。而我同样留下了一连串的疑问,比如有多少朝鲜人从中国或其他国家获得了智能手机、平板电脑和其他无法在朝鲜国内的合法渠道购买到的数码设备,又比如IT在朝鲜农村的普及程度如何。 其实不仅是我们,其他走入朝鲜的外国游客、商人、媒体所看到的朝鲜同样与“真实”相距甚远。所以,如果你想了解朝鲜,借用施密特的女儿索菲亚在随父亲访朝后撰写的游记中的一句话:“如果可以,就到朝鲜去吧!” 朝鲜劳动党建党纪念碑,锤子和镰刀代表工人和农民,中间的毛笔则象征着知识分子 数码爱好者的朝鲜行攻略 在《电脑报》手机周刊、评测周刊的达人们以及许多读者面前,记者在玩设备方面只是个菜鸟。不过和包括团友在内的大多数赴朝鲜的旅游者相比,这次旅程可以称得上一次“数码之旅”。下面记者就分享一下我的经历,为打算去朝鲜的数码爱好者们提供参考。 |